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俞新富老人的名字,是在近期我區收藏家協會成立十周年成果展。當時,展柜上大大小小陳列著俞老約50只不同年代造型優美的鐘表。
現年83歲高齡的俞新富介紹說,他已故的父親曾是上虞頗有名氣的鐘表修理行家,原是金山號鐘表修理店的老板。他16歲開始跟隨父親身邊學修鐘表,18歲成為一名鐘表修復師傅,至今已有60多年。
“我收藏的200多只鐘表以清末、民國和解放初期為主。最大的有2米多高,是靠重力當發條的落地鐘,最小的是直徑7厘米的小鬧鐘,也有100多年歷史的小皮筒鐘,還有既能做懷表又能做臺鐘的兩用懷表。”俞新富告訴記者,鐘表門類包括掛鐘、座鐘、落地鐘、臺鐘、鬧鐘、手表和掛表等,來自瑞士、德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
俞新富從小生長在鐘表修理世家,雖然對鐘表的結構也有所了解,但他還是本本分分地從頭學起,喜歡把鬧鐘的零部件一一拆下來,重新裝好,通過反復拆裝,達到熟能生巧。
退休后,俞新富每天仍會戴著眼鏡修理鐘表。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好一張白紙和幾把小工具,把前一天修過的鐘表全部檢查一遍,查看鐘表是否走得正常。
鐘表是一部精密的機器,而修理鐘表更是一項精細活,需要耐心和細心。以前為了生活,他不得不依托修理的手藝,現如今衣食無憂,更多的是樂趣,他一邊修理鐘表一邊搞收藏,既過了手藝癮,又在閑暇中享受到樂趣。
在他的收藏過程中,除了修復原先剩下的壞鐘表,他還通過周邊地區的收藏品市場和網站,尋找一些古董鐘。其中,他最為得意的是一只德國J字牌的美女搖鐘。10多年前,他從同行處得到這只搖鐘的消息,立即趕赴余姚洽談,因為老板同樣是一位古董鐘收藏愛好者,一直不愿成交。隨后,俞新富專程上門兩趟,最終以1500元的價格拿到美女搖鐘。
如今,隨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鐘表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不同于電子產品,古董鐘表都是機械制造,收藏價值在于其手工制作的精細、外觀設計的華麗和濃郁的歷史感,不過現在,能夠修機械表的人卻少之又少。
俞新富現在擔心的就是鐘表手藝的傳承。他說,雖然曾有過很多徒弟,但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這些人紛紛改行,做起其他生意。“如果今后機械表壞了之后,這么寶貴的鐘表沒人修理,只能看表面不能聽其叮咚聲,實在太可惜了!我真心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學習和繼承這門手藝。”俞新富說。
俞新富六十余載鐘表收藏情
俞新富六十余載鐘表收藏情
俞新富六十余載鐘表收藏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