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中的2016: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
策劃:本刊編輯部 記者:舒曼
2016年秋拍現當代藝術版塊的變化可謂起伏跌宕。平穩開局之后,進入12月份舉槌的北京保利及匡時卻有不錯表現,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保利吳冠中小專題的穩定發揮,匡時“從十倒數:張頌仁先生重要私人收藏”斬獲的白手套,為市場注入了強有力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持續的新藏家入場,許多老藏家返場以及私人美術館的加入,也為一個良性的現當代藝術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整體來看,2016年秋拍與往年相比,版塊熱現象已經退卻,拍賣行似乎更強調夜場本身,抑或一些有策劃性的專場,常規日場的作品數量在大幅縮減,且大大“受限”。另外,目前當代藝術整體價格處于相對保守的情況,也許從另一方面表明市場正在往理性的方向發展。而2016年多件重要作品的成交也表明市場在重新啟動:當下缺乏的不是市場,而是精品本身。
進入常態化的現當代藝術版塊
受整個市場行情影響,2016年以來,各家拍賣行現當代藝術版塊都做出了“減量增質”的調整。從雅昌藝術網春拍總結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作品上拍數相對往年有大幅下降。進入秋拍,數量依舊在持續減少。
本季首先舉槌的香港蘇富比(微博),現當代藝術版塊共上拍609件作品,總成交額83422.76萬港幣;上一季共上拍了633件,總成交額83730.2萬港幣。成交率方面,本季達到81.38%,高于上一季79.47%。現當代藝術夜場方面,本季共上拍79件,少于春拍的84件。但成交額相比春拍有所減少。

曾梵志 《面具》 成交價:460萬元
香港佳士得方面,2016年秋拍現當代藝術版塊共上拍551件,相比春拍663件減少了100多件,但成交額達到73501.38萬港幣,高于春拍70222.51萬港幣。77%的成交率也高于上一季的75%。本季佳士得夜場開設了“先鋒薈萃”單元,共上拍15件作品,取得不錯成績,另外,現當代藝術夜場共上拍53件,比起春拍83件減少了近四分之一。
內地拍賣行方面,2016年嘉德現當代藝術版塊共上拍131件作品,在上拍數量上相比春拍153件有所減少,成交額1.17億元。
在之后于12月初集中開拍的北京保利與匡時兩大拍賣的現當代藝術版塊,雖在數量上都有所減少,但成交額卻高于春拍,重振市場信心。
其中,保利現當代藝術版塊共上拍169件作品,比春拍少了30件,總成交額3.2億元與春拍3.6億元相當??飼r共上拍173件,成交額1.48億元,少于春拍187件,而春拍成交額相比秋拍少了近三分之一。
另外,2016年春拍開始,“版塊熱”現象已經不明顯,但各家拍賣行仍有“抽象”版塊,“日韓現當代藝術”專題等推出。進入秋季,“版塊”似乎已經完全退熱。只有幾個小專場取得不錯成績,比如保利從2015年開始推出的“吳冠中”小專場持續進行;香港蘇富比推出了“#TTTOP”專場,由韓國天團Bigbang成員TOP策劃的首個拍賣策展項目,帶來不小的韓流效應;香港佳士得“先鋒薈萃”專題,推出了15件二十世紀大師的作品,效果不錯。但嘉德延續春拍推出的“85新潮美術專場”沒有取得預想的成績,其春拍推出這一專題時共11件拍品取得了90.91%的成交率,而秋拍的8件作品只有50%成交??梢娝^的版塊梳理已不再是拍賣場上的關鍵。

劉煒《泳客》,成交價:1437.5萬元
私人美術館與大藏家撐起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從2016年春拍香港佳士得推出的“破曉:早期中國當代藝術張頌仁先生收藏”專場,到秋拍,北京保利上拍的來自譚國斌的11件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以及匡時推出的“從十倒數:張頌仁先生重要私人收藏”,這些中國當代藝術的大藏家出手自己部分藏品,對市場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2016年秋拍,尤其是12月保利及匡時的現當代藝術拍賣,
由于一些老藏家返場,以及許多私人美術館的加入,重新為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或許也表明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市場正在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藏家之間藏品的相互輪換保證了市場的穩定,夯實了本土藏家基礎。
私人美術館方面,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以及正在籌備的星美術館等,都是本季拍賣中的主力軍。
比如余德耀美術館,據不完全統計,本季秋拍在北京保利上競得了夜場成交價第三的方力鈞作品《系列—之五》,而在之后匡時現當代藝術拍賣會上又拿下了成交價第二的劉煒《泳客》,以及王廣義作品《黑格子毛澤東》。
另外,龍美術館也在匡時秋拍中競得了韋啟美的《孩子們的河》。星美術館則買下了該場拍賣上李山參加第二十二屆圣保羅雙年的作品:《每星期的七天:六十七號》。這無疑為現當代藝術注入了極大“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幾家美術館除了在拍賣上有競拍中國當代藝術,藝博會上也是收藏主力。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幾家美術館對不同類型當代藝術作品的購藏,建立起一個更完整的當代藝術體系。
個人藏家方面,2016年一些藏家表現亮眼。比如保利秋拍,靜園美術館館長李冰親臨拍賣現場,并拿下了多件重要的當代藝術作品。其中包括:現當代藝術夜場的尚揚作品《深呼吸》,顧德新《A03》、《B26》,王勁松《無題》、王廣義《大批判-PARKER》、楊茂源《無題》。新繪畫夜場的謝南星作品《無題(有聲音的圖像II)》,王興偉作品《進步的步伐》,而這兩件作品分別占據了新繪畫夜場最高成交價的前兩名。

王懷慶《足-2 雙聯作》
除此之外,唐矩在保利秋拍中拍下了曾梵志作品《面具》,另外,匡時成交價最高的作品,同時也是2016年秋拍中國當代藝術成交最高價作品:張曉剛(微博)的《血緣:大家庭二號》也被一位重要的藏家拿下。
值得一提的是,拍后不少藏家選擇高調曝光收藏的作品,并認為目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已回到一個相對正常的狀態。拍賣行方面也表示,本季不少難得一見的作品成交價可以用“便宜”來形容。
保利及匡時兩場秋拍私人美術館及個人藏家的購藏表現,讓之前整個亞洲區域表現并不理想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呈現“觸底反彈”,預示著未來市場的“重新啟動”。
市場不缺買氣 缺精品
2016年秋拍多件重要當代藝術作品的成交再次證明了這個市場缺乏的不是買氣,而是精品。
觀察2016年秋拍成交價排名TOP10的名單,吳冠中、常玉、朱德群、趙無極等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大師依舊是主力軍。其中吳冠中在保利香港上拍的《荷塘》以1.062億港元成交,在本季拍賣中拔得頭籌。另外一件上榜的作品是在北京保利上拍的《竹?!?,以4370萬元成交,超其最高估價近兩倍。
常玉也有兩件作品上榜。分別排名第二和第四。一件是在香港佳士得上拍的《瓶菊》,以1.0358億港元成交;另一件則是在保利香港上拍的《碎花毯上的粉紅裸女》,以5900萬港元成交。
另外一位上榜的藝術家:朱德群,在本季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作于1990年至1999年的《雪霏霏》以9182萬港元成交,成功刷新了藝術家的個人記錄。
趙無極在香港佳士得與香港蘇富比上拍的作品《水之音》、《月光漫步》分別以4870萬及4668萬港元成交。在香港蘇富比中還推出了趙無極的紙本專題,19件作品悉數成交。

趙無極《月光漫步》 成交價:4668萬元
由TOP策劃的香港蘇富比專場“#TTTOP”成交價最高的作品:巴斯奎特創作于1983年的巨幅作品《士兵》以4668萬港元遠超估價成交,成為本場價格最高的拍品并成功進入榜單。
另外還有一件進入前十榜單的當代藝術作品:張曉剛創作于1995年的《血緣:大家庭二號》,以3818萬的成交價成為本季拍賣中最貴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

張曉剛《血緣:大家庭二號》,成交價:3818萬元
除了進入前十的幾位重要藝術家,2016年表現不錯的還有吳大羽。包括香港蘇富比、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誠軒、上海朵云軒以及西泠等多家拍賣行都上拍了吳大羽作品,且目前為止全部成交。其中保利一幅藝術家1980年左右創作的《無題113》為此時期藝術家少見的暖色調作品,以770.5萬的價格成交??飼r另一件1980年創作的《韻譜-57》以1023萬元成交,超其最高估價近兩倍。
從榜單揭示出一個現象:版塊熱雖然消退,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依舊持續堅挺。由于上述幾位藝術家的作品本來存世量就不多,在拍場上每釋出一件就足以成為藏家爭搶的對象。這也證明了市場不缺買氣,而是精品。
正如匡時現當代藝術部部門經理謝揚所說:“整體來看,我認為沒有所謂的市場冷或熱,經過這么多年的淘換,由大面積的供貨,到現在出現供貨緊缺的狀況,因此不一定有那么多的精品來刺激這個市場。所以只要有好的作品回到市場,我相信市場的反應還是會非常積極的。”
而從2016年秋拍的表現來看,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堅信:“市場并沒有出現疲軟,而是開始重新啟動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