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劉慶和
在當代畫壇,劉慶和屬于那種極有才情又極為勤奮的畫家。20多年來,他從不滿足各個階段已取得的進展和成果,而是不斷地謀求藝術上的精進。這種精進,既包括水墨語言的實驗性探試,更包括藝術觀念的蛻變與拓展。
集中地說,劉慶和多年來所致力的乃是水墨這種語言切入當代的可能性,這首先需要一種作為當代人關切現實的立場,也需要感受現實的方式與角度。劉慶和的特點是在都市化這個最大的中國現實情境中,以一種與現實若即若離的態度作“在場”的悠游,他既貼近生活的實相,觀察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具體事件和人物,同時也保持著與真實的距離,回到繪畫的敘述中表達具有體驗性質的感受。他作品中的人物與場景充滿著偶然與必然同時顯現的特征,尤其精微地表達了人的個性化狀態與集體性宿命的二元同一關系。
被稱為“隔岸”系列的劉慶和新作典型地顯示了他藝術的狀況。在我看來,“隔岸”就是距離。他對許多東西——包括對大家都通俗感受到的現實、對已有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自己向往的東西——都有一點兒距離。這種距離難以用長度的數量去界定,它是一種心理上或觀念上的距離,一種有距離的觀察與體味,因此,他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在日常的生活景象之中的“常態”,更有各形各色超越日常狀態屬于神經末梢才能夠觸知的“異態”。
同樣,在水墨語言上,劉慶和也持有距離——既與傳統和學院教育的水墨造型方式保持距離,也與超逸水墨邊界的非水墨系統保持距離。他始終把水墨當作精神的觸角,在用筆用墨用水用彩中似有常規來路,卻偏離已有程序,感性而尖銳地指向超驗性的體悟。筆墨在他那里是一種敏感的語言,用以表達他敏感到的現實。——范迪安

《新發地》組合 750×100cm×15 2013 紙本水墨 “向陽花”個展現場 北京798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與許多對現實生活熟視無睹,一味在傳統或西方現代主義樣式的范圍內尋求風格變化的藝術家不同,劉慶和從進行水墨畫創作以來,一直將當代都市作為他的關注中心,這不僅是他成為最早從事都市水墨創作的藝術家之一,也是它能夠在充分尊重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將尋找新的藝術圖像與藝術表現手法融為一體。——魯虹

“浮現”個展現場At the Emergence Solo Exhibition 2010
劉慶和藝術的意義是突現在他所提出的問題和他解答問題的方式之中的,而更重要的是他在提供意義認可的同時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以水墨為契機的感覺,思惟,表達方式。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乃至文化。無疑,他的方式將是當代中國藝術無數有意義的方式中的一種,它們的推進作用在今后的時間里會越來越明顯。——皮力

《深深的》So Deep 150×220cm 2015 紙本水墨 Ink and wash on paper
劉慶和與其說是一位畫家,倒不如說是一位思想者。他的《白話》系列,是他近年來藝術的一次蛻變。沒有大敘述,幾乎以編年體的方式畫自我的成長,編織記憶的碎片,拼接意識的地圖,小文本中,密密記錄的是有關生命、存在價值的大問題。記憶的碎片,綴合成也是斷簡殘編,然而,卻有一個連貫的思路------。他的白話中“貧”出了太多的懺悔、無奈、茫然、失落和痛楚。他通過個體的生活片段,表現對人性的思考。在干凈好看的班長空洞的眼神中,看出的是對生命的憐惜——是什么樣的因素抽去了她的活潑和清澈?我將《白話》視為另外一種形式的“護生畫集”。這些畫筆墨精湛,風格老辣,甚至色彩也很講究,迷離到令人驚悚。慶和先生對墨性紙性敏感而熟稔,于濕墨潑墨一道多有心會,是當今水墨畫家中的翹楚,他精心地謹慎地為此小畫,非為殺雞用牛刀,而開辟出一條表現自己思致的路徑,與中國傳統文人畫由感入思的方式暗合。——朱良志

《娃哈哈》Laughing Children 280×500cm 2013 紙本水墨 Ink and wash on paper
劉慶和之藝術,他的私人密語之公開化和藝術化,他對公共水墨之銳意變革,就逸出狹義之水墨領地,而具有當代意義。簡單概述,其當代意義在于,在轉型社會之劇烈變動中,社會整合、社會動員與社會分層的沖突,既給傳統藝術以轉型機會,也讓其陷入空前困境。藝術與社會高度結合,既讓大眾風格成為事實,又讓個人表述成為難題?,F在,劉慶和立在現代公共水墨之縫隙中,借助于分化之現實而突顯個人觀看、感念與描繪,變公共水墨為私密笑語,其當代性已然其中。——楊小彥

《走你!》60×57cm 紙本水墨 2016
褻瀆并不意味著摧毀,褻瀆也是一種創造性?;蛘哒f,一種新的東西正是在褻瀆的過程中產生的。劉慶和正是以褻瀆的方式來創造。不僅是題材的褻瀆,形式的褻瀆,更重要的是,對水墨本身的褻瀆。在此,水墨從它的神圣要求和律令中解脫出來。也就是說,水墨的體制和技術還保留著,水墨的那些神圣儀式還保留著,但是,它的神話內容則丟棄了,取而代之的是世俗性,是世俗游戲。世俗游戲擠進了神話體制之中。在劉慶和這里,當代生活擠進了水墨體制中。當代和傳統的關系就是一種褻瀆的關系。劉慶和的作品不僅表達了繪畫的褻瀆結果,而且表達了歷史的褻瀆結果。不僅表述了這種褻瀆的起源,也表達了這種褻瀆的當下效應。——汪民安

風水 Wind·Water 270 cm×500 cm 2010 紙本水墨 Ink and wash on paper
劉慶和的視覺圖像極富新的中國性和東方元素,溫和中難隱內心躁動的激情,含蓄中又時時流露著浪漫情懷的表達,激情的講述中又透露著逝者如斯式的生命感懷,水色的妖嬈,墨色的交融,線色的混搭,強烈的東方情調和中國意境,意蘊深遠的縹緲背景,引人遐想令人癡迷的神情,欲望即將獲得滿足的釋放和激情的沖動,筆觸表現的強烈,偏愛用線和追求壞畫的境界,偏愛在其特有的皮紙上的撒野與放縱,這種野性侵透在他的視覺形象中,寓簡潔的形象中又有一種觀念的延伸,彌散在他整個的敘事空間,釋放出的是一種不受束縛和追求自由的人性,更是對學院體制和來自各種非議的抗爭。——冀少峰

響水 Xiangshui 270×500cm 2009 紙本水墨Ink and Wash on Paper
劉慶和通過對“記憶”的積極喚醒,將《白話》原本的時間結構有力提升為某種的“隱喻”方式,這里有關乎時間的“本體”隱喻——將時間的抽象概念轉化為了富有情感色彩的人生喻指,有關乎時間的“結構性”隱喻——以圖像性的連續呈現來構造時間的視覺結構,間或以類似“閃回”等特效來強化彼此之間的疊加效果,還有關乎時間的“方向性”隱喻——將畫面視為事物、思想、活動的空間存在法則,從而形成了有關時間的獨特“場域”,進而拓展了作品的容量和豐富了作品的意涵。——趙力

一年之計在于春 A Successful Year is Planned in the Spring 65×55cm 2014 紙本水墨 Ink and wash on paper
劉慶和藝術的表現視角主要定格在都市化過程中人的生存境遇的主題范圍,包括生存的尷尬、困境與荒誕的現實處境。但這種境遇的表現特征不是延伸到歷史或現實的宏大敘事之中,而是潛植于現實生存狀態的隱秘之處,延伸到復雜而又被庸常秩序所遮蔽的幽暗地帶。在傷感的情懷中映現了中國社會在現代性歷史進程中的潛在矛盾與沖突,以及創作主體對個人存在的思索與反觀自省。劉慶和在選擇都市化的眾生相作為表現對象時,通過關照式的視覺敘事,既描繪出了鄉村社會在現代性過程中的騷動與迷惘,盲目與蒙昧,繾綣與決絕,又展示了欲望化的城市中,由欲望、權力等共同構成的現代性對群體意識的消融。——馮博一

白夜 White Night 120×90cm 1997 紙本水墨Ink and Wash on Paper
時代的文身早已不僅滲入了劉慶和的肌膚,甚至刻在了他的骨頭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紅燈記、紅寶書、紅領巾,紅色娘子軍,熱烈而又性感,我猜想劉慶和拿起筆這些“東東”就會自己跳出來,根本無需算計。但他那些人物,沒有眼珠,空洞一般的眸子,是對時代的再描述與再探求。歷史片段性的價值就是其價值的特殊性,這些邊緣的集體意識混雜著都市生活、全球化、水墨、當代藝術,被置入思考的鍋中煮沸、晾涼,再看看是否合口味。一個人年輕,有火氣,叫滋毛炸刺;一個人成熟,有分寸,叫圓滑。成功而不圓滑叫有赤子之心。劉慶和試圖保留、搜尋、抓住他藝術中的這點“赤子之心”,哪怕已經有了包漿。——吳洪亮

青春在海河畔 Youth on the Banks of the Hai River 65×55cm 2014 紙本水墨 Ink and wash on paper
劉慶和在用個人化的“溫和”與“逃避”剔除了紛亂喧囂的社會表象的同時,也在用那些看似孱弱的人物形象為觀眾打開了一個個視覺性的想象窗口——停留在他們臉上的不安、冷漠或并無所指的靜靜凝視等,正是周遭現實投射在虛空欲望上的片片真實。當群體性的躁動退回到個體間的沉默與隔絕中時,由內而外膨脹出的冰冷與彷徨,也讓公共空間中的社會性癥候跌入到個體精神陷阱的隱痛之中。
而時間和歷史之于劉慶和的意義,或許正像那片不時地出現在他作品中的秋水一般,始終具有著不確定的雙重含義:它的溫柔可以保護住每個人在回望過去時的溫暖愿望,像懸浮在母體中的寧靜時刻,透過飄搖折射的光線端詳著被水紋淡化掉的現實;而在溫暖的背后,它的曖昧與未知也常會顯露出更加殘酷的一面,被看不到盡頭的不安所吞噬,所有確鑿的東西在不竭的流動中都會變成段段孤立無援的惶恐與掙扎,并時時面臨著被吞噬和隱沒的危險。——郝科

劉慶和
劉慶和簡歷:
1961 出生于天津。
1981 畢業于天津工藝美術學校
1987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微博)民間美術系
1989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展:
2015年 “限行——劉慶和作品展”(美侖美術館,長沙)。
“白話——劉慶和在香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輕拂——寫生劉慶和”個展(年代美術館,溫州)。
2014年 “白話——劉慶和說”個展(北京畫院美術館)。
2013年 “向陽花——劉慶和”個展(798藝術區?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2012年 “漂——劉慶和作品展”(三里屯瑜舍酒店、紅門畫廊)。
2011年 “回頭是岸——劉慶和水墨近作展”(南通中心美術館)。
“并線——劉慶和版畫作品展”(紅門畫廊)。
“盛時——劉慶和作品展”(成都 K空間)。
2010年 “浮現——劉慶和蘇州計劃”個展(蘇州本色美術館)。
“悸動——劉慶和新作展”(紅門畫廊)。
2009年 “混沌的邊緣—劉慶和作品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
2008年 “寶貝兒——劉慶和作品展”(紅門畫廊)。
2007年 “隔岸——劉慶和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劉慶和作品展”(今日美術館)。
2006年 “劉慶和作品展”(東山房畫廊,韓國首爾)。
2004年 “湖光——劉慶和作品展”(紅門畫廊)。
2001年 “劉慶和作品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劉慶和作品展”(波士頓QING PING畫廊,美國)
2000年 “臨界——劉慶和作品展”(紅門畫廊) 。
“劉慶和作品展”(洛陽博物館)。
1998年 “岸——劉慶和作品展”(紅門畫廊)。
1997年 “云中漫步——劉慶和作品展” (紅門畫廊)。
1996年 “劉慶和作品展”(紅門畫廊)。
1995年 “劉慶和作品展” (深圳美術館)。
“劉慶和作品展”(紅門畫廊)。
1994年 “劉慶和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畫廊)。
1993年 “劉慶和作品展” (西班牙,馬德里SEPHIRA畫廊)。
1992年 “劉慶和作品展” (西班牙,皇家馬德里美術學院)。
獲獎:
2014年 獲得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水墨藝術家大獎。
獲得上海證券報年度金藝術家獎。
2013年 獲《藝術財經》雜志2013年年度水墨藝術家獎。
2010年 《藝術財經》雜志評選藝術權力榜100人,以當代水墨重要畫家入選。
2008年 獲“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獎。
1981年 作品《走過的路》獲“第二屆天津青年美展”二等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