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畫家木心曾在《從前慢》中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一種清新淡雅的味道,不掙扎,不猙獰,不恐慌。再回首千年前,唐代詩人王維有詩云“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他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閑情。在生活節奏快速緊張的今天,讓我們從古畫中看看古人慢節奏的生活吧。
![]()
《游春圖》卷,隋,展子虔作,絹本,設色,43cm,橫80.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山水畫,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全畫以自然景色為主,人物點綴其間。湖邊一條曲折的小徑,蜿蜒伸入幽靜的山谷。人們或騎馬,或步行,沿途觀賞著青山綠水、花團錦簇的勝境。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游艇緩緩蕩漾,船上坐著的幾個女子似被四周景色所陶醉,流連忘返。山腰和山坳間建有幾處佛寺,十分幽靜,令人神往。

《游春圖》卷(局部)

《游春圖》卷(局部)
畫家運用細而有力的線條勾畫出物象的輪廓,人物雖然小如豆粒,但一絲不茍,形態畢現。山石樹木只用線條畫出,可以看到行筆的輕重、粗細、頓挫、轉折的變化,但尚未見到唐代以后繪畫中出現的皴擦技法。

《游春圖》卷(局部)

《游春圖》卷(局部)
作品的色彩濃麗厚重,山石樹木均以礦物制成的石青、石綠顏料賦色,以青綠的色彩為主調,建筑物和人物、馬匹間以紅、白諸色,既統一和諧,又富有變化。亮麗的色彩亦更好地襯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發的春天氣息。

《蓮塘泛舟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4.3cm,橫25.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蓮塘泛舟圖》頁(局部)
畫面長松密林,坡陀水閣。水閣內二女子,一執扇閑坐,一憑欄眺望,坡下蓮塘,一女泛舟而來。圖頁中的水閣以細筆勾勒,刻畫精微,設色淡雅,雖大不盈尺卻美侖美奐。此圖高度寫實的繪畫風格繼承了北宋畫院的傳統,而蓮塘的迷濛與空靈增添了畫面亦真亦幻的抒情效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