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洪老師在工作室對麻顯鋼的訪談)
林:你這些年來畫的海洋生態系列已經有了一些規模,為什么又出現了這么大的一個轉向?
麻;其實我始終對表現人有濃厚的興趣,當然我指的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前些年只所以畫海洋生態系列,也是剛剛來到廈門這個沿海城市,面對新的環境,希望作一些新的探索,而且那時也想讓自己的畫多一些當代要素,一時間還沒有更理想的切入點,所以關注就近的現實問題就成了順理成章的選擇。而海洋環境問題是沿海城市的一個特色。架上繪畫似乎還沒有人去做,當時覺得還算是很特別,所以畫了一批。但后來我覺得環保問題簡單明確,似乎不具有多少思辨性,不太適合我的偏愛,我可能是八十年代初的影響太多,總是希望能讓人想的多一些,所以漸漸對這個系列失去了興趣,覺得它過于簡單直白。
林:這次怎么想到了職業藝術家這一群體?
麻:首先是比較熟悉他們,再則他們的形象也還是很耐看的。他們既沒有上流階層的精致光鮮,也不象農民工那樣一味的缺少講究,而是邋遢里透著主張,隨便中含著趣味,有著諸多有意思的東西。而且我很早就對這些純粹職業的藝術家抱有興趣,可能是體制內的生活過于單調呆板,所以對他們那種波西米亞生活狀態很有好奇心。從九十年代初他們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聞到結交了幾位那里的朋友,雖然逐漸知道了那里的生活并不象想像的那樣烏托邦,可畢竟比我們更有戲劇性和刺激性。雖然他們絕大部分還很艱難,但不乏自在舒展。而且他們在我眼中有點悲壯色彩,成功者當然例外,不成功者似乎是一些被遮蔽和遺忘了的精英,他們的存在有文化上的意義,我是這樣認為。當然畫他們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只是想用繪畫的形式文獻式的把他們呈現一下,這里沒有更多的意思,我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能真正介入現實并能引起人們真切感觸的問題作為題材,其實中國這樣的問題很多。
林:對于繪畫來說,這是否過于沉重?
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愛,可以憂郁也可以明快,可以急風暴雨也可以陽光明媚,但是我還是愿意關注問題,尤其是能真正稱得上問題的問題,而不是一個聰明的策略和狡猾的點子。
林:你的這批畫能稱得上“問題”嗎?
麻:談不上,這次只是一個文獻式的呈現,這批畫完成后,我會在下一個計劃中盡力去實現。
林:目前有眉目嗎?
麻:有一點想法,但現在還不成熟,正在醞釀。
林:你對這批畫怎樣評價
麻:這批畫在語言上似乎走了回頭路,既淡化了前些年來的表現主義風格,重新回到了較為寫實的方式,這也是基于自己想淡化語言技術強化對現實的介入這一考慮。當然這和早期的寫實還是有區別的,弱化了色彩,也不在意完成感,而更強調畫中人物的真切具體,就是想強調它文本式的紀錄性。當然,畢竟是繪畫,還是希望能畫的輕松爽快一些,總是要區別于圖像資料嗎!
希望呈現 “問題”
希望呈現 “問題”
希望呈現 “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