展覽時間:2017年5月19日- 6月18日
展覽地點:中華藝術宮0米層(一樓)15 -16展廳
開幕時間:2017年5月19日(周五)下午三點
開幕地點:中華藝術宮0米層(一樓)多功能廳
策展人: 胡懿勛(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
主辦單位:上海市文化聯誼會;上海中華藝術宮;中華海峽兩岸交流協會
協辦單位:上海海峽交流促進會;臺灣藝術大學校友總會;中華書道學會

海報
5月19日至6月18日,臺灣書畫藝術家朱振南將于中華藝術宮舉辦其上海個展《藝外言中:朱振南現代水墨特展》。該展覽是藝術家繼北京國家博物館個展之后的第二站,并分為五個展覽單元:原鄉新境,無界心耕,離相得形,抽象乾坤,法書傳承。
策展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胡懿勛為這次展覽做出如下的詮釋:
“原鄉新境”是展覽的序曲,也是藝術家創作宣言的揭示。朱振南的“原鄉”是由兩個領域組成:在創作理念方面,原鄉是指一種回歸自我的探尋過程,在他自心中有一種探索自我的哲思,透過各種嘗試的足跡,以藝術完成探索之旅。在生活實踐方面,出生在臺灣西北角海邊漁村的朱振南,始終對生長土地有著深厚的認同感,無論他的藝術探索將他帶向何方,他終將有一股回歸鄉里的衝動。板塊二“無界心耕”中“無界”給予朱振南在藝術創作上採取漂泊流浪態度的核心意義;“心耕”則是在漂泊之處停留的體悟。藝術家在世界各地的漂泊旅行,植基于在探索的過程中得以回歸自我的假設,以書畫筆墨為媒介激發理念,這也是朱振南不斷地旅行創作的動力。板塊三“離相得形”提煉出山川景觀和屬于它的色彩隱喻著春夏秋冬四季、天地自然、山光水色,表現對自然界的審視,在他“山光水色,俯拾即是”和“天地自然,存心得之”的三公尺馀巨幅作品中完整體現。而北京的奧運場館水立方與鳥巢也從體現不同文化的建筑,發現人文的特殊所在。放在書畫表現的場域中“抽象”的語意和語境值得玩味。

印象思圖加特 2006
因此,第四板塊“抽象乾坤”中的“南山峨峨”,則是從文人畫的寫意轉而為將視野抽離放眼得見的世間表象;“哲學其實是鄉愁”則進入更純粹的、深邃的意境體現,天地更加開闊寬廣。朱振南對抽象的理解雖然離不開筆墨色彩,但又在筆墨之中釋放了筆墨的更多可能。把“法書傳承”放在展覽最后的板塊,也是藝術家為自己做出一個值得深思的結論。諸多學者在討論朱振南的書畫藝術時,幾乎有志一同的認為,如果沒有傳統書畫的功底,那麼,抽象、現代水墨,或潑彩重墨的表現形式就顯得輕薄無力。真、草、隸、篆四體書法,漢魏碑刻、唐代法帖乃至明清諸書家的筆法體式,都成為朱振南在書道領域的奠基石。而他在早期受到諸多名家傳授扎實的傳統筆墨,傳承文人畫一脈的精髓與格局,藝術家以“唐詩八聯屏”八件筆法各異卻體式貫通的連作,展現他對書法之道的深厚功力。

盧森堡公園的舞臺 The Stage at Luxembourg Gardens 97X63 CM 2011
此次展名于北京展相同,是為繼承也為改變。展出作品內容相較北京展增加百分之六十,在新品與大作上更顯示出分量。在過廳場域選擇數位裝置多媒體的新形式表現,可被期待與滿足一場現代水墨個展的內涵。除此之外,此次上海展增加的“漂流之旅”單元,紀錄2016年底藝術家赴美國旅行創作的歷程,這次美國大峽谷的漂流之旅他也帶著過往每次漂泊的心情,在旅途中為自己的創作探索一條足夠思考的路徑。這即是朱振南對“藝外言中”再一次的新體悟,與前一個階段有些許的不同和新意。每年,新的旅行漂泊并未停止,他仍在探尋著自我歸鄉之路。我們也期待,他將在不同時期、不同空間和時間的流變裡,不懈地提出自我的筆墨主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