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八屆全國連環畫交流會”在新街口新百一樓舉行,現場人氣很高,不少藏家從北京等地趕來。據介紹該活動由江蘇大眾書局攜手新百中心、南京市連環畫協會共同舉辦。
中國江蘇網2月26日訊 記者了解到,早在幾日前,聞訊從全國各地攜“寶”趕來的連環畫迷友們就已經開始了熱火朝天的交流互動。而在昨天連展當日,自由交流區、名家簽售區、藏家訪談區、珍品競價區、少兒品讀區個個人頭攢動。胡博綜、顧曾平、邵家聲三位畫家還來到了現場進行簽售。一位北京藏家告訴記者:“你們南京這個交流會現在名氣很大。”
說起連環畫,也就是小人書,60后、70后最熟悉,有些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讀者也有著親切的兒童記憶。《齊天大圣》《草原小姐妹》《神筆馬良》……還有《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志異》等名著,最初也正是以這種方式向讀者普及。
昨天在現場,一位帶著孩子來的肖女士拿著一本《丑小鴨》驚喜地告訴記者,“我印象中比較多的連環畫都是寫實派的,而這本36年前的兒童‘繪本’,充滿童趣,視覺沖擊很強,完全不輸任何一個國際著名童書插畫家的水平啊。”最終,肖女士以60元的價格購得這一本薄薄的小冊子。
記者查閱了一下,這本出版于1981年的連環畫《丑小鴨》,其作者是著名畫家蔣鐵峰,他被譽為“云南畫派之父”,其中《阿詩瑪》的插圖榮獲國際兒童書籍插圖獎;1979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壁畫《石林春曉》。而當年,正是由于有許多像蔣鐵峰這樣的大家投身小人書創作,才會出現那些當時暢銷、日后值得珍藏的精品。
拍賣:收藏市場很熱,一本《白蛇傳》5萬都不賣
現場專家向記者介紹,這幾十年間,小人書市場可謂是“起起伏伏”。民國時期小人書迅速發展,最著名的有葉淺予的《王先生》 和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新中國成立后,小人書不僅是青少年的重要課外讀物,也是許多成年人文化娛樂的重要內容,小人書迎來第一次繁榮期;1978年后,小人書迎來了第二個繁榮期,在本次連環畫交流會中的大量作品,正是第二個繁榮期出現的。而1985年后影視媒體飛速發展,外國漫畫、動畫大量涌入,小人書鼎盛時期結束,很多連環畫家也不再投身此類創作。
昨天在展會現場,南京市連環畫協會馬建平會長說,有時候心里真著急,“現在圖書市場上大多是引進版繪本,其實我們曾經的小人書水平真的很高。”不過,馬會長又表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小人書到了今天,盡管在青少年閱讀領域受到冷落,卻在收藏市場愈發重要起來。
昨天在現場,一位藏家把一本1958年出版的《白蛇傳》放在一個匣子中,并表示:“這本我5萬都不賣。”現場,一位以300元的價格購得一本《白求恩在中國》的葉先生告訴記者,“我收藏小人書20年了,最初也是憑喜好,如今摸著些門道了——看畫家、看是否初版、看品相。比如這本《白求恩在中國》是初版,而且該書當年在第二屆全國連環畫創作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仲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