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件美事!
尤其是老輩文人的收藏,有溫度,有情懷,在鍵盤敲打文字的時代,重溫一下那些舊時明月,真真是一件怡情養性的美事。
今天要說的是篆刻、書法大家吳子復的舊藏,這些藏品就如同我們這幾年拍賣過的香港老報人、廣東老出版人的舊藏一樣,有歲月人情的馨香。
您懂的。

范曾 吳子復先生造像
水墨紙本 鏡片 47×32cm
款識:子復先生造像,歲在乙卯,江東范曾于穗
鈐印:范曾造像
吳子復(1899-1979),名琬,字子復,以字行。號澐廬、伏叟、寧齋。齋號野意樓、懷冰堂、瀧緣軒。他生于1899年,在廣州學習藝術,年輕時一度投身北伐,終以藝術家為本色,在藝術上他又由西入中,從年輕時代的西畫,最終轉向書畫篆刻等中國傳統藝術的創作,成為嶺南一代書法大家。可以說,吳子復的一生經歷了中國傳統社會近一百多年來的劇烈變遷,也見證和參與了嶺南地區的文化事件、文化活動。這些,也反映在他的收藏上。
崇正2016年秋拍推出的“子復心賞:懷冰堂藏友朋書畫”約有170余件作品,基本上囊括了吳子復的藝術交往。

吳子復與關良,攝于1978。

吳子復為關良所作印章“關良”、“良公”
早在1921年,關良的作品便給吳子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子復主動為關良撰寫了評論文章,對其“稚拙的、單純的、使人感到洋溢著孩子般的純真”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也是兩位藝術大師相知的開始。吳子復為關良所治的名章“關良”、“良公”,和他早年的評論一樣,透露出兩位藝術家在美學追求和藝術趣味上的某些共識。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交往,懷冰堂所收藏的關良作品達17件之多,除了常規的創作形式條幅、手卷、扇面之外,更有關良手繪的磁盤作品。這些作品每一件都是關良與吳子復及其家人幾十年來交往的見證。
下面關良這件手卷,橫過來看比較好——

關良 京劇人物卷 (李研山題卷首和后跋)
卷首:15×63cm;畫心:15.5×69cm;后跋:15.5×38cm

關良 武松打虎 ;孫悟空;花和尚魯智深
吳子復 隸書毛澤東詩
手卷
從左至右依次為25.5×16.5cm;51.5×24cm;25.5×16.5cm

關良 武劇圖
設色紙本 鏡片
29.5×55cm

關良 今日歡呼孫大圣
設色紙本 鏡片
38.5×33cm

關良 鐘馗
設色紙本 鏡片
54×39.5cm

關良 鬧桃
設色紙本 鏡片
57×36cm
除了關良,吳子復年輕時代志同道合的師友還有后來的版畫大師李樺、美術教育家胡根天,通過懷冰堂收藏的作品,可以看到幾位藝術家不離不棄的深厚感情。這種交往方式,也貫穿在吳子復與謝稚柳、唐云、黎雄才、鄭誦先、吳子玉、盧振寰、余菊庵、范曾、馬國權、王蘭若、林墉等藝術家的交往中。我們看懷冰堂所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不啻在翻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文化變遷。像學者容庚為吳子復所臨的惲壽平“古木垂蘿高崖濺瀑”圖,就是非常有友朋交往趣味的作品。

容庚 仿惲壽平古木垂蘿
設色紙本 鏡片
120×43cm

容庚 節錄黃瓊傳金文
98×34cm

謝稚柳 山水
設色紙本 鏡片
66×43.5cm

謝稚柳 梅花
設色紙本 鏡片

黎雄才 黃山始信峰
設色紙本 鏡片

黎雄才 山行
設色紙本 鏡片
66×32.5cm

唐云 竹樹小鳥
設色紙本 鏡片
86×34cm
在吳子復的“朋友圈”中,最值得一說的還有他與李研山的交往。

吳子復為李研山題“石谿壺館”匾。

李研山 竹石圖
設色紙本 鏡片
86×34cm

林直勉 西狹頌集字聯
133×25cm×2
注:原為李研山舊物
李作廣州市美校長,聘請吳子復為教授。1949年滄桑前后,李研山居香港,吳子復在廣州,兩人書信往來,藏畫、贈畫、題畫,昔日友朋之間的藝事切磋,隔了半個多世紀,我們今天還能夠從李研山傳統高古的山水畫與吳子復的題字題詩之間體會一二。

李載枰 陳白沙像(胡毅題)
設色紙本 立軸
62×37cm
注:李載枰為李研山父親
作為創造型的藝術家,吳子復與傳統意義上的收藏家不一樣;懷冰堂收藏的大部分是友朋之間的饋贈,既有友情的成分,也包含了藝術家之間的互相學習。另一部分收藏多少也與此有關:比如李載枰繪、胡毅題“白沙先生像”,李載枰即為李研山之父。又如嶺南名家趙浩公、潘和、羅復堪、林直勉等人的作品,多少都能看出收藏的趣味。

陳洪綬 梅雀
設色絹本 立軸
136×55cm
吳子復舊藏


吳子復收藏章:懷冰室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