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軍,(久軍)一九六四年生,祖籍河南省滑縣,油畫師承楊克山,李如,國畫師承陳培倫,自幼在王鳳良門下學畫,2010年就學于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油畫班,長期堅持軍事題材及農村題材創作,作品被多家軍史館陳列收藏,在身有傷殘的情況下,深入少數民族地區,畫速寫,并學習國畫人物山水,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作品多次獲獎,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會員,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泰龍書畫院副院長,滑州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家美朮家協會理事,囯家一級美術師,2016年網絡評選最具影響力與收藏價值,藝術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作品多次被海內外藝術家與收藏家收藏。
文 王國祥
通過采訪和交往感到靳軍是一個用功之極的畫家,因為他堅信梅花香自苦寒來。靳軍是一個善于學習的畫家,因為他懂得功夫在畫外。靳軍還是一個不善語言表達的畫家,因為他說,畫家的畫是會說話的,所以常孤獨默默的繪畫,忘記了練說話。靳軍還是一個多面手畫家,因為他享受藝術的觸類旁通。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談到靳軍的速寫,聯想到唐孫過庭在《書譜》中所云:“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將其運用到速寫上,雖可用線條來解讀,但駕馭起來便有一個認知與消化的過程。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初觀靳軍的速寫之路,是從依樣畫葫蘆開始,不停地臨摹、臨摹、還是臨摹。因為繪畫的起初沒有老師,所以藝術之路全憑感覺和物化。后來,進了學校、走向社會、參軍入伍、成立公司,上進和好學在互動的同時,也獲得史國良、李如、李承修、陳培倫等老師的指點,引領他心中有象,筆底生花。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靳軍開始畫速寫,只會使用小短線和粗線條,不知也不懂線條里還有許多道道。后來,盡管畫的也不錯,但用史國良老師的話說,畫油了。說者有意,聽者有心。靳軍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通過老師們的言傳身教,以及對門采爾、安格爾、黃胄、陳玉先等國內外名家的研悟,很快進入了角色。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首先,靳軍從理論層面知曉速寫是繪畫的基本功,是用的線條在短時間內扼要地畫出人和物體的動態或靜態形象。不僅能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默寫能力,還能在探索中形成獨特的個性化繪畫風格。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其次,靳軍從實踐層面悟出了速寫的難點在于通過瞬間的記憶去捕捉瞬間的動態,然后定格并呈現于作品中。其目的是通過捕捉的各種細節,鍛煉畫家的動手能力,要旨是尋找趣味性,落腳點是準確造型,要則是熟悉線條掌握線條繼而駕馭線條。不論是直線、勾線、線面速寫、還是明暗、動靜態速寫等,最高境界是賦予線條以生命元素,使其在動靜無端的變化中生成動感、骨感、肉感、質感。要達到這一水準,必須懂得粗與細、長與短、實與虛、剛與柔、勻與枯、曲與折的辯證關系,必須通過持之以恒的實踐獲得最佳的度控。如果隨意、將就和錯位,都會降低藝術的表現力。總之,成就速寫之功,在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靳軍以人體為中心,在寫生的海洋里歷練一雙準確而感性的眼睛。一方面,通過《人體結構學》 《運動解剖學》 《藝術解剖學》的理論學習,由感性認識上升到到理性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寫生由萌萌然的下意識步入到所以然的上境界。比如把握以“頭長”為基本單位的“立七坐五盤三半”的人體比例劃分,比如掌控男性與女性明顯的外形差異,還比如知曉人體隨年齡增長呈現的頭部變小、脊椎彎曲等變化規律,以及在光的作用下,如何增加物象的陰影部分和褶皺的地方使其富有質感和立體感,等等。總之,他通過大量的裸體寫生, 體會男人體、女人體的不同美感,提高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通過大量的舞臺和體育賽事追蹤,速寫運動中人體的動態形象。通過置身人海的多層次多角度聚焦,打牢筆筆到位的基本功。然后各個突破,深入少數民族聚集地,了解、體會并紀實各具個性的少數民族兒女的形象、服裝裝飾、風俗風情等,在共性中尋規律,在個性中找特點,在差異中揚個性,在任意組合中筆底生花。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為練就速寫之功,他去過幾十個少數民族。每到一地,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用心體會,融入感悟,以此厚重畫外功夫。一雙被踏破的能露出4個腳趾頭的鞋子成了他速寫的素材和見證。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為了練就速寫之功,他寫生到菜場、店鋪、車站碼頭,公園廣場……車站里寫翹首盼望的,情侶送別的,也寫看報看書玩手機的;馬路兩邊寫修鞋修車的,也寫下棋打牌的,燒烤攤上,寫赤膊上陣、劃拳猜數的,也寫舉家小聚,老少同樂的;公園內外,寫排隊領票、席地小憩的,也寫打拳唱歌享天倫的;動物園里寫獅子老虎、犀牛大象,也寫飛鳥家禽、觀看人群……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為了練就速寫之功,他在大自然的萬象中找特點,尋相似、類不同,打牢速寫基礎。比如貓科動物,獅子老虎雪豹,犀牛河馬羊鹿,或腿有相似,只是肥瘦不同,或身子相同只是大小不同,或是腿有相同相似,只是長短粗細不同,通過庖丁解牛,達到熟能生巧。他以意寫象,追求一種動態,多種表現。比如牛,寫有江南水牛、廣西水牛、中國式斗牛、具有民族特色的騎牛賽、斗牛賽、奔牛賽、叼羊賽,還有頂角的,拉車的、耕地的、表演的各具神態和情趣的牛。馬寫有成群的依偎的奔跑的漫步的笑傲的受訓的套取的比賽的掙錢的等等。不僅如此,為鍛煉記憶能力,還憑記憶寫有不同造型的駱駝雄鷹猴子等。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欣賞靳軍的速寫作品,涵蓋了大自然的千姿和人類生活的百態。成功的基石有三點:一是通過深入生活,感悟出收集素材要1+1>2,即宏觀加微觀,言傳加意會,形而上加形而下,陽春白雪加下里巴人。靳軍善于抓一些生活中趣味的瞬間,一少婦懷中抱著兒子,女兒拉著她的褲腰帶,致使母親的臀部露出了三分之一,全然沒有半點察覺,依然急沖沖地前行等等速寫。如果沒有深入的生活和細微的觀察,這個細節就不會被抓住。二是通過舞臺歷練,悟出了在服裝單一、變化多端的舞臺上線條與旋律的關系,觀看與捕捉的關系,以及生象與定型的關系,一旦失真或失神,猶如跳舞時踩點不準,聯動不到位。為此,當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在京演出《天鵝湖》時,他像著魔似的,從北展中心到保利大廈,連看了9場,速寫了近500個畫面,光買票就花費了近兩萬多元。三是通過近萬張的速寫實踐,得悟出精彩之筆出自三分觀看,三分靈感和四分想象。靳軍認為,速寫在許多場合,型是既定的,光是運動的,神是變化的。考驗的就是作者能否在瞬間挖掘出眼神中故事,表情中的指向和動作中的寓意,并在以變制變中瞬間造型,將精華永駐。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靳軍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