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油畫寫生的再創作
文/李曉林
自然界處于它自身季節變換的和諧之中,這種生命的和諧給我們的視覺所造成了深刻的印象,也為畫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繪畫素材,然而自然界的表現力與藝術家的表現手段不同,人的知覺有相對性、主動性、組織性、又有錯覺,所以面對自然寫生時需要把感性的觀察與理性分析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把握美的規律,而在觀察和把握對象的同時也是在不斷地發現與領悟著作畫者的精神世界與客觀對象的關系,進而追求心靈的真實。寫生雖然不能缺失對象但并不是對自然的模仿,而是一次在創作。

《我們的高速時代》2014年創作作者李曉林200cmx110cm
一、有感而發
作畫者面對大自然寫生時有激情,有沖動才有可能產生理想的作品,這種激情和沖動來自于視覺的刺激,它打破了心靈的平靜,獲得了表現的素材,這種感覺不依賴邏輯推理而出現在意識里。油畫風景寫生之所以能夠給予畫家新鮮、興奮的體驗,是因為這種感受和激情融入了個人真摯感情和強烈的生活氣息的審美體驗。回想我在延川寫生時,面對廣袤的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心情無法平靜,產生一種強烈的作畫愿望,而在江西婺源寫生時同樣激動不已,只是印入我眼簾的情景完全不同,而是被那白墻綠樹江南秀美的景色所觸動。面對各種完全不同的情景,去追求不同的意境,去不斷尋找適合這種意境的寫生表達方式,從而引發出對色調、造型、構圖以及技法的不斷創新,不斷突破,這正是寫生的魅力所在,也是我熱愛寫生的原因。十九世紀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盧昂大教堂》系列油畫、《日出印象》和后印象派畫家凡·高的《星月夜》、《奧韋爾教堂》,高更的《熱帶植物》等,他們的作品均以客觀自然為基礎但卻給人以完全不同的美感享受,從這些作品中我們感到了畫家情感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相互感應以及不同的審美構建,也感受到了這些作品不是在追隨對象而是超越對象。每個人對自然感受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你怎樣表達景物,怎樣用自己的感受,把自然的美表現在畫面上,均是在自然客觀的基礎上融入了畫家的情感,融入了畫家對景物的個人審美。所以有感而發作品才能有感染力、有魅力。

俄羅斯風景 (1)(50cmx60cm)
二、邏輯與直覺
面對大自然寫生時那種對自然的體驗與自然的親切對話,是追求表現的深度和完美畫面的重要環節。是通過視覺觀察、心靈體會,再用畫筆將其物象描繪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眼、腦、手得到有機的統一,這里貫穿著辯證法的原理,理性的邏輯與感性的直覺互相促進,互相轉化、整合統一,人的心靈與自然契合,構成藝術創新的動力,這一過程是對物象真切感受和理性分析的過程,也是感性與理性結合與深化的過程。其中有直覺,也有邏輯,哪一階段是直覺,哪一階段是邏輯并無屏障。藝術中的直覺是彰顯個性的憑籍,但不惟直覺,其間固有邏輯如空間、造型、色彩、肌理,這些構成藝術的主要元素,卻不惟直覺能夠獲得。油畫風景寫生的觀察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地體驗,只有在觀察中才能有感受和發現,只有在觀察中才能激發人的洞察力與想象力,通過人的思維將主客觀統一起來,對物象作出恰當的提煉與取舍,使非藝術變為藝術。中國的造型藝術講究意象創造,“情與神會、意與形合、以形寫神、形神皆備”,這一美學理論同樣為油畫寫生探索美給予了深刻的啟示,對油畫寫生造型而言,何為“神”,何為“形”?形是物的相貌、形體、結構、動勢、組織等外部特征,“神”,則是神韻,性格,意境指其內在的本質。所謂“形”是表,“神”是里,要達到形神皆備,既要表現對象源于外部有形的看得見的東西,又要揭示其內在無形的看不見的東西,這就需要作畫者用心、用情感去領悟。藝術形象從自然而來,經過注入畫家情感形成后的效果比自然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有感染力、更美。集中是集中其物象的精華,典型是取其物象的本質,感染是靠精神和內在的性格來感染人,美是以其形傳其神才能賦予美感。“神”是藝術表現的核心,“神”包含了精神、意境、情感。“神”是可感而不可見的,它必須依靠可見的視覺形式來體現,所以要以形寫神。它包含人的構思、創意,是人的思維活動將客觀與主觀統一起來,物我交融擺脫自然的約束,達到藝術境界。

法國風景 (4)(50cmx60cm)
三、情與理的融合
當我們身處大自然寫生時,首要的是觀察自然和體會自然,如果我們面對自然有強烈的表現某一風景的愿望,證明這一風景符合了自己的審美趣味,通過與這一趣味相符合的有意味的表現形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把內心審美體驗傳達給觀者,這是有感而畫,我的寫生作品“延川之夏”是北方黃土高原樸實而又厚重的意境之美給了我作畫的沖動,但怎樣把這種美表現在畫面上,這里包含了造型、色彩、構圖、以及表現技法應用,我把影響畫面的因素,雜草、小灌木,以及可要可不要的因素舍掉,讓大面積平靜的綠色與裸露的黃土形成色相對比,以傳達一種樸素之意境。寫生作品“婺源人家”這個景是我在婺源寫生是天天看到的一個景,白色的皖南風格民宅、綠樹、綠水很打動人,很秀美,我作畫過程一氣呵成,始終保持畫面的新鮮感,將大塊的刀繪與局部的細心點綴相結合,不反復描摹,盡可能一次完成。

西班牙風景(8)(50cmx60cm)
寫生用什么樣的表現技法也很關鍵,技法是產生畫面的筆觸之“氣”、境界之“韻”的直接因素,也是評判油畫寫生作品質量的標準之一。通過特定的技法使畫面達到豐富多彩視覺效果,如粗曠、細膩、自由、嚴謹、瀟灑、輕松等,力求使自然形象通過技法的表現得到提煉與濃縮,將自然物象的精神本質展現出來。在寫生中有些技法并不是書本上或靠經驗所能得來的,是作者依據客觀規律進行主觀創造而來,也是作者對待事物和生活的觀察與經驗在情感上的體現和深化。藝術的創新有時也可以從技法上的探索開始,而當技法是受人的精神、感情的驅使時,技法才能真正成為藝術家傳遞情感的因素。在作畫過程中筆法可以是干凈果斷,潑辣大膽,可以是松弛有度、行云流水,還可以是苦澀、稚拙。技法的“生”,意味著稚拙、生疏,而“熟”意味著老辣、成熟。生和熟的本身,并沒有優和劣的屬性,技法可以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然而熟練后沒有新的追求,熟練便會走向甜、膩、俗,所以寫生過程中不妨去掉一些經驗,去掉一些熟練,讓生中有熟,熟中有生使技巧保持常新,回歸于自然,回歸于淳樸,形成畫面的自然語言,所以寫生技巧不僅僅需要熟練,還需要不斷探索,更需要情感的注入。

西北風景120cmx100cm
寫生中構圖是將形象、色彩通過美的比例在面積、位置、空間、方向上整體和諧地把握。讓畫面因素轉變為某種引導人們的情感因素,而美感、性格也就隨之而產生。構圖過程是一個對客觀物象簡化、概括、提取的過程,是從具象中發現和強化點、線、面、色彩的組合過程。面對一個要寫生的風景,我們首先要靜靜的觀察,反復的揣摩眼前的物象,通過分析,思考后開始構圖。作為畫家,在構圖方面同樣要有獨到的觀察力,有時一處極平常的景致,你也會覺得有意味,突然產生畫的沖動,面對大自然山水、樹木、田野、村落等都可以作為做畫對象,怎么構圖關鍵在于作者怎樣觀察,在于構圖取景時,是否去挖掘自然的亮點,組成耐人尋味的畫面,也可以收集最理想的景色進行主觀的安排,構圖尋求有意味的視覺效果,創造出能夠誘導視覺的性格與特質。在美學上要求韻律、節奏、對比、和諧,并突破形象思維的時空局限,不按原形態的思維去理解,而作為新的元素去運用,在美的形式法則中,解放構思,創造出新意圖。風景中造型的動勢、色彩塊面冷暖的位置及面積的大小,虛實的布局,這些因素均會影響畫面的意境。當畫家描繪出理想新奇的構圖時,就會有一種靈感得到發掘的感覺,這就是作畫者的樂趣。

浦江之夜190cmx100cm作者李曉林
寫生時色調的把握,是靠色彩的對比增加或減弱的。色彩通過明度、色相、純度的對比,以及面積、位置的對比可創造出無窮無盡的優美色調。明度對比使視覺效果更加鮮明強烈,色相對比與純度對比使色彩更加含蓄、豐富、細膩、柔和、耐人尋味。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各有自己的特性,但又互相聯系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之間交錯、變換、融合、協調、理想地呈現出來,使觀者感到愉悅。在色彩中對色調而言是一種宏觀的把握,因為色彩最終追求的是各種色配合所構成的秩序、意境與人形成的共鳴。冷色與暖色、亮色與暗色、純色與灰色以及色彩的面積與位置它們是支配色彩多樣化的本源,要取得和諧統一的意境關鍵是要調整色彩之間的關系、把握好色調。

海草房
在寫生過程中對客觀自然作出自己的理解和應答的話,其作品才有獨立的地位和價值,一切造型藝術的手段和技巧只有在個人感知以及對視覺對象的描述建立在主觀悟性之上。藝術表現才更有內涵,油畫風景寫生也不例外,所以油畫寫生是作畫者的再創作。

讀李曉林油畫作品有感——王治平(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開拓和發展現代油畫的新境界,重視和探尋新的油畫藝術語言,這是李曉林近幾年作畫的切入點。造型、構圖、色彩、肌理這些方面看上去是純技術性的,但如能深層次地給予研究和表現,又不僅僅如此。

楊柳村50cmX60cm
他長期堅持戶外寫生,堅持扎根生活的藝術態度。歷練著自己的繪畫技藝,豐富著情感的精神世界,開啟著藝術創作的靈性。他的作品比較注重新方法、新技術的運用,產生新的視覺經驗以拓展新的審美領域。平凡的現實生活在曉林的作品中表現的格外新鮮而且多姿多彩。

寫生作品補漁網50cmX60cm
李曉林一直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在油畫中的體會與表現,并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所以當他面對自然景物寫生時,顯得從容自由。在他的作品中,不拘泥于客觀描寫,而加強主觀的選擇和藝術語言的表現力,根據個人的感受和畫面的需要做大膽的藝術處理。愿曉林在漫長的藝術道路上,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提升畫作的精神品格。

寫生作品宏村風景50cmX60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