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3月11日,香港Massimo De Carlo畫廊將舉辦在烏托邦與敵托邦之間”(Between Utopia and Dystopia)聯展,展出賈藹力、劉辛夷、孟煌、邱世華 、王思順、王忠杰的作品。

展覽海報展覽海報
踏入新一年,Massimo De Carlo畫廊現邀各藝術愛好者親臨觀賞其首次舉行的聯合展覽。此次展覽由6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組成,名為“在烏托邦與敵托邦之間” ,將于2017年1月19日至3月11日舉行。
此次展覽由獨立策展、藝評人瑪瑙策展,參展的六位藝術家均在中國大陸生活及工作,包括賈藹力、劉辛夷、孟煌、邱世華 、王思順、王忠杰。
瑪瑙認為此次展覽的獨特之處在于通過不同年代和背景的當代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作品,為“風景”這一概念提供了概念性及自然性的詮釋。觀眾可通過作品從文化、社會、地緣政治學角度了解相關概念。
每一位藝術家對“風景”也有其獨特見解 ,并創作出在現實和理想之間被罷輟的風景。同時,運用帶真實感及比一般風景畫缺少了田園氣息的創作手法,將那被沉思氣氛包圍的內外視覺,同設在一個呈現世界瓦解的影像中。
賈藹力巧妙地對比當代風格與傳統繪畫,其抽象又零碎的風景畫通常以尋找和漂流作為題材。其畫作反映出人類與身處的世界溝通逐漸薄弱,而畫中每個風景更似是藝術家的自我對話,與一般當代社會的議題偏離。賈藹力的作品發放出陣陣憂郁感外,也營造了一個雖與外界連接但孤寂的世界。
劉辛夷的作品經常帶有意想不到的雙重意義,削弱觀者對現實的確定性、既有觀念及認知過程的運作。其作品反映出的風景,均是具地緣政治性的區域與及世界上的某策略性場景,散發著諷剌及冷嘲的意味。
從2004年開始,孟煌一直以熟悉的風景作為繪畫題材。其風景畫的特色源自藝術家的用色-黑、白,及不同程度的灰色。這些顏色給人莊嚴及單調的感覺,令風景畫作看似成一張經過嚴謹考察所繪制的地圖。簡撲的用色刻畫出無空間狀態,似是在描繪世界上最后一趟旅程。畫作本身的重量引發內在的力量崩倒及爆發,顯示了作品的張力。
乍一看,邱世華的畫作看似是單色,仿佛一張近乎白色的畫布。在仔細觀察下,延綿的風景在畫面上延伸,在觀者多方位的觀看下,畫面的視覺起伏會在不同角度下呈現。藝術家以柔和的色調及極簡手法勾勒地域輪廓,宛如一個沉思的過程且有別于一般的風景敘述。其耐人尋味的深度體現在藝術家的畫作中,把玩著觀者的視點,蒙糊了媒介和視覺的邊界。
王思順的藝術體踐中常將物件從既有語境中抽離,解構物件本身,以轉化成美學和概念上嶄新及帶驚喜的作品。在他的場域性裝置作品中,藝術家進一步轉化物件本質,為作品與觀者間營造微妙的互動,令觀者猶如親臨其境。在他創作的情景下,不但是自然、概念和人工化的融合,亦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和注目的游戲,挑戰參與者的視覺、感觀和概有觀念。
從2009年開始,具像及敘事性的題材很少出現在王忠杰的畫作。在過去的兩年內,他漸漸把多余的信息從畫作中剔除。藝術家在兩難之間,將其畫作轉化成抽象、純物質及難以捉摸的畫面。“光”是其抽象作品中的主要原素,占據了畫布及將其轉成另一種風景。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賈藹力《五大連池》2016,布面油畫,46 × 38 cm 圖片由藝術家、MDC畫廊

劉辛夷《安全第一》 2016,玻璃纖維及油彩,34.5 × 340 × 36 cm 圖片由MDC畫廊、空白空間提供

劉辛夷《平天下》 2013,裝置藝術,39 × 30 × 11 cm 圖片由MDC畫廊、空白空間提供

孟煌《白海》 2015,布面油畫,180 × 280 cm 圖片由藝術家、MDC畫廊提供

邱世華《無題》2015,布面油畫,81 × 153 cm 圖片由藝術家、MDC畫廊提供

王思順《啟示 16 1.17》 雕塑 41 × 51 × 20 cm 圖片由MDC畫廊、長征空間提供

王忠杰《2015-201643》2016,布面油畫,50 × 60 cm圖片由MDC畫廊、莫藝術空間提供
展覽信息
“在烏托邦與敵托邦之間”(Between Utopia and Dystopia)
策展人:瑪瑙(Manuela Lietti)
參展藝術家:賈藹力、劉辛夷、孟煌、邱世華 、王思順、王忠杰
時間:2017年1月19日至3月11日
展覽地點:香港Massimo De Carlo畫廊
地址:香港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三樓301-302A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六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7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