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張大千自阿根廷遷往巴西,買下了總面積270畝的園林,苦心營造3年,終在異域他鄉的圣保羅市郊建成了一座中國庭園格局的優美園林——“八德園”。

張大千于八德園中
八德園是張大千中晚年最重要的居所之一,他在這里居住長達17年,亦在這里完成了由工筆、寫意等中國傳統技法轉向半抽象式潑墨潑彩的華麗脫變。這是他創作生涯中精品不斷、最富盛名的時期。其1956年第一幅潑墨山水《山園驟雨圖》,潑墨潑彩巔峰之作《長江萬里圖》皆在八德園誕生。
本幅《水玉乾坤》為張大千創作于“摩詰山中八德園”的又一精品力作,大千甚為重視,一直珍藏,直到上世紀70年代割愛讓予趙從衍家族。

張大千 水玉乾坤
鏡框 設色紙本
95×185cm
鈐印:張爰私印、大千、千千千、大風堂
題識:白板小橋通碧塘,無欄無檻鏡中央。野香留客晚還立,三十六鷗世界涼。拈昔耶居士句。寫于摩詰山中八德園。蜀郡大千張爰。
注:趙從衍家族舊藏,直接得自畫家本人。
大千畫荷獨步畫壇,精作無數,素有“古今畫荷的登峰造極”之譽。其1933年所作《金荷》就已被法國政府購藏;1960年創作,三年后被美國《讀者文摘》雜志社以14萬美元購得的《大潑墨荷花通景屏》,更創下了當時中國畫的最高價記錄。難怪徐悲鴻稱贊其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張大千在八德園中創作《大潑墨荷花通景屏》
大千畫荷早年致力于明清以降的文人寫意畫風,深得八大、石濤之氣韻;中年歸蜀,蹤及陳洪綬、唐寅等細潤華滋之路,赴敦煌臨摹壁畫后畫風更為之一變,善用復筆重彩,豐厚濃重;晚年首創潑墨潑彩之后,所畫荷花則俱見一種現代藝術的抽象特質,將文人花卉的筆墨意味拓展至另一至高境界,獨樹一幟,使“大千荷”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張大千《水玉乾坤》 局部
從落款的書法結構和繪畫技法上判斷,本幅《水玉乾坤》應為大千六十年代初所作,正值其潑墨法日臻成熟時期。今檢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譽為當世書畫神品的長卷墨荷《水殿暗香》(1962年)及1964年創作的《白蓮》,無論在畫面布局,還是繪畫技法上,皆與本幅有極相仿佛之處,可見應創作于同一時期。三幅墨荷相互媲美,充分反映出此時期大千畫荷富實驗性畫風的特色。

張大千 白蓮 1964年作
《水玉乾坤》尺幅碩大,畫面以橫展形式,表現風過荷塘,荷花密葉搖曳起舞,意態舒揚之瞬息,清香散逸滿盈。清雅的群青淡藍,若隱若現,加之墨氣清潤,墨分五色,光影明暗感極為強烈,正是水殿風來暗香滿,風吹荷葉十八變,如夢如詩,呈現出一片暗香月影、氣氛浪漫的盛夏夜景。

張大千《水玉乾坤》 局部
布局構圖獨具匠心,生動新穎,大潑墨揮就而成的荷葉如傘高張,鋪天蓋地,右側兩枝重墨荷干動感十足,一枝從右方凌空而過,一枝自下向左上方斜出,呈頂天立地之勢,引領整個畫面的動勢。用筆出枝則俱見一股彈性的力道,氣勢開展,一氣呵成。
十朵白荷以細筆勾瓣點蕊,或展顏盛開,或含苞待放,瓣落自然,直若呼之欲出,襯以大潑墨巨葉,潑寫結合,渾然天成,正是畫家“集大成”筆墨語言體系的精彩呈現。


張大千《水玉乾坤》 局部
張大千的藝術通感極好,被人們賦予極高品性的荷花,于其筆下,經常成為歷史上名動一時的人物化身或俏麗佳人,如雍容華貴的楊貴妃、貼花黃的江南女子等。“白板小橋通碧塘,無欄無檻鏡中央。野香留客晚還立,三十六鷗世界涼。”《水玉乾坤》中一池搖曳的清蓮,冰肌玉骨,風姿綽約,描繪的又是哪位曼妙佳人呢?遠遠觀之,不禁令人游目馳騁。

張大千《水玉乾坤》 局部
張大千《水玉乾坤》系船王趙從衍家族舊藏,此次將以完美姿態首次亮相華藝國際2017春拍,堪為近年來拍賣市場上鮮見的珍品,實屬難得,值得藏家珍視。

華藝國際2017春季拍賣會將于2017年5月24日至27日亮相廣州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目前征集仍在火熱進行中,門類涵蓋中國書畫、當代藝術、古董珍玩、珠寶鐘表、稀世真藏五大板塊,真誠期待您的參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