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士輝(Hugh Moss)是英國一位著名的古董商,涉足瓷器、文房雜項、家具等諸多的收藏領域,他創建了“水松石山房”,這代表著全球最卓越的文房藝術品私人收藏之地。
士輝(Hugh Moss)生于一個英國古董商家庭,父親于20世紀后期在英國倫敦戴維斯街(daviesstreet)經營東方藝術品買賣,頗有名氣。自幼熏陶,繼承衣砵的同時,他也開始了自己的收藏事業。
從鼻煙壺開始的中國文房藝術品收藏之旅,為莫士輝打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如果要梳理西方藏家與中國文房藝術的千絲萬縷,莫士輝絕對是值得一提的一位。
中國鼻煙壺的第一大藏家
莫士輝最早涉獵的中國藝術品領域,便是鼻煙壺。
16歲時,他在英國倫敦的波多貝羅路市集,第一次看到鼻煙壺,便被深深迷住了。他在后來的自傳中回憶道:
“那是一個星期六下午,買鼻煙壺的錢是我上午從溫布頓公園(Wimbledon Park)的蔬果店做兼職掙來的。我簡直被那個精致的鼻煙壺迷住……那時的薪水實在少得可憐,但由于我太熱愛鼻煙壺,所以再辛苦也覺值得。
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早期擁有數個鼻煙壺時那種興奮莫名的感覺。那時,我總會把新購入的鼻煙壺放在床邊,睡前拿來再三欣賞。我不單驚訝于鼻煙壺的精細,更因為能夠擁有這樣的藝術品而深感人世間的奇妙。當我日漸了解這種藝術形式,也更能領略其中奧妙。每到夜深,我總會不期然反覆醒來,亮起床頭燈,一再欣賞那些鼻煙壺。”
鼻煙壺作為中國清代的典型器物,具有小巧獨特的藝術造型、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千奇百怪的質地材料、絢麗精美的制作工藝。16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將鼻煙傳入中國。
莫士輝對中國鼻煙壺的熱情,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在英國倫敦的古董店工作期間,莫士輝大量買進鼻煙壺,其大多為宮廷款。材質多種多樣,有玉石、玻璃、陶瓷、料器、內畫等等。此后的幾十年,他常常現身于香港、倫敦、紐約等地的拍賣會上,搜集各類有價值的鼻煙壺。
如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他以154萬元競得“清乾隆 涅白地琺瑯彩大吉花卉鼻煙壺”。當然也有失之交臂的時候,有業界人士曾目睹他在蘇富比(微博)的一場拍賣中,與對手競價十分激烈,但最終有三件沒有收入囊中,事后神情十分沮喪。
經過多年的收藏以及研究考證,他還專門為鼻煙壺出版了著作圖錄八冊,其中包含《煙壺雜志》(Chinese Snuff Bottles)六冊。另兩本為《特殊材料的鼻煙壺》(Chinese Snuff Bottles of the Silica or Quartz Group,1971)與《中國的鼻煙壺》(Snuff Bottles of China,1971)。
如今,莫士輝已然成為鼻煙壺當之無愧的權威,有“國際煙壺先生”的美譽。經他的推廣傳播,鼻煙壺的價值逐漸被世人認知、接納,并掀起了一次次的收藏熱潮。經他收藏過手過的鼻煙壺,也被藏家們大力追捧,不惜重金買入。同時,歐洲也逐漸形成了一個成熟的鼻煙壺市場,從收藏、研究、宣傳到拍賣,具備了完整的產業鏈。
對宮廷器物進行專題研究
因為父親的關系,莫士輝結識了20世紀兩位首屈一指的華人古董商暨收藏家:戴潤齋(戴褔保)及仇焱之。后來又與華人收藏家張宗憲成為知己。從他們身上,莫士輝獲益良多,無論是在藝術品的買賣或是收藏方面。
上世紀70年代初期,莫士輝開始涉足明清瓷器。最初買入的是明代官窯,之后就把目光轉移到清代御制瓷器和銅胎琺瑯器上,以現在來看很低的價錢買入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器物。
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爆發,莫士輝的財務狀況也頗受影響。1976年,他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將生意轉移到香港,在當地開了一家古董店,經營中國古代藝術品。香港有一大部分藏家是他的常客,彼此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時間久了,他對中國古代藝術的理解更為深刻,并發現一些尚未被人們發現的意義和價值。
莫士輝認為,從學者的角度去研究自己喜愛的藝術品,會是更有趣、也更有價值的事。
1976年,他編寫了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御制》,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專題論述,下冊收錄了87件宮廷器物,其中大部分為琺瑯彩器物。書中著錄的多件藏品于今更創下不菲的拍賣記錄,如著名的“清乾隆 琺瑯彩錦雞圖雙耳瓶”“清乾隆 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等等。這本書對之后30多年的國際宮廷器物市場走向有著較大的影響。
隨著收藏經歷的豐富,莫士輝還涉獵中國古代文房的各類雜項,如鎮紙、竹雕、文人供石等。文房,逐漸成為他的標簽。他甚至將清末著名書法家吳昌碩揮筆而就的“水松石山房”用作堂號。
時至今日,在香港乃至西方,他和他的“水松石山房”,代表著全球最卓越的文房藝術品私人收藏的新高度。
80年代,東方陶瓷學會及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聯合舉辦了一場“文玩萃珍”展覽,莫士輝是主要的策劃人之一。其水松石山房珍藏的御制如意、賞石等也出現在該展覽之中。
這是西方人第一次在香港將中國古代文房雅玩做為專項展出,并開始向西方世界傳播中國的雜項文化和文人藝術的趣味性。
現今,“文玩萃珍”展覽中的部分器物已轉至商業市場。水松石山房舊藏的“清乾隆 御制竹黃御制詩‘九如靈芝’圖如意”,在香港蘇富比2010年春拍中,以1388萬元的高價成交。
還有一件水松石山房舊藏的“清雍正青花斗彩龍紋蓋罐”,后來被中國著名文物學者王世襄先生所珍藏莫士輝和王世襄較早相識,出于對文物的共同愛好,兩人一見如故。1990年,他也現身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賞》英文版發布會現場。
西方少數的水墨畫藝術家
雖是老外,莫士輝卻酷愛中國文化。他的內在精神世界已與中國文人同流。除了鼻煙壺、文房雜項等,他的收藏方向亦包括了中國傳統書畫。莫士輝在英國的一棟15世紀的房子里,隨處可見中國水墨書畫作品。
比如,傅抱石《竹林七賢》是其中重要的一件藏品。此畫原是美國著名古玩商愛麗絲·龐耐(Alice Boney)在日本期間所得。他深為其藝術的感染力打動,便從愛麗絲·龐耐手中買走此藏品。
關注中國書畫時間久了以后,莫士輝有了心得,由此進行了總結,于1983年出版了《水松石山房藏二十世紀中國畫》。此書共收錄96幅名家作品,包括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等精品。90年代,他還代理了劉丹、劉國松、何懷碩等中國藝術家作品,是中國當代水墨的重要推手。
浸淫藝術圈帶來的結果,就是莫士輝也一頭扎了進去,他開始自己動手畫水墨。奇石是他傾心入畫的題材。
如今,莫士輝已是西方少數的水墨藝術家。舉辦過多場水墨展。2016年,北京止觀藝術館就舉辦了一場“權杖、怪石、禪與境”當代藝術作品展,展出了莫士輝創作的14幅精選出來的作品。
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鼻煙壺身邊
到今天,莫士輝從事中國藝術品收藏已有四十余年。
最初他專注于收藏中國鼻煙壺,并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精力,90年代初,因為某些原因,他批量把它們清光賣掉,很多人以為他就此“下課”了。沒想到,他快速轉身又開始經營文房雜項,并且與蘇富比密切合作,按照“文人藝術滿載精深奧妙”原則,推出了6場“水松石山房藏珍玩專場”,后來還涉及宗教藝術、瓷器、書畫等諸多領域。
在這期間,他花了多年的時間去研究、著書,將中國的鼻煙壺和文房雜項的文化藝術價值提升了一個高度,并推動了中國藝術品在西方的收藏熱潮,有著特殊的地位。
莫士輝的一生中藏有無數的藝術品,他的日子可以說是在一邊買,一邊賣的節奏出進行的,但是有趣的是,他仍然覺得鼻煙壺乃是一生中的至愛。
原文轉自《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英國古董商:從鼻煙壺開始的中國文房藝術品收藏
英國古董商:從鼻煙壺開始的中國文房藝術品收藏
英國古董商:從鼻煙壺開始的中國文房藝術品收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