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書畫格景扇》亮相北京誠軒2016秋拍
畫扇歷來為文人士子出入懷袖、附庸風雅之物,箑頭作書畫,受限頗多,布局揮灑皆不易,一扇之成,須大費踟躕,故更凸顯名家作品之難得,扇骨的制作亦往往材質考究,雕琢極盡精工,陶冶性靈,非此不樂。是次2016年誠軒秋拍中國書畫(二)精心擷取成扇、扇骨一百余柄,南北名家皆有佳構參拍,精彩紛呈。國民政府官員、收藏家呂咸舊藏的三十柄成扇,廣羅政界聞人、文士學者、藝壇名家以及梨園藝人之丹青墨跡,題材亦豐富,前賢風儀,于片箋寸牒中盡收眼底,梅、程、荀、尚四大名旦領銜的梨園十六家《書畫格景扇》尤屬難能可貴。支慈廠、盛丙云、胡菊鄰等清代至民國間刻竹名手亦有精品相呈,另有梅鹿竹扇骨、明代芝麻竹扇骨,珍貴少見,可珍可賞。
折扇雖可出入懷袖、攜行方便,但因其形制特性,久經(jīng)日用,書畫易受磨損,故愛扇之人為求保藏,常將扇骨拆除,或裝裱成鏡片,或入框懸掛,遂使書畫本體的藝術價值益發(fā)彰顯,中國書畫(一)欣風閣收藏扇面專題,匯集費丹旭、戴以恒、潘天壽、吳昌碩等晚清民國南北諸家丹青墨跡,頗有可觀者。

Lot 311 梅程荀尚等梨園十六家 書畫格景扇
成扇 設色紙本
17.2×50 cm。 約0.78平尺
出版:《近百年全國名家書畫扇面•第一集》第96至99頁,(臺北)翁文煒編輯,1974年3月
呂咸舊藏。
格景扇,是利用外露的固定扇骨將扇面空間區(qū)隔成數(shù)段的一種特殊扇制。它自晚清發(fā)展而來,在民國時期蔚為風尚,流行一時,以上海、京津兩地最具代表性,炫耀身份者尤其講究名家組合和內容搭配。
是箑匯集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及其他梨園名家共十六人,洋洋大觀,堪稱民國時期梨園界之書畫雅集。一面為王瑤卿繪芭蕉紅梅、梅蘭芳繪竹溪流泉、荀慧生繪江渚遠帆、王琴儂繪蝴蝶落紅,另有王鳳卿、程硯秋、朱素云、言菊朋書法;另面為姜妙香繪芍藥、尚小云繪雙色菊、王蕙芳繪雙色蘭、時慧寶繪墨蘭,間以姚玉芙、李斐叔、朱琴心、余叔巖書法。梨園行中講究師承、親友關系,十六家中王瑤卿、王鳳卿為兄弟,梅蘭芳、荀慧生均為王瑤卿之徒,程硯秋、李斐叔為梅蘭芳之徒,朱素云與尚小云為姻親,姜妙香、尚小云連襟,二人分別娶王蕙芳之姐妹,王琴儂與姚玉芙為親家……其間掌故軼事著實非少。各家在扇中所處位置,亦可見在梨園中之地位與輩分。是箑由四大名旦領銜、集民國時期十六位梨園名家各施書畫于一扇,珍若拱璧,堪稱格景扇之極致。

Lot 313 京津十六名媛 書畫格景扇
成扇 設色紙本
17.5×51 cm。 約0.8平尺
呂咸舊藏。
京津地區(qū)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歷史積淀,大家望族林立,名媛輩出。她們多接受過良好教育,氣度、學識不凡,又通詩書畫之道,頗受文人雅士的追慕。
是柄格景扇匯集馮棣、章亞子、胡苾芬、王詠芝、于寶恭、徐蘋漪、陶佩雙、孟學光等十六位民國京津地區(qū)名媛書畫,筆致細秀,清凈可人,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亦可見求扇者之風流雅興。
馮棣,字萼生,號棣湖,湖社成員,擅畫。

Lot 325 張善孖(1882-1940) 黃山仙緣
王同愈(1856-1941) 畫跋一則
成扇 設色紙本
18.5×52.5 cm。 約0.88平尺
呂咸舊藏。
梁乃予(1927-2001),臺灣著名篆刻家、書畫家。

Lot 303 黃均繪、黃濬題 不見此樓未應回
敏 唐詩四十三首
成扇 設色紙本、水墨發(fā)箋
17.8×49 cm。 約0.79平尺
呂咸舊藏。
扇骨與扇面同為呂咸上款,乃清末民國竹刻名家沈達雕制。一面淺刻柳永《雨霖鈴》詞意,構圖別致,柳絲以毛雕法琢刻,刀法細膩精絕,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浪漫婉約的意境,款“己巳八月,筱莊刻”;另面微雕王維《偶然作六首》之三首余,在不盈寸的扇骨上鐫凡四行二百九十余蠅頭小字,款“著青六哥雅玩,弟章超持贈,筱莊刻”。
此扇正面繪于1929年,時黃均年方十六歲,落筆不凡,極見功力。黃濬和黃均皆出身福建閩侯黃氏家族,黃濬之父黃彥鴻乃清廷翰林,與黃均祖父黃彥威為昆仲,故扇中稱“均姪”。
沈達,字筱莊,江蘇泰州人,工篆刻,尤擅竹刻微雕,與于碩、吳南愚并稱“江東三杰”,曾供職北京印鑄局。

Lot 331、Lot 332、Lot 333
Lot 331
明芝麻竹扇骨
扇骨 三十骨
高 32 cm。 排口1 cm。
芝麻竹,質地細密堅硬,又極富韌性,且斑紋美麗,明清時期多以此為材質制扇骨,目前所見者均早于清中期,之后絕跡。此柄芝麻竹扇骨材質極佳,富于光澤,骨子修長而貼合無間,輕巧柔韌,觸手順滑,應出于名工之手。相較于清代制式,此骨開肩部略高,扇釘處稍低,小骨相對厚,而大骨薄,為明代所制。
代制扇重扇骨,《萬歷野獲編》中稱:“凡紫檀、象牙、烏楮,俱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貴,唯骨為時所尚。”當時所稱的棕竹,即包含芝麻竹,足見其珍貴。
Lot 332
盛丙云 刻江寒汀畫稿扇骨
扇骨 九骨
高 34 cm。 排口3.6 cm。
扇骨為近代竹刻名家盛丙云雕制,兩面均刊刻江寒汀畫稿,一面為石榴多子,款“寒汀畫。”另面為雙燕鳴翠柳,款“寒汀畫,丙云刻。”盛丙云竹刻粉稿多出名家之手,此柄扇骨江寒汀畫筆致雋秀,盛丙云刀法精謹細膩,相得益彰。
Lot 333
胡匊鄰 刻金石扇骨
扇骨雙面分別摹刻古器銘文,一面“周酉叔蒦父鬲”并跋,另面“西晉武帝改元之磚”,后落“就乙林仁丈大人正之,石門胡匊吅作”款識。鬲銘以陰文深刻,落刀遒勁,磚銘以減地陽文法鐫成,竹地修飾勻凈,款字則端莊豐腴,極見功力,為壯歲精品。包漿古樸,皮色深沉。
周酉叔蒦父鬲,曾經(jīng)阮元、如山遞藏。如山,字冠九,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胡匊鄰,名钁,浙江石門人。長于詩文書法,擅雕刻,竹石俱精,篆刻為晚清六大家之一。

Lot 334、Lot 383、Lot 384
Lot 334
盛丙云 刻丁輔之畫稿扇骨
扇骨 十六骨
高 32 cm。 排口2 cm。
拍品為盛丙云1937年自刻自用扇骨,雙面均刊丁輔之梅花稿,一垂一仰,各具風韻。一面款“丁丑春日,秉筠先生屬,輔之。”另面款“丁鶴廬寫。秉筠自刻。”雕梅枝刀法拙重,梅花流利,點蕊輕盈,枝干的蒼古與花朵的嬌嫩對比鮮明,相映成趣。因是自用扇骨,極見經(jīng)心,代表盛丙云竹刻藝術的上乘水準。
Lot 383
支慈廠(1904-1974) 刻唐云畫稿扇骨
扇骨 十六骨
高 33.1 cm。 排口 2.2 cm。
拍品為近代竹刻名家支慈廠雕制扇骨,以唐云繪畫為粉稿,一面刊天牛葡萄,款“大石居士唐云寫。”落“大石”印;另面刻古柳鳴蟬,款“唐云畫,支慈廠刻。”鈐“支”印章。布局一飽滿,一疏朗,以陷地法琢刻,入刀深重,物象具有立體感,生動地表現(xiàn)出葡萄葉肉厚毛茸、柳葉鮮嫩、枝干粗糲、蟬翼輕薄、天牛甲殼堅硬的不同質感,巧奪天工,饒富意趣。
Lot 384
林介侯、黃山泉 刻吳徵、王震書畫稿扇骨
扇骨 十三骨
高 33.2 cm。 排口 2.7 cm。
出版:《懷袖雅物•蘇州折扇•三》第75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年
拍品為近代竹刻名家林介侯、黃山泉合作雕制扇骨,一面為林介侯刻吳徵山水,款“冠倫仁兄雅屬,抱鋗吳徵畫。”鈐“吳”、“徵”、“林介侯作”三印,另面為黃山泉刊王震書杜甫《重過何氏》詩,款“冠倫先生正書,王震。”落“一亭”、“山泉作”印章。林介侯刀法深峻利落,黃山泉運刀則如行云流水,各具風采。
上款“冠倫”即朱冠倫,民國年間蘇州著名收藏家,喜竹刻藝術,藏林介侯、龐仲經(jīng)等竹刻名家作品甚富。
黃山泉,字鰲子,江蘇蘇州人,與其兄兩泉均擅刻竹,并稱“二黃”

Lot 337、Lot 385扇骨
Lot 337
張鍥之(1913-1976) 刻經(jīng)亨頤書畫扇骨
扇骨 十六骨
高 31.8 cm。 排口2 cm。
拍品為女竹刻家張鍥之以經(jīng)頤淵書畫稿雕制扇骨,一面款“頤淵書畫”,落“頤”、“淵”印,另面款“和士先生屬,?之刻。”鈐“龍山女子”章,風格雋秀,為早年作品。
張鍥之(1913-1976),亦作契之,號龍山女子,無錫“雙契軒”傳人,雕刻名家張瑞芝長女,支慈廠女甥,曾得張大千指點。作品多在戰(zhàn)火及文革中散佚,流傳極少。
Lot 385
劉粟溪(1911-1947) 鶴聽琴圖
蕭退闇(1876-1958) 唐人詞二首
成扇 設色紙本
18.8×50 cm。 約0.85平尺
扇骨為近代刻竹名家龐仲經(jīng)雕制。

Lot 345溥心畬、啟 功、溥 伒等 書畫集錦扇
成扇 設色紙本、水墨灑金箋
18.1×51.5 cm。 約0.84平尺
是箑扇箋以灑金箋與白宣相間,一面為溥心畬繪高士泛舟、啟功作林中曳仗,間以朱益藩、傅增湘書詩文;另面為溥佺繪海棠盛放、祁崑作清溪漁隱,間以溥僡、溥伒書詩文。八人或為遜清宗室,或為翰苑詞臣,除傅增湘外,其余七人均為松風畫會成員。扇中山水皆表現(xiàn)高士悠游山水間,傳遞隱逸情懷,溥佺海棠師法惲南田,格調清雅,諸家書法嚴謹端莊,清貴之氣滿紙。
上款“蓮蓀”為王衡永之子王蓮蓀。王衡永(1881-1965),字湘南,號亮生,本姓完顏,入民國后改姓王,與溥伒為連襟,故溥伒、溥佺稱蓮蓀為姻世講、姻臺。王衡永曾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tǒng)、正紅旗滿洲都統(tǒng),又擔任清查鑒定故宮字畫事務。精鑒藏,卸任后專門研究古代書畫及清代文物掌故,藏端方故物頗多,著者有趙子固《水仙圖卷》、黃公望《秋山無盡卷》等。

Lot 369 鄭午昌(1894-1952) 秋江漁隱
張啟后(1873-1944) 陸游詩十三首
26.1×76 cm。 約1.8平尺

Lot 174 潘天壽(1897-1971) 西湖筿影
扇面鏡心 水墨紙本
17.8×51.2 cm。 約0.82平尺
欣風閣收藏。
出版:《浙江四大家•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作品三集》第255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0月
紀錄:上海拍賣會,2005年12月15日,編號493
潘天壽畫扇面極少。《西湖筿影》作于1949年盛夏,以俯視角度,作兩枝風竹,分別向左右伸展,構圖別致。淡墨涂枝干,濃墨寫葉片,對比鮮明,又具有整體性,筆勢霸悍,使墨竹這一傳統(tǒng)文人題材融入力量美和現(xiàn)代感。
上款“月舫”即孫月舫,民國年間天津富商,雅好書畫,藏扇有時名,1949年后為天津中國民主建國會成員。

Lot 166 金城(1878-1926) 一枝紅艷露凝香
扇面鏡心 設色紙本
尺寸: 16.4×52.2 cm。 約0.77平尺
紀錄:上海拍賣會,2006年6月30日,編號371
欣風閣收藏。
上款“霽林”即鄭煦(1858-?),字霽林,晚署優(yōu)缽羅庵主,廣東中山人,寓廈門。清末曾任廈門厘金局長、廈門海防廳同知,辛亥后任廈門中國銀行行長。亦工書畫。

Lot 187 吳穀祥(1848-1903) 瀟湘八景
扇面鏡心 設色紙本
18.7×51.5 cm。 約0.87平尺
欣風閣收藏。

Lot 196 費丹旭(1802-1850) 瀟湘夢影
扇面鏡心 設色灑金箋
17.5×50.2 cm。 約0.79平尺
欣風閣收藏。
拍賣信息
北京誠軒2016秋中國書畫拍賣會
預展:2016年11月8日至10日
拍賣:2016年11月11日
地點:北京昆侖飯店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