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1921年生于北平一書香世家。其家族淵源久遠,族譜可直溯宋朝皇燕王。
趙無極從塞尚、畢卡索過渡到克利,此時藝術也從架構一個完整的世界過渡到隨機創作的階段。至此,觀眾已無法直接從視覺形象來定義作品的內涵。
少年時期的趙無極顯現出與傳統相悖的氣質,他在一次采訪中回憶說:“記得潘(天壽)先生當時總是要我臨摹古畫,我不太同意,考試時在試卷上涂了一個大大的墨團,題上‘趙無極畫石’,老師氣得要開除我,是校長林風眠把我保了下來。在國內,我對傳統的中國畫觀念不太能接受,感到中國畫給人看的多半是死的東西。”

風景

趙無極 1950年早期作 百合

趙無極 1950年作 巴黎詩集
畢業之后,趙無極留在杭州藝專任教6年,“林風眠要我改風格,我不太同意。我習慣于慢慢地變。這時,我在心目中選了藝術之都法國”。

趙無極 1950年作 綠色花瓶

趙無極 1951年作 朝圣之路

趙無極 1951年作 有瓶子的
張大千潑彩山水是水墨和色彩自由流動自然滲透形成的自然肌理,自然流暢而和諧。趙無極油畫用人工描繪張大千潑彩山水中的自然肌理,人工刻意描繪出來的肌理就導致了趙無極畫面的“臟亂差”。

趙無極 1952年作

趙無極 1952年作 處處聞啼

趙無極 1952年作 海景
趙無極類似是用油畫來描繪雨花石中的天然色彩肌理,這正是印象派的概念。印象派用油畫來描繪自然界的色彩和光影變化,趙無極應該屬于印象派畫家,只不過他畫得朦朧一點,但和抽象藝術關系不大。

趙無極 1952年作 蓮花

趙無極 1952年作 賽馬

趙無極 1953年作 一對
趙無極在法國藝術界贏得了高度的贊譽。他曾榮獲法國榮譽勛位團三級勛章、法國國家勛位團三級勛章、藝術文學勛位團一級勛章、巴黎市榮譽獎章,以及相當于藝術界諾貝爾獎的日本帝國藝術大獎等。其版畫和油畫被世界將近一百個著名藝術機構收藏。2002年12月,他繼朱德群之后成為第二個當選法蘭西藝術院終身院士的華裔畫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