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李政恩
紀念商務印書館成立一百二十周年
《萬殊一相一一李政恩書畫篆刻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7年2月25日 周六 下午2點30分
展覽地址:涵芬樓藝術館(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號)
展覽時間:2017年2月25日一一3月10日
中國繪畫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體系,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西方文化啟發自希臘哲學、羅馬法律和基督教信仰,隱蔽全歐,移植美洲;中國文化則采納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文明之灌溉,匯成儒釋道一體統系泉源,沿朝鮮、琉球及日本諸域波翻浪涌。中國繪畫孕育、演變和發展的特殊脈絡,決定其與西方繪畫的旨趣迥異。循此,著名山水畫家龍瑞于2000年前后,提出與中國畫發展有關的“正本清源,貼近文脈”觀點。這一觀點如今已深入人心,并得到畫壇學術理論界諸多同仁的高度重視。李政恩正是在“正本清源”這一思想指導下,開始其山水畫藝術的探索。

李政恩,字嘯嵐,號云溪草堂主人,安徽濉溪人,現居北京,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印社會員,曾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首屆龍瑞山水課題班,中國國家畫院胡抗美工作室、曾翔工作室,師從丁夢周、龍瑞、姜寶林、王乃壯、胡抗美、曾翔等;現為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中國山水畫創作院辦公室副主任,中華文化促進會佛教文化中心副主任,中華炎黃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定慧書社副社長。其幼承庭訓,習字作畫,讀文頌詩,后進京遍訪名師,潛心于書畫篆刻的創造及佛學文化的研究。李政恩先生有不少作品發表于《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民生周刊》、《美術報》、《文藝報》、《經濟日報》等多家權威主流媒體,并結集出版有《李政恩書畫作品集》、《李政恩畫集彩墨敦煌卷》等輯刊。其通佛學,精繪畫,工書法,其山水畫作品根植傳統,骨氣奇偉,凝氣怡人。
首先,披圖妙寫,書畫一體,相得益彰。中國繪畫注重的是意境和氣韻,講究線條的神似,因而,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往往強調的風骨與韻味,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畫相聯,詩情畫意相輔相成,構成了中國完善的文人畫。自元代詩、書、畫、印始成一體至今,作手名家彬彬輩出——或甲先而乙后,或星落而棋布,雖各展一代一時之光彩,并屢受史實風俗畫之變化、歐美畫風思潮之沖擊,但均系局部。“詩畫一家”、“書畫同源”、“氣韻生動”仍是中國繪畫藝術家追求的至高境界。李政恩的山水畫受龍瑞先生影響至深,其山水畫“不再以山川的煙云變幻作為筆墨的表現意趣,而是尋找隱藏在山川之中的各種方形結構,以這種抽象形式與山川自然形象的巧妙結合,展示城市文化觀照自然而形成的獨特的審美意象”(《回味意味著另一種跨越》尚輝)。在“至清”、“至純”、“至絕”的筆墨境界追求中,李政恩從身創作實踐出發,書畫印學諸藝兼修,貫通相融,形成了具有自我風貌的山水畫自成之風貌。其《風送出山鐘,云霞度水淺》詩畫一體,翰墨精微;《蘇東坡之放鶴亭記》書畫并舉,情思巧密;《萬里念江海,浩然天地秋》意抒宏才志趣,圖寫自然精妙。
李政恩的書法,篆隸草楷皆精,且法度由余,或文雅道麗,或嚴謹端勁。他的小楷,更是被漢儀字庫收錄。
其二,氣質獨特,儒道釋一統,虛實相生。李政恩的山水畫,汰傳統之繁皺,顯氣韻蓬松,富佛學禪意;巒頂山根,樹意縱橫,泉石幽篁,清逸疏宕。
中國在五千余年歷史的長河中,文化燦爛輝煌。“釋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儒者入世也”,儒釋道三教合一、相互融合,統貫著中國社會、學術與文化的命脈,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因自幼陶養于國學,承儒道諸子百家之學養;后在中華文化促進會佛教文化中心任職,尊崇佛家之教義,李政恩的山水畫作品亦隨其學識積累、專業匯流及技術精進而呈獨特氣質。例如李政恩在《而今不在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山水小品畫面中,他僅用寥寥幾筆,通過一僧兩棵樹,一林一群山,亦將一代閩僧懷?!渡蠚w州刺史代通狀二首》思鄉佳句的淺白之優美,空靈之禪意,游子之寄托,勾勒得精妙傳神。其妙筆深悟,讓這首全唐詩中的佳作,有了自己繪畫的符號或生動的解析。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用在這幅簡練逸致又詩情畫意的作品上,再合適不過。
李政恩還創作有許多精工富麗、灑落細潤的佛教題材人物作品以及彩墨山水畫作品,皆各具其妙。
其三,人品如畫,畫如其人,清正嚴謹。李政恩為人謙遜,性格中和,擅長書法、繪畫和篆刻等諸藝,且治學嚴謹。作為安徽同鄉,與我又屬同齡,我和李政恩接觸頗多。他在專業繪畫研討中,每次皆言語不多,但句句中肯;厚道為人,誠懇待人,勤懇做事的風格,大概是給周圍好友最深的印像。“人品即畫品”,人品既高,氣韻不得不高,這雖講的是境界與格調,但對于畫家來說,如果具有博大包容、平淡率真的善和真,他所創作的畫品也必然是美的。
欣賞李政恩的書畫,我們可以讀到李政恩賦予書畫中對造化、對人生的至高探求;通過接觸李政恩,我們則可以更加深度解讀出他畫品中的精神境界,人格修養和精神反映。
李政恩在畫品和人品的二元定位上,值得肯定,亦值得稱道。
北京文聯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中國文聯中國文聯中國文化進萬家委員會藝術總監
劉北南
2017年2月22日寫于北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