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他們擁有相似的人生經歷與藝術理想,共同倡導“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他們為嶺南美術界培養出一大批革新性的藝術人才,影響了嶺南畫壇近半個世紀,堪稱嶺南近代美術的“一代宗師”。
1 碧血丹心鑄“劍”魂——高劍父

高劍父在春睡畫院
高劍父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和奠基者,是嶺南畫派“三杰”之首。其一直被人為雙料革命家,一為社會革命家,一為藝術革命家。高劍父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辛亥革命。而在藝術方面,高劍父提倡革新中國畫,提出“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并以繪畫教化世人覺悟,發揮美術的政治功能,達到啟蒙之目的。
高劍父在畫面題詩的繪畫作品,從民國初年前后開始,其題畫詩多為直接題寫古人之詩文原句,以古人之詩意表達今日之感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使觀者在看畫時更容易進入畫家所營造的語境。

高劍父,岸上人牽名利船
設色紙本 立軸
68×34cm
鈐?。焊邉Ω浮Ω笩o恙
出版:《高劍父書畫展覽目錄》,大新公司,香港,1951年,編號48
展覽:「亂畫哀亂世也:高劍父書畫展覽」,大新公司七樓畫廳,香港,1951年1月27日至30日
“船中人被利名牽,岸上人牽名利船”高氏作此畫以勸告世人要坦然無畏,不被名利所牽。畫中所繪一群纖夫正在江岸上吃力地拉著一端繩索,而繩索另一端的“大船”并未繪出,寓意名利本為虛無之物,不應為名而爭,亦不應為利而困。
作品符合高劍父一貫的繪畫風格,畫中很少用中國畫線條,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來表現形象和質感。近景垂柳枝繁葉茂,枝干描寫蒼勁有力,柳絮飽滿飄逸,再現風中被吹動之場景。

高劍父《岸上人牽名利船》局部
隔江對岸寫正在牽船的纖夫雖用筆簡練,卻極為傳神,動感十足。

高劍父《岸上人牽名利船》局部
“春睡畫院遣興”可見此作為高氏于春睡畫院授課時期所創作。創立于1923年的春睡畫院,是高劍父決意革新中國畫、培養新生力量的地方,是嶺南畫派的“搖籃”。

1948年高劍父與弟子在春睡畫院

春睡畫院
今天的春睡畫院,“春睡”,是取諸葛亮“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詩意。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曾展覽于1951年1月香港大新公司舉辦的“亂畫哀亂世也:高劍父書畫展覽”,為高劍父在世時期之個展。承載著高劍父與大新公司致力于傳播愛國主義文化思想的厚重歷史意義。
香港大新公司創立于1912年,創建人蔡昌(1877-1953),出生于廣東香山縣,先后曾任香港慈善機構保良局局長、東華三院董事長、香港中山海外同鄉濟難總會委員等職。1912年,他集資四百萬港元在香港德輔道鬧市區開設了大新百貨公司,英文取名"TheSun",寓意如日之升,后來更在廣州、上海開設分公司。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地大新公司常舉辦畫展等展覽,致力于文化藝術宣傳而大獲好評。

香港大新公司
2 畫海橫舟,劈波至勇——高奇峰

高奇峰
高奇峰為民國時期“嶺南畫派”的杰出代表,與高劍父、陳樹人并稱“二高一陳”。在嶺南三杰之中,高劍父奇拔蒼拙,陳樹人秀雅淡逸,高奇峰則雄健與俊美兼有之。其繪畫寓東洋畫法于中國傳統筆墨之中,既富開拓性而又獨具個人風格,其傳世作品中尤以花鳥寫生作品最為突出。高奇峰筆下花鳥題材,主角如白頭鳥、丹頂鶴或孔雀,多見只影形單,以顯其孤高自潔,真可謂畫如其人。
創作背景:
上世紀二十年代高奇峰從日本回國后,于1925年受聘于嶺南大學,教授美術。期間高奇峰因染肺疾,遷居珠江之濱天風樓,收徒授畫,師從者達數千,成為當年威震八方的嶺南一派藝術圣地。高奇峰大部分藝術作品便是創作于此時,《白頭大利》便是其中之一,畫中描繪一只白頭鳥棲身于梨樹上,幾瓣梨花飄零而下,烘托出晶瑩潔凈,纖塵不染之意境。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常以白頭鳥寓意長壽,梨花則取其諧音,賦以吉祥大利之寓,作者將其二者結合,得白頭大利之意,不難看出,高奇峰于養病期間對美好生活之期盼。

白頭大利

高奇峰 白頭大利
設色紙本 鏡框
95.5×31.5cm
鈐?。焊?、奇峰不死、嶺南高嵡
藏?。喝丈萌梢禺嬚辜o念、順德日升堂藏、蔡公衡珍藏印
出版:
一、《中國近代百家畫集》P45,1962年順德日升堂出版。
二、《蔡公衍畫譜—花鳥部分》,1970年8月百尺樓國畫院出版。
圖中見梨樹老干斜伸,跨越畫面,一身姿優雅且刻畫入微的白頭鳥踞立其上,屈頸垂以喙整理羽毛,神態休閑。鳥禽以工細筆法點染其形態,加以細膩、層次豐富的墨色營造翎毛,遍體層疊披蓋,極具絨絨質感。配景枝干則以輕松而恣肆的用筆寫出,水墨渲染淋漓盡致,使畫面含蓄柔和而更顯幾分靈氣。

刻意留白、染寫以增強光影感和厚重感

枝干、藤條、樹葉則在尋求墨色濃淡干濕韻味之余仍強調光影虛實,既不失古意,又極具時代氣息。
此件《白頭大利》可謂流傳有序,先后為順德日升堂及蔡公衡舊藏。
順德日升堂:
順德日升堂主人李博文為香港著名收藏家、慈善家。李氏性耽書畫,頗富收藏,1952年曾在上海大新畫廳舉辦藏品欣賞會,甚獲好評。至香港后,感于其地文化風氣之盛,故復檢選所藏,于1962年作二次收藏展,同時將其中名作百幀,付梓印刷,以求流傳后世,此作亦幸刊其中。

蔡公衡:
蔡公衡(1922—1978),字紹度,香港潮州揭陽縣人。自幼嗜畫,是為百尺樓國院主人。著有《花鳥畫法大全》、《梅蘭竹菊畫法大全》及《蔡公衡畫譜》,其中《蔡公衡畫譜》中英對照,內附有五代至近代之古畫供賞者有二十二張,深受國畫者推崇。


高奇峰 梨花雙鳩圖 100×47cm 1927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3 以清勁之筆寫文人之氣——陳樹人

陳樹人
陳樹人雖與高劍父、高奇峰開嶺南畫派先河,但畫風極具個人面目,與高氏兄弟有所不同。“二高”以霸焊與雄奇稱著,而陳樹人則以別具一格的清新、輕巧與疏朗特出于嶺南畫派。

陳樹人 木棉舊詠
設色紙本 立軸
114×47cm
鈐?。簶淙嗽姰?、寒綠山堂
陳樹人 木棉舊詠
《木棉舊詠》創作于1930年,截取紅木棉樹之局部,紅棉以沒骨小寫意繪畫。在傳統布局和筆墨的基礎上,大膽運用色彩,表現了嶺南春色的燦爛。樹下兩只小雀生動活潑,將整個畫面變得生趣盎然。
從畫中題識“十九年秋,弟陳樹人同客太原”可示,陳樹人此作畫成于山西太原。查《陳樹人年譜》(陳其魂主編):“公元1930年,(民國十九年,庚午)載:七月,由汪兆銘、馮玉祥、閻錫山等在北京發起召開擴大會議;九月移太原繼續進行。”可以參閱。

陳樹人 紫藤蜜蜂
設色紙本 立軸
67.5×33cm
鈐?。簶淙酥?br />題簽:陳樹人紫藤蜜蜂,陳濤藏。
《紫藤蜜蜂》創作于1947年,是陳樹人晚年之力作。紫藤淡雅輕開,花繁葉茂,富貴滿枝,兩只蜜蜂縈繞其間,遂成畫眼,生活氣息極濃。作品標舉陳氏的“清勁”之筆和“清峭”之氣,為意趣無窮的寫生妙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