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 · 召南》之《草蟲》
草蟲畫,在中國畫史上并沒有專門的分科,一直依附在“花鳥蔬果”類里。但草蟲以其精湛的畫技,妙趣橫生的手法展現了大自然的天然生趣,加之草蟲的吉祥寓意,草蟲題材的作品一直深受世人喜愛。
中國歷代都不乏擅畫草蟲的名家,工筆如五代黃筌的《草蟲圖》、《寫生珍禽圖》、北宋趙昌的《寫生蛺蝶圖》,南宋佚名畫家的《豆莢蜻蜓》、《葡萄草蟲》、《青楓巨蝶》等等都是草蟲題材里的佳作,在美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近代中國美術史上齊白石是“詩書畫印”俱佳的巨匠。在齊白石筆下,不僅草蟲種類繁多,刻畫入微,更是獨創“兼工帶寫”的畫法,超越了前人,也使草蟲畫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草蟲生趣》是賽拍2017年新推出的專題,今晚21:00《草蟲生趣·當代草蟲作品專場一》將正式開拍,本專場推出學院派青年藝術家梁桂鋒、顏敏和程序以及當代草蟲名家丁學軍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在當代草蟲繪畫領域中孜孜以求、不斷創新,草蟲承白石之趣,又取現實中蟲之“靈”與“動”,在形神兼備中求變化,在精細入微處得天機。
拍品
《水葫蘆花》
作者介紹 | 梁桂鋒,1983年生于廣東省廣州市。200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微博)中國畫學院 獲本科學士學位,現為職業藝術家,工作生活于北京。

尺寸:40x30cm(約1.08平尺) 材質:絹本設色 備注:配外框
水葫蘆,植物學名鳳眼蓮,花語:此情不渝,對感情、對生活的追求至死不渝。水葫蘆是很常見的水生植物,在鄉村池塘中經常成片生長,被用來做家禽飼料。中央美院畢業生梁桂鋒將生活中普通的植物經過三礬九染描繪出來,細膩工整,生機勃勃,從而表達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難得的小品佳作。

細節
《瑤花》
作者介紹 | 丁學軍,號乙軒,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民族畫院畫家,受教于天津美院李孝萱先生門下,現居北京。為人和善,癡于繪畫,人物,山水,工蟲皆有涉獵,猶以工筆草蟲見精微。其草蟲承白石之趣,遠紹宋元之雅,又取現實中蟲之“靈”與“動”,在形神兼備中求變化,在精細入微處得天機。白石的草蟲注重結構,重在質感的營造,丁學軍在結構和質感之上,更注重形體的準確和光感的變化,因而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又趣味盎然的草蟲圖畫。

尺寸:22x22cm 材質:紙本設色 備注:團城藝術館展覽出版作品,競買成功,贈送簽名畫冊
草木魚蟲于萬物而言甚微,但自唐末五季黃筌作《寫生珍禽圖》徐熙寫《蓼岸龜蟹圖》,二公多識草木魚蟲之性,豪奪造化,思入甚微,開花鳥草蟲之門。丁學軍的花果草蟲,既不同于黃筌的富麗堂皇,亦與徐熙的逸筆落墨相異,筆法秀潤,線條細致多姿,敷色精妙,暈染有致,曲盡物態之妙,以形似逼真見長,生趣盎然。——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楊寧

細節
《錦石秋蝶圖》
作者介紹 | 顏敏,1989年生于山西大同,2012年畢業于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工筆工作室。大學期間曾參與山西大同華嚴寺壁畫的繪制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在校生優秀作品展三等獎等。

尺寸:33cm(約1平尺) 材質:紙本設色

細節
《流年 · 輕舞》
作者介紹 | 程序(序子),1988年生于北京,齋號泊心小筑。中央美術學院學士、碩士。中國書畫名家聯合會理事、文化部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會員。200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2007年專業課免試,由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08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系學習。多幅作品獲“中央美術學院年度學生成績展優秀獎”并被學校收藏,且兩次獲得“校優秀學生獎學金”及“葉淺予獎學金”。2011年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系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為花鳥畫名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系主任,于光華教授。

尺寸:70x70cm(約4.41平尺) 材質:紙本設色
程序近年來全身心投入沒骨與小寫意的研習之中,在繼承宋元花鳥的傳統臨摹基礎上,以其精謹的觀察立意造型,于挺勁爽利中頗見骨法用筆之自覺,在玄妙自由的筆墨境界里,探尋更純粹的意象之美,尋找更貼近心靈的表達方式。在勾寫點染中,她的個性天分也真正找到了釋放的空間,這種心靈的愉悅自是繪畫的根本所求。她的作品在精嚴的造型、靈活的筆法,以及適性的表達中,盡筆墨之長,展現更純粹的中國畫韻味,使得沒骨畫的語言特色更加明晰,保留了水色肌理的生動性,在造型控制和筆墨表達之間找到了恰切的權度,顯示出她對中國畫以筆墨為核心的造型與語言特質的敏銳理解與自如控制,展現了她過人的藝術天賦,也預示著她不凡的創作潛力。
她的作品簡樸純凈,高明而不清高、通俗而不庸俗,是世俗的,也是超然的,是詩性的,亦是哲思的。雖具風雅趣味,亦不離塵緣物性,在平淡中秉賦著人生的自尊自貴,使得我們因此而與傳統中國繪畫藝術的精神同在!——于光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書記、花鳥系主任、教授

細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