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時間:2017.04.18 13:30
展覽地點:平安銀行私人銀行(南京市漢中門大街65號七樓)
出品人:葉建成
總策劃:吳東
策展人:王承旭
學術顧問:
張寧(首都博物館前常務副館長、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
沈岳明(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書記、研究員)
主辦:江蘇鳳凰藝術有限公司、江蘇鳳凰國際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瓷映青白冠南唐——繁昌窯瓷器藝術
文/王承旭
前言
繁昌窯,位于安徽繁昌,是五代至北宋時以柯沖窯和駱沖窯為代表的專燒青白瓷的大型窯場。
繁昌窯,在五代時期創燒青白瓷,乃青白瓷之源及早期生產中心,系最早使用“二元配方”工藝的窯場。其產品不僅暢銷世界,還曾貢奉皇室,是為南唐貢窯。
1954年葛召棠先生發現繁昌窯以來,馮先銘、耿寶昌等學者先后來考察,中國古陶瓷學會兩度在繁昌召開年會暨繁昌窯研討會。其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
千年之約,以瓷結緣,為展現繁昌窯的輝煌成就,促進文化交流,特辦此展。仿佛我們又看到那一船又一船的繁昌窯貢瓷,來到這昔日南唐國都,訴說她創造的那一抹青白中所蘊含的瓷國榮光!
第一單元 千年榮光
聰慧的繁昌窯工匠創造的絕代風華似乎也在歲月中沉默,直到千年之后一位杰出的繁昌人與她相遇,第一次向世人昭示其神采與榮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聆聽,在這繁榮昌盛的土地上那回響千年的時代贊歌!
一、人杰地靈解迷夢

葛召棠先生
繁昌窯的發現者葛召棠先生,是主審“南京大屠殺”元兇谷壽夫的五大法官之一,其書法常與徐悲鴻、于右任、沈尹默等聯袂展出。
審判谷壽夫判決書

葛召棠先生書法
1954年,安徽省博物館研究員葛先生將在城郊山坡上發現的瓷片、窯具寫成論文發表,宣告繁昌窯的發現。
繁昌境內瓷土、森林眾多,原料、燃料豐富,窯場附近的峨溪河可通往長江,交通便利,還有柯氏兄弟由北方遷來燒瓷并貢御南唐后主的戲劇和傳說。
二、南北融合創青白

繁昌縣位置圖
繁昌窯處于唐代陶瓷“南青北白”格局之間,隨著唐朝的瓦解,北方制瓷技藝和審美需求隨南遷移民傳入江南。

繁昌窯北宋龍窯
五代時期繁昌窯創燒的青白瓷,呈現出白中泛青的新奇的美感,深受上層社會青睞,是在南方特定的資源技術條件下,融合南北技藝誕生的瑰寶,如裝燒技術上體現定窯等北方窯場的植入,而窯爐則繼承了南方傳統的龍窯,從而在青白之間點亮瓷壇。
第二單元 皇家風尚
南唐升元年間復置繁昌縣,屬江寧府,距國都較近,水運便利,繁昌窯生產的奢侈品瓷器品質優良,具備燒制貢瓷的優勢條件,系南唐貢窯。繁昌窯青白瓷誕生后,深受皇室貴族的喜愛,并在他們的推動下漸成風尚,最終形成一個卓越的青白瓷窯系。
一、南唐二陵中沉醉
南唐二陵中的繁昌窯盞
南唐二陵出土的繁昌窯瓷器,具有五代繁昌窯的典型特征,與繁昌窯遺址出土物各方面如出一轍,同類器在南唐宮殿區遺址亦有出土,是南唐貢窯繁昌窯貢御皇室的鐵證。
繁昌窯即《瓷史》中記載的宣州窯。“宣州窯,當燒于南唐有國時。是宣州瓷器為南唐所燒造,以為供奉之物者。南唐后主尤好珍玩,則其供奉之瓷器必極精良。”
二、夜宴圖上閃耀



五代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顧閎中奉南唐后主之命,夜至重臣韓熙載家窺視其夜宴之情景,生動反映了當時貴族的生活常態。圖中顏色青白或黃白的瓷器,無論是成套的酒注與溫碗、臺盞、粉盒、盤等,與繁昌窯青白瓷幾乎相同,且多可找到實物與之對應,是其進入宮廷貴族生活的例證。

《韓熙載夜宴圖》上的繁昌窯酒注、臺盞、盒
三、秘色瓷之工藝
繁昌駱沖窯發現與瓷胎幾乎一致的瓷質匣缽,匣缽間涂釉封口的工藝,而這只在越窯為生產進貢皇室的“秘色瓷”中發現過,需破匣方能取出瓷器,費時、費工、費料。高規格房址和龍形瓷塑和“上”字官樣,很可能有官府在此管理貢瓷的生產,對產品苛刻的要求,證明其與宮廷密切的聯系。
繁昌窯“上”字銘官樣
第三單元 玉堂佳器
繁昌窯在五代宋初的青白瓷窯場中,產品組合最為高檔和豐富,各種實用與賞玩兼具的精美瓷器,將茶、酒、香、花這些宋人的雅事詮釋得淋漓盡致,更給尋常的日子增添了一份美麗的溫情。

北宋 趙佶《文會圖》
繁昌窯的成功是“南北名窯”技術交流融合的結果,多以造型和釉色取勝,輔以刻花、印花、貼塑等點綴,以仿金銀器造型最為典型,且與越窯、定窯等皆可相互印證。

五代 繁昌窯 青白釉執壺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花口腕
一、茶亦醉人何須酒
繁昌窯的茶具、酒具彰顯著五代至北宋的茶酒文化。最典型的茶盞與配套的盞托,繁昌窯盞多唇口,小底。被稱為執壺者,有裝煮沸水點茶的茶瓶,與唐代滑石短流茶瓶相似。有的則為酒注,中唐時飲溫酒之風漸盛,將溫過的酒盛在酒注里,為了保溫,后來還在外面套個貯熱水的溫碗,與成套的酒盞與酒臺子構成一套完整的酒具,亦有貯酒的長瓶。各種盤、碗、罐、缽,或花口、瓜棱,或刻花、印花,為盛著的精美佳肴增輝!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托盞一副

五代 繁昌窯 青白釉執壺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執壺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臺盞一副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花口腕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瓜棱罐
二、膽瓶花在讀書床
宋人之雅,茶、酒之外,文房諸器更是心頭所好,勢必精良。宋代陳設瓷的出現是器型上的一大變化,以桌椅為中心的高型家具發展成熟,書房也逐漸完備,書桌變得高且寬大,可放置各種文房用具和清玩。繁昌窯的精致小巧的水丞,典雅端莊的洗,栩栩如生的牛形硯滴。葫蘆瓶或插著鮮花,“形制短小,方入清供”。焚香作為書房中的雅趣,香爐和花瓶成為案頭陳設并蔚然成風,潤物細無聲般點綴著生活中的風雅。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水丞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折肩缽
三、盡在焚香聽雨中
作為“四般閑事”之首,兩宋時燕居焚香已是一種生活方式,繁昌窯的香具以開敞式的香爐為代表,又以宋代常見的蓮花香爐最為精致,或簡潔的陰刻仰蓮紋,或繁復的浮雕蓮瓣紋。小型者與北方的高足杯式爐近似,但不帶平展的大寬沿,多餅足,柄部多一凸棱,多素面或僅飾弦紋、花口。大型香爐多分幾部分組成,是集鏤空、刻花、貼塑于一體的杰作。
各類的瓷盒,或作石榴果形,或帶紐,或盒內還有三個小盒,反映不同用途,一般尺寸大一些的系置放香餅的香盒。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香爐
五代—北宋 繁昌窯 青白釉盒
第四單元 芳名遠播
繁昌窯不僅貢奉皇室,還暢銷世界,其在五代亂世迅速興起,并在“名窯輩出,互爭雄長”的宋代獨步瓷壇,“革故鼎新”“博采眾長”的高超技藝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并在外銷途中,沿線許多地方窯場,紛紛效仿,促進了先進技術的傳播。
一、匠心獨具
五代時,繁昌窯在南方率先采用漏斗形匣缽和墊餅的裝燒技術,避免了瓷坯受明火直燒,提高燒成溫度和質量,又利于形成還原氣氛,使得釉中的鐵份呈現青色。在駱沖窯內發現四道隔墻,屬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分室龍窯。繁昌窯五代時便使用了瓷石加高嶺土混合制胎的“二元配方”工藝,將其誕生年代提前了三百多年,為創燒出青白瓷立下汗馬功勞。
二、碧波揚帆
只有優質瓷器才能通過高附加值的銷售,獲取遠超當地的利潤。繁昌窯產品沿長江東運和西運,在隋唐大運河通濟渠遺址、印坦沉船、井里汶沉船上都有其曼妙的身影,與定窯、越窯作為同一品級的外銷瓷,并相互促進技術的交流。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遺址出土的繁昌窯瓜棱罐

印坦沉船出水的繁昌窯碗


井里汶沉船出水的繁昌窯瓜棱小罐
海外貿易作為五代各國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常選用最高檔的瓷器用于外銷。而繁昌窯的鳳首壺,可能是波斯的訂貨或適應異域文化的外銷品,文化因交流與融合而閃耀世界。
三、薪火相傳
近年來《繁昌窯》、《青白之韻》等研究專著、論文和陶藝作品的問世,讓這座千年古窯續吐芬芳,大放異彩,也讓我們回味當年窯場林立,煙火相望的盛況。
當代 陶藝作品《花落蓮成》
結語
你在長江的翠色里閃耀光芒
我在柯沖的瓷韻中凝思仰望
曾經峨溪河畔千帆競 峨山熔天地
輝映古今 宛如那 一場夢
她已不再有光彩照人的模樣
只剩往昔的吉光片羽 默不語
她更不愿再在意貢御的更替
只因塵封的驚天動地 在心底
匠心開創二元配方 書寫傳奇
胎白釉潤 情系初心
君王御前贊譽 無人能及
璨若流星 芬芳了四季
沉醉在 后主詞 愛你
時光遮不住她們蘊含的美麗
百米龍形的窯爐 堅強如你
吟唱千載的殘垣 依然挺立
風雨呼嘯 篤行勇毅
你在熙載家不醉不歸 類冰似玉
我在駱沖看到權力 龍床鳳壺
那些精妙婉約的臺盞 遠去了誰的風雅
碧波揚帆 泛起誰的漣漪
你在青白間點亮瓷壇 南北匯聚
我在史海探尋蹤跡 誰的銘記
這些爐瓶盒枕有詩意 茶香酒洌 玉堂佳器
我想知道 那些年 它是誰
更想知道 它屬于誰的誰
未可知 君須知
烈焰琢佳器
春谷里 古窯存
天青耀東西
未可知 君須知
神工話希冀
春谷里 古窯消
清白融華夏
薪火永流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