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文化經濟化與經濟文化化的浪潮中,文化金融成為了熱點,也是難點。金融是百業之首,既助推百業,又依托百業。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是水,金融是魚。離開了好水再好的魚也活不好。這種依存關系決定了兩者之間必須深度融合。用金錢融入產業大概屬于我對金融的新解了。
文化產業不同實體經濟,她有量大、點多、面廣、無形且輕資產的特點,也有產權、真假、定價不宜確定的難點。所以金融對文化有個再認識和再評估的過程。其實金融業本身也處在一個大變革的前夜,如何抓住互聯網與文化經濟的契機來成就自己是每一個金融人值得思考的問題。金融的去中心化、專業化、互聯網化、虛擬化都是未來的方向。金融是該從實體經濟的慣性思維中解脫出來,放下身段,認真研究新問題。只有融入新經濟,金融才得新生。當然,新經濟的騰飛沒有金融的介入也是不可想象的。
在我心中文化金融絕不是簡單的文化加金融的混合體,而是金融與文化深度結合的有機體。金融可以作為工具與渠道構成文化生產、推廣、運用環節中的有機成份,且有助于打造文化消費全新的商業模式;亦或是文化反哺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的服務業態與價值形態。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創新文化金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