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華作品展“行走的風景--驚蟄”將于2017年3月31日下午3點半在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開幕。展覽由中國美協藝委會工作部副主任賀絢擔任策展人,將展出中央美術學院(微博)造型學院版畫系副教授唐承華近期新創作的26幅作品——“行走的風景”系列。
開幕時間:2017年3月31日下午3:30
展覽時間:2017年3月31日——5月18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海淀區玉泉路2號(龍徽葡萄酒博物館院內)慧和天語藝術空間
策展人:賀 絢
學術支持: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
策展助理:康繼徽 劉穎
主辦單位:慧和天語藝術空間

行走的風景No.49 紙本 綜合媒介 120x80cm 2017

行走的風景No.47 紙本 綜合媒介 90x150cm 2017

行走的風景--驚蟄No.4 紙本 綜合媒介 60x90cm 2017
生· 命
唐承華筆下的風景寫生
文/賀 絢

唐承華
站在他的作品面前,你能感受到什么?睜開眼睛,是四面籠罩而來的洶涌生命,閉上眼睛,則是交織縱橫的眩暈風景。這支畫筆是任性的、揮灑的,卻又是含蓄的、思索的、耐人捉摸的。吸引我們去捉摸的,不僅僅是如云色彩的鋪陳和樂章般的點線跳躍,因為我們仿佛看到了風景,卻又希望看到風景背后的離奇。
畫面并非畫家憑空的想象,確要歸功于畫家的“寫生”和拉開距離的表達。面對大自然作畫,本身即是一種觀察生命的方式。生命是流動的,正如時間和空氣在流動,沒有人能讓他們停下來。一但抓住讓他們停滯下來,那么他們一定是快要死了。這是一個莊嚴的時刻,對于畫家而言,應該也正在經歷著如同要死去一般的痛,卻又同時獲得了讓自然之美重獲新生的快感。

行走的風景--驚蟄No.1 紙本 綜合媒介 90x60cm 2017

行走的風景--驚蟄No.3 紙本 綜合媒介 90x60cm 2017

唐承華
“寫生”對于唐承華而言,決非現代美術教育所謂和提倡的一般意義上的“寫生”,而是真正對于生命的寫照以及源自性靈的關懷。這個說法也許是我比較個人的理解,但這一定是打通客觀自然與心中自然的必然通道。胸中勃然,意在筆先,將內心不斷蓄藏、疊壓起來的情緒能量,通過寫生捕捉,通過創作釋放,賦心中自然以鮮活蓬勃的第二次生命。
所以,我們發現,唐承華十余年游學英國、美國、日本和德國,當他穿著一襲筆挺西裝回來時,帶回來的不僅是四季交替、搖曳多姿的異域風情,還有他在跨文化的遠游中,在“他者”的東方想象里試圖尋找的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之根。有趣的是,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藝術實踐本身,不也是他對于他個體生命的別樣“寫生”么?

行走的風景No.48 紙本 綜合媒介 80x120cm 2017

行走的風景No.50 紙本 綜合媒介 160x88cm 2017

行走的風景No.9-2 紙本 綜合媒介 150x90cm 2017
在一個奢談觀念、輕言繪畫的時代,從內省回到觀看,從描摹回到表現,如果沒有對生命為何而存在的深沉思考和“遠游”歸來的文化尋根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風格,我們大致可以把他放到一個叫做“表現主義”概念的盒子里,但是他決沒有任何的刻意想要表現什么,卻時時準備把自己“歸零”,從而讓自己在面對自然、面對生命的那一刻,欣喜若狂地發覺到文明與原始生長在一起的沖突與演變,以及由于自覺而升騰出來的敏感、焦灼與起伏的思緒,以一種特別的形式迸發出來,這樣的審美過程衍生出的本能反應是原本應該放在盒子里的“主義”已經失去了它本來應該安放的境域。

行走的風景--驚蟄No.2 紙本 綜合媒介 90x60cm 2017

行走的風景No.10-1 紙本 綜合媒介 150x90cm 2017

唐承華
1964年生于福建。
1988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業。
1992年日本名古屋藝術大學油畫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日本佐藤國際文化育英財團獎學金、獲財團法人日本國際教育協會獎學金。
1995年畢業于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研究生院油畫專業,獲藝術碩士學位。
1999-2000年,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藝術研修。
2002-2005年,被聘為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2006年,應英國劍橋圣·巴納巴斯國際版畫中心邀請進行駐地創作。
2007年,應德國洪布羅伊希島基金會邀請在諾依斯工作室駐地創作。
2010年,應瑞典阿特利藝術中心邀請進行駐地創作。
2015年 “首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評選委員會評委
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與美術作品修復藝委會秘書長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