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筆名“荼”,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1919年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曾任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1942年畢業于杭州國立藝專。1946年考取公費留學,次年赴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1950年回國,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筑系、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吳冠中在法國 Wu Guanzhong in France

吳冠中 Wu Guanzhong
吳冠中是一位“吃過東家茶飯,喝過西方咖啡紅酒”的藝術家。他的繪畫既展現出了東方傳統筆運,又展現出了西方的表現主義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畫面的獨特風貌。在國立杭州藝專學習時,師從國畫老師潘天壽,吳冠中因此臨遍石濤、八大、沈周、老蓮、上溯元、宋的古畫精品,但感情上未安于水墨淡雅之鄉,后又跳回西畫系,崇拜梵高和馬蒂斯的油畫。

吳冠中 Wu Guanzhong
紅梅 Plum Blossoms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89.6×70cm 1973
50至70年代,吳冠中逐漸放棄人物畫,開始投入到油畫風景的創作中,試圖把西方油畫描繪物象的直接性、色彩的豐富性同中國傳統油畫中的意境及骨法線條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吳冠中利用點線面來歸納、概括對象的特征,以最簡單的筆法,勾勒出事物的形象,帶有半抽象的狀態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吳冠中 Wu Guanzhong
春秋 Spring and Autumn
木板油畫 Oil on wood
48×58cm 1994
華藝國際2017年春季拍賣會拍品
出版
《天南地北風情-吳冠中畫集》 亞洲藝術出版公司 1994. P29
《吳冠中精品選集》 藝達作坊 新加坡 1996. P81
《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 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北京 2003. P198
《吳冠中全集4》 湖南美術出版社 中國長沙 2007. P93
《春秋》是以西方油畫媒介表現風景,超越材料和對象本體追求傳統繪畫意境,吳冠中曾自評道“枝條縱橫,沼澤,牛羊,荒漠連天,春往秋來不記年。”畫面中的顏色仿佛都是萬物的殘影,玄黃是沼澤,素白是牛羊,遠處灰色天際象征著荒漠。樹干排列疏密有序,零零散散著淡黃,土黃,中綠的點,似枯葉,又似綠芽。用面表現的石頭,大筆觸鋪開,詮釋著石頭的重量。遠景如虛,如潺潺流水。輕重之間,作品之美油然而生。
吳冠中80年代后期逐漸出現了一批大寫意油畫,這是他的第三次頓悟,以“寫”和“虛”的觀念確立為標志,找到了自己融合中西的又一個契機,色調趨向簡潔的黑白,用筆成竹在胸一揮而就,與西方繪畫濃烈、厚重、反反復復地堆、壓、改、拉開了越來越大的距離,稀釋、薄涂、自由灑脫,在西方現代繪畫中亦不乏實例,吳冠中只是將這種畫風轉化成了藝術的整體態度,轉化為中國的筆墨觀和色彩觀,此件作品《春秋》又提供了造型觀念的新嘗試。
“無論東方和西方,無論在什么社會制度中,總有許多藝術者忠誠地表現了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永遠是推進人類文化發展的主流。印象派畫家們發現了色彩的新天地,野獸派強調了藝術創造中的個性解放,立體派開拓了造型藝術中形式結構的領域...這些探索大大發展了造型藝術的天地。從克利到康定斯基,從塞尚到蒙德里安,從莫迪里阿尼到亨利摩爾,吳冠中都從形式探索的角度給予了肯定 ——王林 注1”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