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雄,江蘇海門人,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藝術碩士;曾任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現為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作品有:西藏風情系列、北疆風情系列、歐洲風景系列、江南風景系列。

《枝影婆娑》 70x120 cm 2016年
中 調 的 詩 境
商勇
崔雄是一位頗具海派氣質的油畫家。其籍南通海門。海門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北岸,東瀕黃海,南倚長江,與上海隔江相望,素有“北上海”之譽。這里不僅走出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張謇,還走出過海派名畫家王個簃、新月派詩人卞之琳。總體而言,海門人多銳意實干,且天生具有國際視野和洋派的詩人氣質。

《民國紅墻》 65x90 cm 2012年

《雪地舞枝》 100x200 cm 2017年
畫家的成長往往離不開其依托的學脈與地脈。崔雄的大學時代,油畫作為一個外來畫種,主要是向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學習,其時,到蘇聯留學的一批老師早已學成歸國,卓有成績的如徐明華、張華清等已然是當時江蘇油畫界的領軍人物。在油畫教學及創作的實踐活動中,幾乎所有的油畫家均要面臨兩個問題:其一油畫語言的本土化問題,其二油畫藝術為現實服務的問題。學院油畫經過新中國成立初期二十多年的改造,“徐悲鴻美術教育學派”自身主導建構的“寫實主義”美術教育體系和徐派參與創建的“現實主義”美術教育體系,已經在文藝“二為”方針下,與“延安學派”、“蘇派”等統一為中國版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美術教育體系。

《江南園林2》 70x120 cm 2016年

《鄉野小花》 50x60 cm 2016年
撇開現實大環境不論,油畫語言的本土化問題一直是近現代以來幾代油畫家力圖解決的關鍵問題。對油畫本土化向來有兩種理解,一、理解為接地氣,以老百姓為描繪對象,并以他們的理解力為依歸。此類本土油畫,往往難免帶有“土腥氣”;二、理解為文化上的本土化,既藝術上的東方化,簡言之,就是既保持繪畫語言的純粹性,又能在面貌上呈現高貴而低調的東方氣質。

《江南園林4》 65x100 cm 2016年

《煙雨荊棘》 45x60 cm 2016年
從某個角度而言,民國時期的海派油畫家實際已經開始進行油畫本土化的種種嘗試,只不過他們的“本土化”首先是“東方化”。中國的近鄰日本在油畫“東方化”的探索上先于中國一步,民初海派名家均有留日經歷,如陳抱一、張弦、關良等,其畫面皆呈現出這種獨特的東方氣質。第一次見到崔雄的油畫時,我隱約感到他畫面的氣質較為接近民國海派油畫家。這種接近或并非來自學習經歷,而是地脈與個性使然。那些以中性色調為主體的街景、田野、村落、民居是明快輕柔的,不見絲毫“土腥味”,相反是一種婉約的“洋氣”,如卞之琳的詩歌,淡雅、迷朦、縹緲,筆法如織,物象似浸入月色之中: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細細品讀,觀者會發現他的畫面是“生”的,而不是程式化的“熟”;如他的作品《民國紅墻》等,所畫皆眼前熟悉之景,但在他的畫筆下已轉化為精神鏡像,有著透過時間的輕紗方能閱讀的心跡。在局部上,無論是線條和色塊他都是真誠而坦然的,沒有技巧性的花哨與做作;他的繪畫過程并非用來傾倒情緒,而是在不斷探求油畫本體語言的理趣,是知境與智境的結合。故此,他的畫作絕不是“一眼過”,而是耐得尋味,因為他的每一筆都畫得坦誠而深入。

《天平古剎》 40x60 cm 2016年

《霜葉如丹》 50x60 cm 2016年
近五十年來,蘇天賜先生的油畫意象與意象油畫,完美地詮釋了“東方油畫”的內涵,他的詩性油畫將西方的油畫語言轉化為中國式的意象體系,吳冠中先生認為蘇天賜先生在中國油畫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是江南地域文化與本土油畫的代表人物,他的藝術理念及審美格調至今仍影響著年輕畫家。崔雄的作品也傳承了江南文人的唯美與秀逸,他得益于沈行工先生的悉心指導,沈先生是繼蘇天賜先生之后江南意象油畫的代表人物,一脈相承的師生關系使得幾代人的藝術理念在傳承的基礎上形成了共同的人文情懷。盡管各自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是,畫面的詩性意境是共性所向。崔雄曾說,灰調是他鐘情的調性,或因他長期的行政工作性質使他具有了控制平衡的能力,平衡往往是中庸調和的體現,他喜歡在統一的色調中尋找色彩的變化。應該說,他這種從知性角度進行的自我釋讀是恰當真實的。然我以為,他的畫面同時也呈現了感性的一面,那是一個寂靜、深邃而厚實的中調的詩境,這其中,有記憶,有情懷——他是從生活與日常中提煉永恒。

《黃花層疊》 65x90 cm 2014年

《威尼斯街景》 53x45 cm 2016年
另一方面,崔雄以中性調子去呈現自身繪畫的精神意象,但他并非照搬物象也不全然脫離物象而去做主觀的色彩經營,無論是中國的風景抑或是歐洲的街景,他用寫意的畫筆與對象交流,誠懇淡然,并未背離油畫的本源。即便西方的景觀色彩明度偏高,而他仍熟練地駕馭灰色調表現著自己喜歡的清新淡雅的風情,其油畫語言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觀者能隱約感知到這種語言的一貫性,這是他區別于他人的言說方式,并不會因對象的不同而跳躍更張,這確是一個成熟油畫家所應具有的定力,因而,其作品更得方家激賞。

《愛丁堡街景》 53x45 cm 2016年

《約克城街景2》 66x80 cm 2013年

《約克城街景3》 45x53 cm 2016年
藝術家皆處于藝術發展的歷史之河中,此河皆由不可拆解的三部分構成:"水"、"流動"與"我"。顯然,倘無"我"的映照,水的流動如何被言說?崔雄的畫作所言說的,其本質是“我”,這“我”也是理性與感性、學理與情懷的整合。
作者為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 美術學博士
碩士生導師 藝術批評家
展覽時間:2017年3月4日-3月23日
2017年3月4日下午三點畫展正式開始
開館時間:每周一到周日下午13:00—21:00
展覽地點:新城市廣場北門二樓新城市當代藝術中心
主辦單位:新辰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崔雄
藝術總監:孫晶
策展人:商勇
策展助理:馮云、宋一鏡
畫展宣傳:李磊
畫展設計:李大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