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代名畫《千里江山圖》特種郵票,一套9枚,面值13.2元,以小版張方式向廣大集郵愛好者銷售。設計古樸、精美、大氣,保留了原畫風格與弘大的氣韻。

向我們走來的宮廷少年,十八歲的王希孟
陳丹青老師在2015年主持了一檔文化藝術節目《局部》,節目第一集就是《千里江山圖》,陳丹青只講了一個點:王希孟在畫這幅傳世之作的時候,只有十八歲。
王希孟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宋徽宗年代。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千里江山圖》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后來被宋徽宗賜給當時的宰相蔡京,他在上面的題跋記述了王希孟得宋徽宗指點,收他入翰林書畫院的經歷。

蔡京的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簡單的翻譯是:少年王希孟學畫,被皇家畫院錄取了。獻了幾次作品,都不夠好。有幸得到皇帝的指教和提點。不到半年他就把千里江山圖,獻給宮廷。皇上很高興,夸獎他,給他官做。
可見,宋徽宗的慧眼相識給了他在書畫史上留名的機會,年輕的宮廷畫師,從小跟著老師學習到足夠的繪畫技巧,有著在宮廷為自己謀一份生路的進取心,所以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為黃帝創作一幅巨作的工作中,他對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好奇、心動和熱愛。
在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于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杰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外再沒有關于他的記述,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去世。
誰說在宮廷里的都是留著胡子的學究呢?我們明明看到了一個美少年。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
接近12米長的《千里江山圖》是一幅描繪錦繡江山的山水圖,是一件歌功頌德的主旋律題材作品,但技法本身自有一種高遠清明的氣象。,完全證明了著宋人青綠山水的境界之高。宋時全景山水長卷分南北畫派。北方是千溪出山,江河奔流入海的縮影,南方則是湖包圍山島,江海環繞陸地,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集合這兩大圖式于一身,更為遼闊宏遠。
它是那么的開闊,畫面上層巒疊嶂的山峰,逶迤連綿,繁復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臺殿閣、漁船客舟、橋梁水車、村舍集市、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的效果。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干,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


《千里江山圖》局部
它開闊地又十分具體。如果把這幅畫切割成無數個局部,每個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畫,都自成格局,都是細節。年輕的王希孟有這樣的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清秀逼人。
點畫暈染均能一絲不茍,人物雖小如豆,卻形象動態鮮明逼真。萬頃碧波,皆一筆一筆畫出。漁舟游船,蕩漾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單純的青綠色中求變化,有的渾厚,有的輕盈,間以赭色為襯托,使畫面層次分明,鮮艷如寶石之光,燦爛奪目。布局交替采用深遠、高遠、平遠的構圖法則,擷取不同視角以展現千里江山之勝。


《千里江山圖》細節
除蔡京題跋外,還有元人李溥光的跋,云:“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氣短。”王晉卿就是北宋王詵,趙千里就是南宋趙伯駒,自唐李思訓以后,青綠山水畫家以此二人最著名。
后在清乾隆年間收入宮中,《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2012年,故宮博物院曾于武英殿展出《千里江山圖》,陳丹青老師在節目中說自己是虔誠和認真的在現場觀摩又感觸良多,九百年過去,畫里青山依舊,水碧如初,那樣的雄渾壯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