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侯震老師的故事太多了,多的以至于可以在不同的圈子里聽得到關于他的一些傳奇抑或傳聞。所以,當我準備寫下一些文字來記錄對他的采訪的時候,突然感覺似乎不需要講什么關于他的許多人都知道的故事,索性只是閑言碎語地聊聊一些對他的印象或者感覺好了。

我想,很多人印象中的侯震可能是如同他的強悍外表一樣粗獷而暴躁,再加上曾經有各種關于他年輕時在行業、在人群中呼風喚雨擁有無數崇拜者擁護者的故事版本在流傳,所以,一開始,對于并不熟悉的他,我是很敬畏的,敬畏到不知道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去與他交流,至少是不敢像平時一樣隨意地談天說地。直到有一次一起吃飯時候說起他想要我幫他整理一段文字,當時我就答應了,沒想到第二天上午接到侯老師的電話,很慎重的問我:
“鴿子,昨晚你答應幫我整文字的話還算不算?”
“當然算啊。答應過的事情怎么會不算?”
“哦,那我就放心了,我昨晚喝多了,生怕你是看我們喝酒時候隨口答應的完了第二天就不算數了。”
電話里,我就沒忍住笑了好半天,第一次發現,這位看似大大咧咧的老師竟然原來有著小孩子一樣單純的心思,而隱隱的,也感覺他似乎有著一點點與外表并不很相符的膽怯與焦慮。


后來,正式采訪侯震老師,為他拍攝訪談時我們聊了很久,也于是知道了原來他其實是個擁有著敏感細膩與豪爽粗獷雙重性格的一個人,
他說,自己偶爾會在早晨醒來的時候很焦慮,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該怎么去畫畫,但也常常會豪情滿懷牛氣沖天地想要去做眼前身邊很多人不愿意去做或者根本無法去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畫河洛歷史比如畫空巢守望老人;
他常常會在創作的時候思維多變、肆意不羈但是卻又格外追求作品在藝術處理中的執著與細膩;面對藝術面對市場,他總是保持著自己的執著的純粹,一種略帶偏執病態的純真,同時,卻又懷著著對現實的不屑、不顧、不滿甚至于無奈與糾結......







種種的矛盾與沖突,種種的看似不和諧的性情卻在他身上自然而頑固的存在著,就像他自己說的,很多人說我像鐘馗像李逵,其實,我感覺我的性格更像花和尚魯智深,粗中有細,說完,他自己先些微靦腆卻又大大咧咧地笑了.....


看過很多寫侯震老師的文章,有寫他藝術造詣的,有寫他性情為人的,林林總總,不過,我最為感興趣地卻是他的兒子李達寫過的一篇文章《血肉之軀》,我以為,這是最入骨三分描畫出侯震最本真、最本性的形象的文字——
“老侯是單純的,每當他被人離間被人盤算而惱怒的時候總會重復那句“他怎么能這樣”,而從來不去想為什么不能呢?!然后卻一切照舊。
老侯是執著的。事到如今性子還是沒怎么變,為朋友兩肋插刀,為自己插我兩刀,任憑把自己氣的砸門跺腳、嚎啕大哭卻又依然桀驁不馴。
老侯是矛盾的。除了對繪畫有女性一般的耐心,他對幾乎所有事都不耐煩。他可以一連工作五個小時不喝水卻受不了等車超過十分鐘!
他喜歡受人矚目有鮮花有掌聲有朋友簇擁的熱鬧日子,但他也喜歡迷失在自己創作的境界里任外面的世界千變萬化而保持自己的安靜與純粹。
他可以對繪畫幾乎無所不知、可以對藝術不息地創新與發現卻連個手機都玩不轉,一個開關壞了都能使其抓狂。”
這是一篇相當有意思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真的建議去找來認真讀讀。

對于很多人來說,人生總是如此,總是會經歷幻象跟現實的相生相斥,總會經歷欲望與追求的拉扯博弈,侯震也不例外,看得出來,侯震老師曾經經歷過愉悅、瀟灑、膨脹的風光無限,也不難感受得到,如今的他,自我背負起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之后的那種沉重反思與艱辛探索:


他可以興致勃勃地為我們講述自己幾十年來的藝術追求經歷,從現代藝術場到獲獎專業戶的種種精彩;
他也可以坦率真誠地與我們探討藝術創作領域面對市場很多藝術家在藝術與商業之間搖擺的痛苦與糾結;
他可以耗費長達幾年的時間去創作河洛歷史文化題材的大型系列油畫然后面對眾多提出收藏要求的人斷然拒絕而將這些畫作無償捐贈給洛陽博物館展覽;
他可以明知道可能不會有人關注更不會有人去買但依然堅持像一個初學畫畫的學生一樣趴在畫案龐戴著老花鏡拿起毛筆一絲不茍地勾勒出一幅幅空巢老人守望的面孔;
更多的時候,他很堅定地告訴我們,如今的自己雖然已經60歲了,但是依然做好了從零開始的準備,重新從最簡單的寫生開始重新從中國水墨的筆調著手去尋求在繪畫領域的又一種突破......


于是,我突然發現,原來,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簡單的只是隨心所欲,而其實,在他內心,有著很深很重的對自己所提出的責任與要求:
他覺得,自己來洛陽幾十年,早已經融入這個城市,作為一個洛陽人,他有責任去畫這座城市,去記錄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歷史,作為一個畫家,能畫而不畫,那就是一種罪過;
他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說教別人,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在毫厘之間認真畫好每一張畫,認真做好自己,保持一個藝術家的本性就夠了。


這一期侯震老師的節目,編導在剪輯制作的時候一直試圖尋找到一種能夠展示出侯震老師澎湃和淋漓、率真和平常的更加豐富的風格特點,
于是,我們記錄下了他高達四米用現代水墨寫生素描的方式創作的的巨幅畫作;
于是,我們記錄下了他帶著心愛的“三多”和“二鍋頭”悠忽悠哉的相處;
于是,我們記錄下他些許落寞地流連徘徊在自己我的創作狀態之中而拒絕吃飯拒絕喝酒的執著;
于是,我們還記錄下了他坐在自己滿是灰塵和油彩的簡陋工作室里邊喝中藥邊自嘲著“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的真實的當下......



他說,自己經歷過大口喝酒大口喝肉所以如今身體有病必須甘心情愿吃青菜白菜與饅頭;
他說,自己曾經也為了生活為了欲望經歷過痛苦畫畫的歷程所以如今我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畫些自己想畫的畫而不管別人認不認同;
他說,自己退休后所畫的這些關于洛陽關于歷史關于人文的畫其實就是想留給年輕人看的,自己依然會保持一種藝術家的心態,不斷地改變創作的主題與風格,去擔負起一些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
歸根結底,這才是我所認識的侯震:“不見得我做的很好,但我就是我,我要保持我自己,因為,我是侯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