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龍城畫緣——顧平
常州很近,因為我出生于鎮江,離鎮江向東最近的城市是常州,后來隨父母下放至丹陽,又近了常州。高中畢業后在江北老家南通工作,從事收音機的造型設計,第一次展銷會就在常州小營前,小營前路不寬但十分繁華,江南江北區別明顯,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年青人喜歡照像,20歲的我也不例外,那時有個海歐牌德式雙鏡相機是個奢侈,于是常州的紅梅相機成了我的最愛,簡單方便,此機為我留下了許多年輕時的黑白照片,回看感慨不已!歲月過的真快,睹物思人,紅梅牌相機和三角架我至今都留著,作個念想,時??纯?。
常州史稱龍城,是因乾隆帝六下江南,在常州天寧寺御書“龍城象教”之故。但遠在春秋,常州就有位大儒季子,三讓王位,大賢大德,是江南第一圣人,孔夫子敬稱為“延陵季子,其天民也”。常州人杰地靈,古往今來,英才輩出。中國革命先驅中有三位是常州人:瞿秋白、惲代英、張太雷。2005年我有幸地為常州烈士陵園設計這三位革命先烈的雕塑稿。此是龍城之緣,也是景仰的福份。
南宋始,中國繪畫己移步江南,龍城文昌畫盛,如太湖之水波光粼粼,源遠流長,至清初,中國畫壇龍城惲南田的花鳥畫一枝獨秀,寫生沒骨花卉,清風幽韻,溫潤華滋,似真非真,宛約動人,一改宋以來花卉的雙鉤渲染法。民國劉海粟,常州人,年輕時意氣風發,滬上人體寫真,破世俗,立美范,使千年中國畫為之而驚詫,新中國后,十上黃山,將一池梨花墨恣意潑寫,十八羅漢朝天闕,滿紙云煙,松崖千仞,一派水墨淋漓的黃山大氣派躍然紙上,氣象勝張大千也。2011年秋我在常州劉海栗美術館舉辦畫展,既是對劉先生的敬重,也是想接點大師的龍氣和霸氣。
我和環太湖藝術城的錢臣先生也是有緣,我們在法國羅浮宮相遇,我的畫在那展出,我去看看,不期而遇。后又在國家畫院遇見,他說環太湖藝術城是國家畫院的基地。民盟中央美術院在環太湖藝術城召開年會,我們又遇見了。人海茫茫,有緣千里相遇,無緣對面不偶,我們有三次藝術的盛會,不能不說是畫緣不已!
此次應錢先生之邀來常州藝術城舉辦畫展也是畫緣在延伸。季子在旁千年觀,南田沒骨寫牡丹。龍城一粟驚畫界,逍遙山水行江南。
2017.3.31 于北京
藝術家簡歷

顧平
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中國畫院史》執行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孜孜不倦地追求藝術的真諦,為當下喧鬧都市環境下的人們提供了一份清新自然、返璞歸真的審美情趣,在當下的主流藝術世界里走出了一條自身之路,成績斐然,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為逍遙山水畫派創始人。
主要繪畫作品有《竹林七賢》《蘭亭修禊》《西園雅集》《沂水春詠》《醉翁亭記》《香山九老》《飲中八仙》《八仙圖》《琴棋書畫》《夜宴春桃李》《十八羅漢》《虎溪三笑》《琴泉和聲》《松下弈趣》《春和日麗》《石上小憩》《石梁掛瀑》《云水相望》《踏雪尋梅》等。工筆重彩《竹林七賢》入選中國第八屆全國美展,曾在江蘇美術館、北京榮寶齋、中國美術館、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法國、美國等地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展和聯展,其作品曾被多家博物館、文化機構及收藏家珍藏。著有《中國古代宮廷畫院考略》《繪事文存》并《顧平畫集》多種,發表三十余篇中國畫論文。
作品欣賞

《松風酒香飛》|顧平|96cmx187cm

《花開香四野》|顧平|68cmx68cm

《泉鳴山谷》|顧平|68cmx68cm
欄目介紹
中央數字電視國學頻道《書畫中國》欄目以“打造書畫界最權威書畫評論節目”為宗旨。常規節目設置一位主持人、一位著名書畫家、一位著名美術評論家共同探討、爭論、剖析相關書畫方面藝術表現形式,并輔助小片外拍采訪等手段豐富節目表現形式,力圖讓節目內容更具學術權威性和電視藝術性。
特別節目以大型外景寫生為主,書畫藝術家展覽筆會活動為輔,拍攝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山大川風土人情的中國歷史傳統特色,全方位全視角拍攝,展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書畫中國味道。
欄目以提倡國學傳統文化,提升書畫節目可視性為己任。讓電視觀眾及書畫愛好者更加深入了解藝術作品學術性和審美標準建立。
播出平臺:國學頻道
制作出品:北京翰霖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首播周五:21:30-22:00
重播周六:(01:30--02:00,05:30--06:00,09:30--10:00,13:30--14:00,17:30--18: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