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財神獻寶》96x138cm 布面丙烯 2015年
展覽介紹
主辦單位:步步高福光慈善基金會
承辦單位:梅溪書院
策展人:楊衛
展覽時間:2017年4月2日(周日)至5月2日(周二)
展覽主題:四海縱橫——伊靈個人畫展
展覽地點:步步高梅溪新天地梅溪書院L3層藝術空間

伊靈
知與行的縱橫----關于伊靈和他的抽象繪畫
文/楊衛
伊靈是一位被藝術史和藝術市場雙層低估了的畫家。這主要還是因為伊靈的性格,過于低調,過于緩慢,做人做事都強調中規中矩,不愿意太過聲張;同時,也源于他極為樸實的市場觀念,即希望自己的藝術作品能夠接上地氣,為更多的普羅大眾所接納。正是這種樸素的市場觀念與低調的為人處事,在某種程度上耽擱了伊靈的發展,使他無論是面對藝術市場,還是面對藝術史書寫,似乎都要比同代人慢了一拍。

《孤獨行走》 布面丙烯 100x120cm 2016年

《紅色的圓明園畫家村之二》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6年
事實上,伊靈的繪畫實踐與他的藝術人生,都曾一度成為前衛的標志,開了觀念更新與沖破體制的先河。作為當今中國最早的職業畫家之一,伊靈早在來北京成為職業畫家之前,就曾獨自騎單車環國旅行,冒著各種風險進行了深度的田野考察與藝術發現。此舉曾享譽一時,被不少業內人士稱之為“超越時代的壯舉”。此后,伊靈放棄鐵飯碗,流浪北京,成為職業畫家,也很早便躋身到了藝術的中心地帶,并一度擔任過圓明園畫家村的“村長”,倍受世人矚目。可以說,那時候的伊靈,絕對是時代的先鋒人物,也曾耀眼一時。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200x140cm 布面油畫 2012年

《黃白》114X138cm 布面油畫 2014年
然而,由于伊靈的慢性子所致,更因為藝術的價值認同,使伊靈沒有像他的許多圓明園同道,如方力鈞、岳敏君等人一樣,后來成為藝術史中的翹楚和藝術市場上的明星。說起來,不免有些遺憾。不過,藝術是一生的事業,不在一朝一夕,其價值的彰顯與意義的呈現,還需一生的長度來丈量。所以,伊靈這種失一時之利,而守一世之志的遵循,反倒更具內在的精神價值。尤其是當各種繁華熱潮退卻之后,伊靈在藝術上的默默堅守,更是作為一種人文力量,填充了表面的形式創新。

《空談誤國》100X12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霾來了》 80x10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那么,伊靈和他的藝術,到底又呈現出了哪些具體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特征呢?我認為至少有這樣三個方面值得發現和挖掘:其一,伊靈是較早嘗試抽象畫探索的中國藝術家之一。這一點很重要,由于抽象畫的門坎較低,如果不厘清孰先孰后,就很容易混為一談,模糊其探索的價值和意義;其二,伊靈長期堅持抽象畫探索,相比某些隨機而變的藝術家,伊靈數十年的堅持,為抽象畫在中國的發展,鋪陳了一條完整的個人化線索。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沒有這種個人精神價值的注入,抽象畫就會變成人人都可以涂抹的涂鴉;其三,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伊靈的抽象繪畫中,所滲透的文化自覺意識。

《美好生活步步高》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5年

《山外有山》 120x100cm 布面丙烯 2015年
眾所周知,抽象畫是發端于西方的藝術表現形式,如何將這種形式融入到中國的語言環境中,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內在生命力的重要標志。正是這個標志,讓幾乎所有的中國抽象藝術家,都在朝此方向努力。而伊靈的獨到之處在于,他不是從西方借鑒視覺資源,也不是從學院里獲取抽象藝術的知識,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民間社會,從民間藝術的紋飾、紋樣,以及豐富的色彩關系中吸收營養,并結合自己走南闖北的生命經驗,形成一種密密麻麻、形態飽滿的抽象畫語言,既表達了自己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與認識,同時也豐富了中國的抽象藝術形態。

《太陽神》 布面丙烯 80x100cm 2014年

《外星》 200x140cm 布面油畫 2013年
可以說,伊靈和他的藝術,正是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展現,才于亂象叢生的當代藝壇脫殼而出,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盡管對于這道亮麗的風景,藝術史也好,藝術市場也罷,均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藝術的理解越來越加深,對藝術史知識也越來越了解,伊靈必將會被重新發現和挖掘,也肯定會受到市場的關注的追捧。而這,正是伊靈所信奉的儒家思想,即“先義后利者榮”(荀子)的價值觀體現。
2017.3.20于通州

《圓明園畫家村》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5年

《三個貴州人》 112x138cm 布面油畫 2014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