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接地,盤道入畫——實力超群說李偉
苗超群
李偉,齋號南苑居、南苑草堂、黑馬堂,祖籍河南省扶溝縣,67年12月出生于老子故里安徽渦陽。86年畢業于巢湖師專美術系。現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亳州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亳州市中國畫學會創會副主席、渦陽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副秘書長。
中國現代書畫藝術家協會一級研究員、安徽省老子畫院專業畫家、在藝術網藝術總監、政協渦陽縣八屆、九屆委員會委員。畢業后致力于美術教育多年,后就職于渦陽縣綜治委辦公室,現在渦陽縣文聯工作。早期學習西畫,后主攻中國畫人物畫及山水畫、花鳥畫等研究和創作,其畫風博彩中西畫之長,融匯貫通,師古法而創新,頗有新意。
國畫作品《老子吟經圖》入選文化部、中國文聯等主辦的“首屆2000年世界華人藝術展”獲銅獎。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紫氣東來》入選“第六屆安徽省藝術節美術作品展”,在安徽省博物館展出并入選“第三屆當代書畫作品邀請展”;《豐碑》入選安徽省文聯、文化廳、安徽省美協主辦的“慶祝建黨80周年·安徽省美術作品展”、入選“偉大豐碑全國書畫藝術展”。
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出等。近幾年來,多次參加全國性重大展賽并獲獎。2000年7月,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藝術委員會授予“世界華人藝術家”稱號。其藝術傳略和作品入編《中國美術家選集》等多部大型藝術典籍,并在《中國書畫報》等國家級報刊上發表,部分作品被博物館和藝術館等有關部門和著名人士收藏。

好友李偉,我們倆好熟好熟。80年代初,就在一個畫室里學習書法繪畫。那個時候,我臨帖,他畫素描。后來,李偉兄考上巢湖師專美術系,我因為年齡的原因,學習文化課較好的原因就沒有報考藝術類的學校。
巧了,他的美術老師卻調到我的學校教我美術。畢業后,我們倆還合作教了兩屆少年書法培訓班。那個時候,每個學生才收5塊錢,說實話,不夠茶錢。可是我們兩個一替半天的看孩子寫字畫畫,覺得很有意思,我們在藝術上進行交流。這次相約,沒想到還是在當年的畫室。熟悉。太熟悉了。還是那幾間起脊的房子。
進去一看,就不熟悉了,簡直是陌生。進而震撼。我平靜了一下心神,望著四壁掛滿了李偉兄的畫作,驚嘆,不是因為他會畫畫,或者說畫的好而驚嘆,而是畫風的穩定,畫作所表現的角度,藝術感染力的強撼,我驚嘆不已。
幾句寒暄,仿佛李偉兄的畫作,平平的,娓娓道來。我們好像還是往昔的熟悉,就像李偉兄的畫作,出于平實,而透著厚重的文化氣息,時代脈絡,地方特色。
李偉兄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如今扎根現在的渦陽,道源之地,汲取著渦河的營養。而我這個地地道道的渦陽人,卻遠飄河南打工謀生。見面后,感慨人生之路的崎崎嶇嶇,感慨李偉兄畫作的跌宕起伏。我品著煙,拼著滿腦的靈氣,去感悟著眼前的震撼。


《老子觀象圖》、《老子課道圖》,這是關于老子的一個系列,李偉兄畫人物,大塊的筆墨漲起,粗獷的線條隴住,飄灑的神態活脫脫在他的點綴下,氣沖霄漢,直逼蒼穹。我真的不愿被這震撼弄得不知所措。老子,偉大。老子所被表現在時代的氣息,會使我再次提筆寫了四個字:老子問天。
李偉兄不解。我故作輕松狀:老哥,我把這個畫作題目給改了,叫《老子問天圖》。天!道!是的,有很大一批畫作,都是關于老子這位出生于渦陽的先哲的。老子的《道德經》,是萬經之經,神奇寶典。其實在李偉兄的揉搓下,就是把“天”和“道”揉在畫里。而后有了《品茗圖》、《山居圖》、《香雪圖》、《歲月圖》……

李偉兄早期是學習西畫的,卻在天和道中,找到了古與今,中與西的契合處,他著眼于博采眾長,師古嘗新,追風勒韁,融會貫通,畫作《老子吟經圖》入選文化部、中國文聯主辦的首屆2000年世界華人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并獲得銅獎。
《紫氣東來》入選第六屆安徽省藝術節美術作品展,在安徽省博物館展出,同時該畫作入選第三屆當代書畫作品展。《豐碑》入選安徽省慶祝建黨80周年美術作品展,入選“偉大豐碑全國書畫藝術展”。
當然,他還有鐘馗系列,農家系列,山水系列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天和道的軌跡里,成為一個又一個的節點,也是李偉兄的厚實的畫痕。

其實,我最最想說的是李偉兄新近創作的一個系列叫《市井風情》。墻上掛著許多墨稿,樹、鳥籠子、小石凳,大旱煙袋。還有各種人物的神態。難能可貴的,他畫的不是過去,而是現在,時代感極強。也許會消失,卻會永遠留在了李偉兄的筆下。一幅《市井斗雞圖》就能讓你詫異,還會有這樣的現實存在?

其實,李偉兄在筆下已經勾勒出了一個答案。他完全遵循道法自然,用的是他的拿手好戲,就是速寫,用毛筆,水和墨。著魔一樣,縱橫恣肆,任意揮灑,形態出于筆下,他不愿意可能將來也不想用一點其他顏色來點綴。他就著力于黑與白之間的過度,所形成的“調子”來調整畫作的變化和縱深,用西畫中的透視原理來展現他的這些最最底層的生活狀態。

此刻,我想到了關于老子的幾個字。叫“天下道源,玄之又玄”。接地氣的作品就是可以留存于后世的。從天到地,來描繪人間市井,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當然是有格調的。他把這些方法也用于他的花鳥、山水等畫作中……
所以他有了很多頭銜,也入了不少辭典。其實畫作更重要,講究畫道最重要。
——2017年4月
部分作品鑒賞

【作品:農家樂】

【作品:三人行旅】

【作品:山中行】

【作品:秋雁聲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