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王輝
犬,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先民們把犬歸為六畜(其他為馬、牛、羊、豬、雞)之一,并將其列入十二生肖。道家始祖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經(jīng)》便曾寫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說明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時期,雞和犬已經(jīng)十分普遍。由于犬的乖巧、忠誠,所以從古至今便受到人們的一致喜愛,以至于在古玩器物上,也有不少犬的身影。今天就來看一看筆者所收藏的幾款與犬有關(guān)的藏品。
影青瓷把件 犬,對于臨刑前的大秦宰相李斯來說,是再不能得的溫馨回憶,他垂淚對兒子說道:“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早知如此,又何必當(dāng)初呢?圖1是一件影青瓷把件,所塑造的動物形象便是犬,它長5.5厘米、寬2.5厘米、高5.3厘米。你看該犬半臥在地上,四肢并攏,尾巴蜷起,耳朵耷拉下來,又萌又可愛地望著你,讓人忍不住想在它頭上撫摸兩下以示親昵。想到這般姿勢已經(jīng)有千年之久,就不禁對這件犬狀把件更加憐愛,在幾千年的歲月里,人類的孤獨往往都需要犬來陪伴。
青花燈籠瓶 犬,對于久在牢籠,回歸自然的東晉詩人陶淵明來說,是依依不舍的眷戀,他看著窗外的農(nóng)家景象動情地寫道:“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圖2是一只清代康熙年間制作的青花燈籠瓶,敞口,長頸,直腹,下收,圈足,恰如燈籠的模樣。它高19.1厘米、口徑8.9厘米、底徑6.3厘米,上面的圖案便是雙犬芭蕉圖,只見花園一角,一叢芭蕉旺盛生長著,地上的小草一片茂密。在草地上,有兩只犬,一只嗅向草叢,準(zhǔn)備逮住一只蛐蛐;另一只伸長舌頭,看著芭蕉樹呆呆出神,貌似發(fā)現(xiàn)好吃的東西。圖案背面有“樓香珍藏”的字樣,底部有款識,為“大清康熙年制”。
翡翠擺件 犬吠,對于在茫茫黑夜中奔走多時,又饑又渴,已經(jīng)快要失掉希望的唐代詩人劉長卿來說,是人世間最溫暖的呼喊,霎時間滋潤了詩人的心靈,所以,他才會歡快地寫道:“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圖3是一對清代晚期制作的翡翠擺件,是兩條可愛的柴犬造型,它們長7.3厘米、寬2.6厘米、高5.5厘米。只見它們匍匐著,歡快地?fù)u著尾巴,看來正是看見了久出未歸的主人,當(dāng)然還認(rèn)得他的模樣。這對擺件還配有老紅木底座,搭配非常協(xié)調(diào)。
銅擺件 犬,對于久在中國的郎世寧來說,是一種思鄉(xiāng)之情,所以,他把這種思鄉(xiāng)之情繪制在畫作里,便有了舉世聞名的《俊犬圖》。圖4是一件外國俊犬?dāng)[件,它長9.5厘米、寬3.3厘米、高6.5厘米,和郎世寧畫作中的俊犬一般無二,不過一看便不是我國的品種,當(dāng)為來自英格蘭的獵兔犬。棱角分明的骨骼,堅硬有力的肌肉,代表著獵兔犬獨特的精神內(nèi)涵,該犬看起來矯健有力,奔跑起來,賽過兔子,當(dāng)不在話下。
“此心無弟子,白犬自相隨。”為唐代詩人送行的,只有和他相依為命的一條白犬,看起來,有時候狗比人還忠誠。看著這些與犬有關(guān)的藏品,心底便泛起對狗的喜愛,也可聊以慰藉愛寵之心了。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