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藝術家王中軍在上海的首次個展“心·驛”即將于3月28日在言午畫廊隆重亮相。本次展覽由言午畫廊主辦,展出藝術家王中軍近年來創作的4個系列的作品共47幅,力圖全面、系統地呈獻藝術家的探索與實踐狀態,使觀者能夠聆聽到畫面背后驛動的心跳音律。

王中軍照片
正如策展人常天鵠所言:“按照以往分類學的方式,人們很容易陷入風景、靜物、人體、抽象這樣一個傳統歸納法,如果真是如此簡單,也就不必費盡周折把王中軍的畫從五湖四海集中到一處。稍微細心一點就會發現,藝術家一直在尋找一把打開心鎖的鑰匙,為此他試驗了各種形式。盡管他不是學者型藝術家,但多年的美術館視覺經驗已經讓他熟悉了多位前輩大師的盛宴,各種基因符號潛藏在他周圍,然而始終沒有一組真正的密碼可以破譯他的藝術方程。他很少慢條斯理地描摹表象,往往是瞬間擊中要害,迫不及待地表達出來。疾走如飛的筆觸,從寬似掃帚到細如發絲,無不所言盡是又酣暢淋漓。

王中軍 《2016抽象14號》 布面油畫 170x120cm 2016

王中軍 《2016抽象16號》 布面油畫 180x180cm 2016

王中軍 《北京黑白一號》 布面油畫 170x170cm 2017
從三個方面分析王中軍的作品。首先,色的邊界問題。色與色的邊界歷來是造型藝術繞不過去的課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色彩相遇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映,比如紅與綠相遇并置,長時間注視,理論上會變成黑色視錯覺。如果紅與綠中間以(黑、白、灰、金、銀)任一種色帶分隔開,紅與綠就會由相斥轉為和諧。這一理論早在二十世紀法國野獸主義時期就得到證實。安德烈·德朗(André Derain,1880-1954)、喬治·魯奧(Georges Rouault,1871–1958)以及歐洲中世紀的教堂玻璃鑲嵌畫,都有精彩的例作呈現。然而這條黑線在藝術家的畫中不僅是分隔色域,其自身已具備了表現意義,即使抽離色相,也依然可以打動觀者。一如他的黑白人體、黑白馬,從形的追摹獵取,到態的從容過渡,而不同的是邊緣線的有意處理,不確定的多重邊線打破了平面的僵局,也增加了生命體征。甚至這條線到了抽象作品中由原來的幾近同樣粗細,演變為粗細收放自如,自由穿梭,毫無邊界顧及,有時也故意模糊邊界,出現多條細線并置存在的情況。
其次,形的轉移問題。在公元前的埃及壁畫上,我們體驗了早期人類對于不同角度形體同呈一面的表達方式,直至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發展為綜合立體主義,才將人類的長期視覺經驗徹底打破,而畢加索只停留在具象形的轉移階段,并沒有進入心理層面和更廣泛的試驗。可貴的是,王中軍的視覺試驗已經觸碰到心理底線,他近期創作的幾幅雙性人肖像和雙體重疊已經打破常規的邏輯分析,展示了視覺藝術不停留于單體單向思維的固有概念,挑戰著平面藝術所難以駕馭的形的轉移新境界。
最后,勢的無象之象。從具象到抽象到無象,很顯然,藝術家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探索之路,尤其無象之象。不知從何而來,亦不知奔往何方,所謂大象無形,不過如此。沒有一條線是確定的描述,只見其形而不得其意。心電圖還有個生命指向,而王中軍的線,時間上無始無終,空間上無窮無盡。沒有任何詞匯來表示其圖形意義,僅此一點,就打破了長久以來人們剛剛習慣的各種抽象表述。

王中軍 《園中園的絕色茶花》 布面油畫 110x80cm 2016

王中軍 《無題2017》 布面油畫 180x180cm 2017

王中軍 《裸女》 布面油畫 60x50cm 2015
經歷了幾個階段的過渡,王中軍很快找到了最直指內心的方式。形與色都變得無足輕重,他繞過了對于形的傳統評價體系和色的習慣象征。體驗到的只是從開始到結束的精彩過程,這一過程或許是他最隱密的潛意識,某種真實生命跳動與藝術虛擬跳動的重合。”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12日。
開幕時間:2017年3月28日 (周二)17:00
展覽時間:2017年3月28日—5月12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閔行區新鎮路1399號寶龍大廈1樓言午畫廊
關于“言午”:
言午畫廊于2016年成立于上海,空間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共有兩層的展示空間。未來還將會在杭州、廈門開設超過1000平方米的藝術空間。
言午畫廊以推動亞洲當代藝術為己任,積極引進具有當代性和國際性的高品質展覽、推薦和扶持新銳藝術家和富有創新精神的藝術項目,并以高度專業的自我要求,打造出藝術和收藏領域所肯定的畫廊品牌。
言午畫廊致力于國際化、多元化的藝術交流,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探尋“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之間一脈相承的內在線索。希望把更多高品質的藝術家及作品推薦給廣大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