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韶關市民聚到武江邊“挖寶”
“聽說武江里有不少寶貝。”近日,韶關市區武江河段岸邊,出現了不少“挖寶人”。當地市民稱,每年一到枯水期,就有一些人到岸邊尋寶。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市民齊聚武江邊挖寶
記者在現場看到,受枯水期影響,武江河道內水位下降明顯,沿岸許多河床都已裸露在外。在武江橋下約100米的范圍內,有許多人蹲伏在河床上“埋頭苦干”。他們大都三五成群,將沿岸河段劃分出各自的“工作區”。他們有些揮舞著鋤頭、十字鎬,將河床開挖出一條壕溝;有的人則用鏟子,細細地將一團團的砂石分解;有的人取來了廚房里的篩網,將河砂放置其上“披沙揀金”;還有的人沒有工具,“就地取材”在河邊找了塊長形石頭直接開挖。
每當有人有所發現,其他人就會圍上來看看,“嘖嘖”稱贊一番后再散去繼續尋寶。在記者停留的2個多小時里,有人挖到了銅錢,有人挖到了銅鑰匙、銅鎖,有人挖到了魚鉤,有人挖到了殘缺的玻璃珠,還有人挖到了帶著精美花紋的碎瓷片。盡管這些“寶貝”通體沾滿污泥河砂,看上去如同“破銅爛鐵”一般,但挖寶人還是“如獲至寶”,細心收起后繼續挖掘。
挖出不少晚清銅錢幣
已是花甲之年的陳先生一邊忙活一邊氣喘吁吁地告訴記者,自己退休閑著沒事干,只是出于“好玩”“好奇”前來“尋寶”。“每年秋冬開始,雨下得少,只要河床裸露出來就會有人來挖銅錢。不僅武江,湞江百年東街一帶同樣有很多人在挖。像今天這個地方,已經被人挖了大約一周了,我已經算是晚來的了。”他介紹道。
老陳說,自己挖了2天,只挖到了7枚銅錢和少量無法分辨用途、銹跡斑斑的金屬片。僅有的7枚銅錢都是清代咸豐至光緒年間的普通銅錢,品相也不好,“有些連字都磨得看不清了”。這些“寶貝”真的值錢嗎?老陳對此心里也沒底:“不清楚值多少錢。我只是看見很多人挖,反正也沒事做就跟著過來湊熱鬧。”旁邊一位看熱鬧的市民見到銅錢后稱:“這些清代晚期普通錢幣,周末到韶關海關旁的跳蚤市場買,也就是幾塊錢一個。”
或為明清商人祈福物
為何這一河段會出現那么多銅錢呢?
記者查閱《韶州府志》《曲江縣志》等古籍發現,明清時代韶城已經是嶺南北上重要關口,南來北往的許多客商、途人都會在出省進省時在此休憩,流動人口非常多。而當時韶城內有4座關帝廟,其中一座就位于如今眾人尋寶的河岸附近。
當地民間傳說,曾有人在西河隔江望向這座關帝廟時,看見關帝“立城西頂樓,身披金甲藍紗巾”。故明清時代許多民眾、客商都在此祈福,將銅錢、祭品等拋入江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