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藝術界最為忙碌的11月,諸多大型藝術展覽、藝術博覽會競相登場,其中引人矚目的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已于11月12日在百家湖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知名批評家、策展人呂澎擔任總策展人,展覽以“HISTORICODE:蕭條與供給”為主題,通過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與藝術有關的歷史與現實問題的提示,探討當代藝術在歷史范疇內所面臨的問題,并尋找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可能性。

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開幕式現場
描繪心中的遠方
對于藝術家孟煌而言,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南京參加南京國際美術展。由于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學術評審、策展人杜曦云先生的推薦和提名,孟煌以一組《遠方》油畫入圍主題展板塊,并榮獲繪畫類學術獎。我們在美展開幕式的現場第一次見到了孟煌,他正坐在休息室一角的沙發上,安安靜靜地看著報紙,門外熙熙攘攘談笑風生的嘉賓們似乎都在他的世界之外。
事實上,他并不是那種沉浸自我、激情癲狂的藝術家,也無法在所做的任何工作中完全忘掉自我。以繪畫創作為主、同時又是一名攝影藝術家的他所創造的東西,都間接或直接地指向他的生活和存在的狀態。孟煌出生在1966年的北京,后又去往德國柏林工作生活。開始畫《遠方》這組繪畫是在2011年,那時他已在柏林生活了五年,他對德國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展現在以鐵路為主題的繪畫中。孟煌慢慢感到,如果從視覺上形象去形容,那么中國文化就是一條曲線,德國文化則是一條直線。他兒時生活在鐵路邊,沿著枕木走向遠方,總有種遠方更加幸福的幻覺。鐵路本身承載的寓意以及其抽象的造型和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十分契合,因此成為了孟煌近年來重要的創作主題之一。


孟煌《遠方》
直線是意志的表象,人們若要達到自由就必須調動意志。孟煌說,道路是一個從小一直誘惑和折磨他的視覺形象,它和“夢想”、“未來”、“使命”、“人生”這些詞匯幾乎是重疊的。通過有鋼鐵的(直線的、意志的)道路來描繪心中的遠方,是期待著一個更美的自由之地。
展覽要觸及歷史和現實
開幕式下午的VIP觀展時段,所有藝術家和嘉賓代表們進入展區觀展。孟煌和其他幾位相熟的藝術家一起慢慢走著,仔細欣賞展陳的藝術作品。當被問及對美展的現場感受,孟煌說:“國內這樣體量大的展覽不多,從人員調配、藝術家的參與、作品運輸及保險這些都是工作量極大的事情。由于參展作品太多,以至于南京國際美展巨大的展廳顯得有限了,其他的展覽不能和這個展品多、作品媒介復雜、而且在一個展覽空間相比,這個展覽的布展難度之大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Dan Halter《難民世界地圖》
有一件用編織袋做成世界地圖的作品打動了孟煌,那是津巴布韋藝術家Dan Halter的《難民世界地圖》。有太多好的作品,短短一個下午時間觀展,孟煌認為對于這個展覽遠遠不夠。“很慚愧我沒有在南京多住幾天。”
本屆美展的主題是“蕭條與供給”,孟煌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正式的詞。作為中國藝術家的整體,有多少藝術家的思考和作品去觸及了歷史和現實的問題,這是他所懷疑的;于他自己,則把這看作一次鞭策。在展覽開幕前,孟煌曾擔心這個主題有可能會在挑選作品的時候失去它原有的含義。而看過展覽之后,他很高興展覽的呈現與期望沒有太大的出入,這要感謝呂澎先生一直以來善于策劃大型的展覽,并且常常提出尖銳的展覽概念。

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現場
不承認藝術有學術
總策展人呂澎先生和美展評審團隊將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學術獎頒發給了孟煌,同獲此殊榮的還有29位藝術家和藝術小組。從作品數量極多的繪畫類別遴選出僅10個學術獎名額,孟煌正是其中之一。策展人杜曦云這樣評價孟煌的作品:孟煌喜歡豐富的閱讀和直接介入社會的激烈行動,但在面對畫面時,他傾向于清空概念和邏輯,回到直覺的觀看和本能的表達。甚至,很多時候他只是純然的寫生,來激發肉身的感知。他的繪畫,在類似寫生般的圖像和緩慢乃至笨拙的筆觸中,散發著濃郁的情緒。無論他畫什么,一種倔強剛硬的氣質揮之不去,導向生命的尊嚴和自由意志。

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現場
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孟煌坦陳了他的“獲獎感言”:“謝謝評獎的策劃人對我的信任??墒俏乙恢倍疾怀姓J藝術有學術,藝術在我看來是關于情感的,在表達的時候我保有真實的情感就夠了。如果我對我的朋友和愛人說:我對你的情感很學術。那接下來一定讓我很難堪,你說是不是呢?”
是的,孟煌的作品其實傳達出來的信息很明確,感受到這些畫的人說了是多余,沒有感覺到的再多講解也是白說。那么,就讓我們暫時忘記 “學術獎獲獎者孟煌”,而僅僅看到“參展藝術家孟煌”,親自到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現場,到他的作品前,感受他真實的情感——《遠方》。

藝術家孟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