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魏東的作品
《我不是潘金蓮》一上映,就輕松拿下幾億票房。與眾不同的是,電影一開篇就強力推出畫家魏東的六幅金瓶梅系列作品,立刻吸睛無數。感覺尺度大么? 殊不知,魏東并不是第一個以《金瓶梅》為題材創作的藝術家,還有很多優秀的同題材名家作品值得關注,尺度大小不說,這些作品或刻畫入微,或生動入神。電影中的女主人公告狀十年,為的是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而我們可以從這些作品中去感知——
誰是潘金蓮
《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因馮小剛與萬達的糾葛格外受關注,票房輕輕松松就破了幾億,比起往常捧演員、捧主題曲的老套路,此次馮小剛推陳出新在電影一開篇就強力推出畫家魏東的6幅金瓶梅系列作品,據說合作的淵源來自于他和馮小剛共同的好朋友曾梵志。
藝術家魏東1968年生于內蒙,1991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并獲優秀畢業生獎。其早期的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現主要創作布面油畫。
雖說這是魏東第一次以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和電影合作,可結緣“潘金蓮”,卻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早在1997年,當時還在美國生活創作的魏東就曾受到他人邀請,被委托以《金瓶梅》為原型創作一系列插圖。

魏東 1996年作 游山玩水
有網友評論說預告片的尺度大,但殊不知,魏東并不是第一個以《金瓶梅》為題材創作的藝術家,還有很多優秀的同題材名家作品值得關注,尺度大小不說,這些作品或刻畫入微,或生動入神,值得一看。
胡也佛 《金瓶梅秘戲圖》細致入微,堪稱一絕
胡也佛 ,(1908—1980)本名國華,后改名為丁文、若佛,字大空,號谷華,自署十卉廬主,浙江金姚人。上海新華藝術專業畢業,曾任上海商務印書局編輯、國民書局經理。工書畫,學宗仇十洲,擅作仕女,間寫宋元一路山水,雋逸過人。

胡也佛 人物 立軸 設色紙本
胡也佛的《金瓶梅秘戲圖》,共創作了30幅。可以稱得上是胡也佛藝術創作的登峰造極之作,是根據《金瓶梅》中的內容而繪。為了創作,胡也佛曾參考了日本方面的繪圖,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出版品。

胡也佛《金瓶梅秘戲圖》
他眼高手不低,畫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本都非常細致,對人物的線條更是勾勒細密,游絲的工筆絕活在不足一平方尺的畫面上,細致準確的描繪了百件物品,堪稱一絕。
傅小石 準確勾勒人體解剖結構
他出生名門,是著名國畫大師傅抱石的長子,卻因此在讀書時就被打成右派,從此命運多舛,平反后又因中風落下殘疾,僅剩左手能動……種種厄運并沒有將他擊倒,反而如同一個驍勇的戰士,用左手重拾畫筆,馳騁在藝術的世界里。他就是畫家傅小石,以左筆潑墨人物畫譽滿畫壇,打造了藝術傳奇。

傅小石 唐明皇與楊貴妃 鏡心
評論界認為,小石雖承接其父精妙“水法”,卻更多地運用在人物畫方面。小石的水墨人物、彩墨人物、潑彩人物到沒骨人物,用水的難度極大,都要克服用水不當造成的爛、俗、濁、滯的毛病。墨非水不醒,色非水不麗,水助色麗墨醒使人物形象形顯神清。傅小石更在用中國筆墨表現人體生理結構美上做出了很大的探索。中國人物畫對人體解剖結構特征的研究可謂是個空白,多半是把所有人體生理結構全部用服飾遮掩了,抹殺了人體美的表現。有專家這樣評價:“小石的人體畫得益于造型準確優美,用線走筆不多,筆筆勾勒在人體解剖結構位置上。賦色全依據人體體積的凹凸和陰陽背向一筆抹過,顯現出人體的質感,背景的大筆渲染與人體成為強烈的藝術反差,更呈肌膚的白皙生機感。”

傅小石 女兒國 鏡片
新文人畫 朱新建
朱新建,(1953—2014.2.10),江蘇省南京市人。1980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留校任教、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質獎;作品《除三害》獲全國少兒圖畫優秀獎。為上海美術電影廠、中央電視臺設計動畫片《老鼠嫁女》、《金元國歷險記》、《皮皮魯與魯西西》的人物造型,動畫片《選美記》的造型設計獲上海美術電影廠優秀獎及金雞獎提名。曾赴比利時、法國舉辦個人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法國國家圖畫館、比利時皇家歷史博物館、巴黎美術學院等機構收藏。

朱新建 楳菊蘭 布面油畫

朱新建 玉樓瑤殿影 鏡心 水墨紙本
朱新建的美人圖救贖的是現實生活壓抑下異化、離散的人性。他直面人性的勇氣和筆墨的徹底放松,使得文人畫所具有的感性、愛欲和詩性成為維護人性尊嚴和完整的一道屏障,這其實是對新馬的審美解放理論最有力的回應和證實。難怪山東友人說:要是沒有朱新建,真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所以說,文人畫不僅是自我的,還是公共的,是通過審美實現的對抗和反撥,朱新建的意義也在于此。也只有在這樣的意義上,文人畫和朱新建的意義才是可以解釋的。
“有趣”的戴敦邦
戴敦邦,中國著名國畫家,號民間藝人,江蘇鎮江丹徒人,1956年畢業于上海第一師范學校,任《中國少年報》、《兒童時代》美術編輯,1976年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后擔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擅人物,工寫兼長,多以古典題材及古裝人物入畫,所作氣魄宏大,筆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動傳神,畫風雅俗共賞。這些年他畫出了《紅樓夢》、《金瓶梅》、《聊齋》、《西游記》、《西廂記》、《長恨歌》等四十余部大型畫冊。

黛敦邦 己巳(1989)年作 則天大帝
戴先生曾接受過作家出版社的邀請將與劉心武合作創作一本《金瓶梅》的人物評傳。這本評傳,劉心武以文字來評論,戴敦邦則以畫來評說。他的修養頗深,能接受民間畫的影響。在繪畫的表現方法里都有著新的開拓。以人物畫為見長,長于人物的神態,善于點染,線條強烈,描寫盡致,使其畫自成一格,標志著人物畫的重大變化。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化的傳承在作品中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不僅是他的藝術上的造詣深,更是他豐厚文化內涵的外延!
張文江:直面和挑戰中國人傳統觀念
張文江,1954年生于鄭州,河南安陽市人。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現任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協中國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副秘書長、河南省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

張文江 2009年作 人物 鏡片 設色紙本
《金瓶梅》作為中國古代著名的世情小說,曾以禁書之稱而被世人關注。畫家張文江近年來把筆墨對準了該作品的人物,創作了一系列寫意金瓶梅圖譜,直面和挑戰中國人傳統觀念里對性的隱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