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策劃的“夢廻新安——汪友農中國畫藝術展”將于2017年4月4日至4月17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展覽開幕式訂于4月5日下午3點整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汪友農,1939年生于安徽南陵,中國美木家協會會員。汪友農一生鐘愛文學藝術,擅詩詞,精翰墨,懂鑒賞,喜收藏,曾師從現代著名女詞人丁寧和國畫大師黃葉村,青年時代曾受過嶺南畫派名家黎雄才先生的指導,在中國畫方面用功深厚。上世紀七十年代從事主題創作,作品《重任在肩》、《稻是隊里的》獲得廣泛好評,其中《重任在肩》曾作為年畫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八十年代開始投入極大的精力宣傳推介新安畫派代表畫家黃葉村的中國畫藝術,曾主編《中國近現代名家黃葉村》(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和《黃葉村畫選》(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晚年隨子女客居深圳。汪友農先生畢生潛心于中國畫的研究與創作,尤其致力于傳承新安畫派文脈,博采眾家之長,已形成自己鮮明藝術語言與風格,薛永年先生稱他“回歸了新安派傳統,走上尊寫意、尚造境、重臨寫、講筆墨的道路。”是一位卓有成就、德藝雙馨的當代文人畫家。2015年2月因病在深圳去世。

《泉水一道帶風出半云尺》138×69cm 2012年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深圳的文化藝術也鮮明地體現出移民城市的特征,如百川匯海,各種地域、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藝術爭奇斗艷,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其中不乏全國各地已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們,在離退休后選擇寓居深圳,在特區繼續從事自己的藝術創作;這一時期他們拋開了繁重的工作壓力,也遠離了世俗的紛紛擾擾,安于心而勤于藝,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往往能拿出令人嘆服的藝術佳作,他們的藝術呈現也當然是深圳藝術的重要特色與有機組成部分。作為深圳特區的美術機構,也有責任發現并推介這樣一群藝術的耕耘者與理想的守望者。

《山前屋后》96.5×46cm 1992年
汪友農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寓居特區多年成果斐然的藝術家。由于對自己期許很高,要求甚嚴,汪先生對于自己十余年來在新文人畫領域的探索,特別是對新安畫派風格的傳承與創新作品生前從未系統地展覽或出版過,部分作品是在病逝前匆匆補題款識,還有一些作品尚未完成;經過家屬的初步梳理,可以看出一位老藝術家潛心于傳統水墨畫藝術研究數十年篳路藍縷的心路歷程,是研究傳統藝術當代傳承的一個生動案例。

《西山行》138×69cm 2012年
2016年5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汪友農》,2016年6月,由深圳市文聯、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和關山月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夢廻新安——汪友農中國畫藝術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同年10月,展覽回到畫家的故鄉——在合肥亞明藝術館展出,反響熱烈。此次赴中國美術館展出,期待得到藝術界的專家及各界朋友的批評指教。

《雙鷹立柏圖》138×69cm 2009年

《重任在肩》118.5×79.5cm 1972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