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家為楊和平先生題字
周春芽——中國當代藝術家
郎紹君——著名理論家
張友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
楊和平

楊和平,又名老瓶。作品曾入選“全國第四屆山水畫展”“世界文化遺產年國際美術作品展”“盛世丹青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翰墨徽光·新加坡邀請展”“中韓美術作品聯展”“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城市山水”“藝術中國——中國畫走進聯合國邀請展”“中國當代領軍水墨畫家北京聯展”等重大展項,在北京、南京、杭州、深圳、洛陽等地多次舉辦個展,2014 年入選“安徽美術年度慶典”,并獲得“安徽最具學術價值藝術家”和“安徽藝術市場最活躍藝術家”榮譽稱號,2015 年榮獲第二屆安徽美術年度慶典“經典藝術家”榮譽稱號。出版《鴻爪雪泥》《老瓶水墨》《嫣然一笑》《洛陽紙貴》等作品專著。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

《花非花鳥非鳥》
文 |于波

楊和平,非常人也。他是一位身懷絕技而深藏不露的“掃地僧”。只是許多人因為塵煙障目,才使如此良材美玉埋沒于市井之間。
楊和平上世紀 50年代出生于老子故里,自幼秉承家學,讀書習字。壯年之際,他又在中央美術學院游學兩年。其人外形清瘦,處世低調平和,不善交際,甚至于有些“畏人如畏虎”。但他內存溫良,有著文人所特有的矜持與執著。楊和平篤好老莊之學,書法與篆刻心追秦漢古法,大寫意花鳥畫不拘一格。其作品下手狠辣,恣意而為,有功夫,有意思,既能出古而新,又有大雅之美。


楊畫之好有三:
首先,其作品造型古拙,線條老辣,生澀而不圓熟,具有獨特的個人面目,已達到了“有我之境”。不論是為人還是為藝,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想與眾不同,但遺憾的是到后來我們絕大多數都一個樣。古人有云:“詩若無我不如刪”。一件藝術作品如果不具備藝術家的自我個性與獨特創造是毫無藝術價值的,就如同沒有自我的人生一樣,一文不值。藝術作品在圖式上有些新意并不難,但若能做到像楊和平的作品那樣,忘形而得意,既新又好,有個人面目,還經得起推敲,那就難能可貴了。


其次,他的作品是藝術家本人心境的寫照與情感的宣泄。康定斯基說:“繪畫有兩種:一種為物質的,一種為精神的”。很顯然,楊和平的作品是非物質的。在他的作品里,藝術家以線條散步,用筆墨抒情,花是花非花,鳥是鳥非鳥。如果說陳子莊畫的鳥稚拙可愛,八大山人畫的鳥野逸孤傲,那楊和平所畫的小鳥孤寂默然,大鳥則怒目金剛。由此可知“繪畫是自我發現,每一個好的藝術家畫的都是他自己”(杰克遜 .波洛克)。藝術家畫什么并不重要,他是什么才重要。

最后,其作品簡單純粹,若無言之詩,畫盡而意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簡潔是藝術性的第一條件”,達 .芬奇也說過“簡單就是終極的復雜”。可見毫發畢現多是匠人所為。如果說人生的四個階段從低到高分別是:聰明,智慧,天才,簡單。(據說是股神巴菲特所說,管它呢,有道理就行。)那么藝術相對應的就是技巧,學養,天賦,簡單 (或者稱其為純粹 )。楊和平的作品注重精神內涵而非表面效果 ,注重大格局,大氣象,刪繁就簡,力求畫面構成的視覺張力。故而他的小畫有大氣象,畫越大氣越足,讓觀賞者有眼睛一亮的震撼之感,過目難忘。


一件藝術作品有“我”真的很難,有“情感”就更難了,若再能做到“簡單”那就難上加難了。楊和平他做到了!

藝術家是個悲催的“職業”,往往播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只是在藝術大門外徘徊而不得入。現如今收藏界附庸風雅者不少,投機謀利者尤多,真正懂藝術的人少之又少,一直以來難以建立起良好的市場秩序,藝術品買賣已然變成了一個騙死人不償命的行當。就在這物欲紛擾現實得不能再現實的社會中,“不瘋不魔不成活”的楊和平堅守著一方凈土,獨自沉浸在他的藝術世界里,花不知名悄悄開,一枝獨秀也是春。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有的人天賦異稟從而演得出神入化,而有的人則既演不了別人,也演不好自己。楊和平德藝俱佳,天佑其人,他的本色演繹獨特而精彩,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
2013年 5月 20日于曾在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