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泠秋拍將呈現一批文房雅玩,為資深日本藏家多年收藏所得,拍品呈現出極高的審美情趣,實為難得。
本專題意在透過日常生活的實用器具來展現古代文人的生活雅趣,呈現茶壺、茶盞等茶道具,硯臺、墨床、臂擱、印章、筆筒、圍棋罐等文房器物,以及玉器、如意、供石擺件等文人長物,共計文房雅玩七十余件,竹、木、銅、漆、玉、瓷、石各類均有涉及。特精選出十件拍品,亮點突出,包羅萬象,期與廣大藏家分享。

2016西泠秋拍 明·竹雕布袋和尚擺件 高:10.8cm
一件明代的竹雕布袋和尚擺件尤為引人注目,選竹根以圓雕技法刻成。雙耳垂肩,左手撐地,右手倚膝,手中持一串念珠,一副祥和之態。衣服紋理流暢動感,生動傳神,尤其眼珠處用珍貴材質鑲嵌,更顯精致。原配木盒,是一件難得的圓雕精品。

2016西泠秋拍 清乾隆·貼簧八寶紋如意 長:34cm
貼竹簧工藝始于明晚期福建上杭縣,至乾隆十六年以后,受到士大夫的喜愛,馳譽京師,各地廣泛制作。這件如意采用貼簧工藝雕成,利用竹簧紋理的深淺包鑲淺刻出八寶、佛手、壽桃等吉祥經典裝飾紋樣。色調對比強烈卻不失協調,包鑲雕刻極其精密,具有乾隆時期的典型風格。

2016西泠秋拍 宋·朱漆葵瓣紋盤 直徑:27.5cm
宋代朱漆葵瓣紋盤,盤呈葵瓣式,圈足,光素無紋,髹紅漆,底飾黑漆。雖然年代久遠,漆面依然光亮如初,保存完好,實為難得。其樣式、髹漆質地等盡顯漆器的美感。

2016西泠秋拍 清·山松制竹雕羲之愛鵝圖筆筒 高:8.8cm 口徑:4cm
這件竹雕筆筒形制小巧,盈手可握,實為嘉定一派浮雕作品之佼佼者。筆筒底部較厚重,三矮足。筆筒采用通景式構圖,深浮雕羲之愛鵝典故。山石嶙峋、松竹掩映之中,羲之倚于窗前,望向孩童放鵝。樹石皴法頗具畫意,刀法中見筆墨,浮雕與陰刻相結合,呈現出高低錯落的多個層次。旁刻紀年款“壬辰八月上旬山松氏制”,落“山松”章款。

2016西泠秋拍 清·西湖八景詩文八方筆筒 高:16.5cm 口徑:13.5cm
一件帶有西湖八景詩文的清代筆筒應時應景。該筆筒為八方狀,每一面都刻有一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其內容為三潭印月、雷峰西照、雙峰插云、曲院風荷、柳浪聞鶯、花港觀魚、蘇堤春曉和平湖秋月。在“平湖秋月”詩句末尾,刻有“學士朱士彥,士彥章款”銘文。該筆筒主體由象牙制成,制作規整,將詩、書結合于一起,極具文人情趣,為清代文房器具中的精品。

2016西泠秋拍 宋·磁州窯白釉連珠紋缽 高:10.5cm 口徑:11.5cm
深腹缽是北宋晚期至金前期磁州窯的代表作品。整體造型古樸,紋飾簡潔,置于案臺,古韻內存。保存完好,頗為難得。原配木盒,為了很好保存,外又配一木盒,可見珍者之心。

2016西泠秋拍 清·三峰堂款銅制沖天耳爐 款識:三峰堂 重:1270g 高:8cm 口徑:11.8cm
銅爐圓形,器表呈棕栗色。唇邊外侈,收頸,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口沿上左右兩邊起沖耳,器外底有減地陽文:“三峰堂”。

2016西泠秋拍 清康熙·銅鎏金尊勝佛母像 高:16.7cm
佛造像中的清康熙·銅鎏金尊勝佛母像可以說是清康熙時期銅鎏金造像中的精品。尊勝佛母簡稱尊勝母,又稱烏瑟膩沙尊勝佛母、頂髻尊勝佛母、佛頂尊勝佛母,藏音為“朗覺瑪”。整尊造像銅質精良,分量十足,金水濃厚。開臉動態傳神,塑造華美。

2016西泠秋拍 清乾隆·銅鎏金彌勒降生坐像 高:24.4cm
彌勒意為慈悲,藏語稱“強巴佛”。彌勒像中有佛裝與菩薩裝兩種形象。此尊彌勒為菩薩裝,赤足下垂呈善跏趺坐,表示彌勒將要降臨人間。整尊佛像造型俊朗莊重,面部、雙手、雙腳等處鎏金,其余保留合金銅原色,以示區別。

2016西泠秋拍 清·英石供石擺件 帶座高:48cm
作為賞石的一類,供石擺件是古時文人書房必備之物,文人常因物聯想,馳騁文思,有身臨其境之感。此英石供石擺件,原配紅木座,即為文房佳品,天然之形如景之奇峰,溝壑滿布,古韻非常,增添文雅之氣。
西泠印社二〇一六秋季拍賣會
上海巡展:11月29日 至30日(周二、周三)
巡展地點: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 二樓 宴會廳(上海市靜安區華山路250號)
預展時間:12月14日 至 15日(周三、周四)
拍賣時間:12月16日 至 19日(周五 至 周一)
預展、拍賣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 / 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www.xlysauc.com 媒體聯絡:0571-87807077 wx@xlysauc.com
西泠網拍同步征集中,征集郵箱:zj@yesauc.co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