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展人:朱彤 Eleonora Battiston
參展藝術家:卞青 蔡磊 陳可 方力鈞 李昌龍 羅荃木 馬軻 馬靈麗 譚平 周春芽
開幕時間:2017年3月29日
展覽時間:2017年3月29日-2017年5月1日
展覽地點:曼特尼亞美術館
地址:Via Acerbi,47 - 曼托瓦
電話:0376 360506 -
傳真:0376 326685
郵箱:casadelmantegna@provincia.mantova.it
網址:www.casadelmantegna.it
展覽時間:周二到周五 10:00-12:30;15:00-18:00
周六、周日和節假日 10:00-18:00
周一閉館
策展人:朱彤
1970年出生于南京,現任先鋒當代藝術中心館長,曾策劃過《美麗新世界—南京第二屆國際美展》《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書寫—首屆南京國際雙年展》《朦朧—第54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特別機構邀請展》《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及國際巡回展等重要的當代藝術大展,并出版《演變》《超越的維度》《幻想》等多部學術專著。
策展人:Eleonora Battiston (葉蘭)
意大利籍藝評人兼策展人,1978年生于博洛尼亞,現居西班牙。于多部藝術書籍發表評論并擔任多家藝術刊物編輯,研習中國和亞洲當代藝術已超過15年,參與策劃亞洲、歐洲、美洲的眾多當代藝術項目。自2003年起曾在米蘭、北京、博洛尼亞、瓦倫西亞的數家畫廊任藝術總監,策劃由重要藝術基金(CARISBO、BSI)和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意大利Palazzo Reale、Sala Josep Renau)支持的展覽,并參與2005年、2009年布拉格雙年展和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策展。

我是一頭溫順的羊-布面油畫-周春芽-250x200cm-2006

無題-布面丙烯-譚平-60x80cm-2016

舞蹈-布面混合材料-陳可-160×110cm-2015
前言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歷史的發展碾碎了某種文化的“模態”,不同地域人們突破地理空間的限制交往關系日益緊密。作為當下藝術的實踐,其“進化”的奇跡存在于不同文化框架間的“縫隙”內,某種次生形態作為“填充物”不斷完成著新藝術模塊的體系化。
在這里,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個體在時間中的展開使不同文化現象交融后的視覺內容和經驗記憶天然流出,自發的懸置了自身個體屬性而更深入的進入某種不確定的狀態里,藝術的目的或者結果逐漸模糊。“借幻想而舞”,固有的概念和理性的部署逐步失靈,藝術家通過“模擬”某種新的語境,并按其自身邏輯運轉從而使作品浮現某種“光暈”的顫動。
此次展覽展出藝術家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代表性人物,為觀眾呈現某種藝術發展的脈絡現象:一種趨勢的扁平化和某種徹底打開的可能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世界不同地域藝術家所思考的問題或者批判的對象雖然不能說路徑相同,但其目標越來越接近——都是基于一種人類自覺的方向推進,其目的就是達到真正的自由。我們很難認同一種人類固有現實的“無根性”,但是作為“發展中的人”,不斷的前進而又不斷回饋到自身,通過不同文化的理解吸收而最真實的走到自己面前,在時間中完成自己。人類不應陷入虛無的輪回而應該重新鼓起勇氣,穿透現象的表皮,將人與世界徹底的打開融合,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終極的目的。對于過去、現在和未來,自由的希望貫穿于人類歷史當中,對于這種信念的堅持和追求,也正是此次展覽的目的。——朱彤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1431年-1506年)意大利帕多瓦派文藝復興畫家,北部意大利重要的人文主義者,原是意大利著名考古學家斯克瓦爾古涅的養子,在這位學者的影響下,畫家對于歷史與古代文物自小就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的才智的又一重要方面。他熱衷于描繪古羅馬的建筑和雕像,并從古代的歷史神話和文學中汲取創作的養料。在壁畫領域創造了用透視法控制總體的空間幻境,開創了延續三個多世紀的天頂畫裝飾畫風。其作品的古典主義特色對后世藝術家產生了極大影響,著名作品有《畫之屋》、《凱撒的勝利》、《哀悼基督》等 。

曼特尼亞是一位多產的教堂壁畫家,他的壁畫反映了15世紀下半葉北部畫派的典型風格。《圣塞巴斯提安》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杰作之一。圣塞巴斯提安是圣經傳說中一位羅馬的殉道者,他曾在羅馬的軍隊中傳道,后被反對基督教的羅馬皇帝逮捕,并命令用亂箭把他射死。在公元5世紀前,基督教未被允許公開活動的時日里,羅馬的統治者對待基督徒的屠殺是十分殘酷的。在羅馬走向全面崩潰的前夕,為這種宗教而死去的殉道者決不止圣塞巴斯提安一人,歷史上這種滅教行動也屢見不鮮,所以圣塞巴斯提安被作為宗教傳說中的圣徒,是不難理解的。15世紀時教會也多次利用這一題材,藝術家借助這個人物,來表彰為人民的權利而捐軀的犧牲者,而曼特尼亞較早地作了這一嘗試。
這里的殉道者被綁在一根象征羅馬凱旋門的柱子前,人已被亂箭射死,其中一枝箭是從殉道者的下頦射出前額,表明亂箭是從四面八方射來的。后面的柱式是科林斯式,似乎說明背景的建筑已近于羅馬5世紀前的公共建筑物。畫家想通過這些細節表明一個真實的歷史環境,但由于受到透視原理的局限,畫面背景與人物并不顯得協調。如果把這幅畫看成是揭露古代暴政的歷史題材,倒也許能使我們對曼特尼亞的藝術有更多的崇敬。當時這種畫除了以壁畫形式表現外,還有繪制在木板上的,這一幅畫就是木板畫,它作于1455至1460年間。 曼特尼亞,原是意大利著名考古學家斯克瓦爾古涅的養子,在這位學者的影響下,畫家對于歷史與古代文物自小就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的才智的又一重要方面。

曼特尼亞美術館(La Casa del Mantegna)
曼特尼亞美術館坐落于意大利北部城市曼托瓦市,是一所非盈利性文化機構。
曼特尼亞美術館一直致力于將當代藝術、公共空間、人文歷史相互結合發展,并和曼托瓦德泰宮現代藝術館成為意大利當代文化藝術重要的標桿地點,許多知名藝術家在此舉辦展覽,其重要地位得到業內的一致認可。
曼特尼亞美術館歷史
曼特尼亞美術館建筑主體建于1476年,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安德烈亞·曼特尼亞于1496年到1502年期間在此生活居住,后轉讓于弗朗切斯科侯爵。此后作為貢薩加家族的家族教堂伴隨著王朝的興亡于1607年被教會收回管理。隨后歷經多位貴族公爵,直到十九世紀初成為皮坦蒂諾技術學校校舍的一部分。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隨著戰爭的結束,其建筑主體結構得到保存,大區政府承擔了該建筑的恢復工作,并竭盡全力按照最初樣式進行了恢復重建。
在此過程中,倫巴第大區政府通過不斷舉辦專家座談會、學術研討會和展覽等形式以貢薩加王朝為主線,對從大公皇宮到德泰宮古建筑群進行了研究梳理,這一過程花費大約三十年的時間。而曼特尼亞美術館作為該地區重要的文化地標,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人文歷史價值,常被用來舉辦政府官方的文化活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