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學者沈揆一初見李華弌作品,即被深深打動,感言到:“有明顯的傳統風氣,又有超越傳統的非常現代的感覺在里頭。”
1954年,年僅六歲的李華弌師從王季眉習畫,深受海派傳統“大畫筆”風格的浸染。16歲時,為了擺脫藝術風格的局限性,李華弌轉而學習西畫,拜師張充仁,從而在年輕時代就深諳中西藝術之道,為未來的藝術發展奠定下堅實基礎。
1984年,李華弌獲得舊金山藝術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受到美國后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李華弌開始將古代中國繪畫與當代思潮聯結。他在北宋山水中汲取靈感,逐漸形成了結合強烈戲劇性構圖和山水畫意象的獨特風格,創作于1990年代初期的《作品之八》即是這條脈絡中趨于成熟時期的經典之作。

Lot 626 李華弌(b.1948) 作品之八 1990年代初
紙本 彩墨 68.8×137 cm。
出版:《李華弌:山水作品集》,心賞齋、雅林堂,香港,1996年,圖版
此幅作品中,李華弌截取宋畫中一個片段或一個圖式,將其刻意突出放大,有意背離高古山水的恢宏格局,制造出一種被碎片化的氣勢感。李華弌的皴法也并非照搬宋畫,往往一幅作品中出現多種皴法,正如他自己所言,他要尋找的是“宋畫的一個氛圍”。

Lot 626 李華弌(b.1948) 作品之八(局部)
細觀李華弌作品不難發現,其中很多植被形象取材自加利福利亞州海岸受風侵蝕的樹木,云霧繚繞中的朦朧峭壁又類明末吳彬、龔賢之筆法,這種亦真亦幻的表現力正是李華弌最獨到之處。李華弌在傳統繪畫的精髓中切中了最契合自己的點,轉古為今用,中西合璧,寓情于景。
李華弌認為,中國古典繪畫如夜晚的藝術,靜謐、深邃、肅穆,而西方藝術是白晝的藝術,熱烈、明確、躍動。在以《作品之八》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李華弌將這種靜謐而肅穆的結構打散后再重組,以柔克剛,提供了一種敬畏自然的當代視角。
拍賣信息
北京誠軒2016秋現當代藝術拍賣會
預展:2016年11月8日至10日
拍賣:2016年11月13日 下午2:30
地點:北京昆侖飯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