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湖帆《梅景書屋》
2016年10月21日,由龍美術館主辦,劉益謙、王薇總策劃的“景宋——湯哲明中國畫展”將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拉開帷幕。作為湯哲明在大陸地區 的首次大型作品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80余件,皆為湯哲明近十余年創作之佳構巨制。被稱為全能型畫家的湯哲明現執教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他在美術史 論、國畫創作、藝術市場研究等領域均有獨到見解。就在其個展舉行前夕,湯哲明在一次講座中闡述了“收藏近現代書畫需要建立起文化視角”的有趣話題。
首席記者李婷
信息發達、文化多元的今天,收藏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品還有意義嗎?
湯哲明1970年出生于上海。2005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專業,獲博士學位。作為一名專業的史論家,他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畫史畫論的研究,以藝術評論鑒賞而知名。
近二十年來,“收藏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品還有否意義”成為湯哲明非常關注的問題:“我們的時代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西洋文化占主流的觀念就是其中之一。我 很慶幸上世紀六十年代看到了亨廷頓的理論。事實證明以亨廷頓為代表的文化相對主義的概念在一步步成為現實。歐美文化的衰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其根本原 因正是中國的崛起。現在世界的趨勢是回歸本土文明。我相信中華文明首先在亞洲的重新復興是一個偉大過程的開端。”
湯哲明曾經前往荷蘭參觀,他 聽到海外人士這樣評價中國的藝術品收藏:“中國人現在只買中國名畫,不買世界名畫。”對此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覺得這種說法本身是個后殖民的說法。我 們為什么對歐美的畫這么了解,因為影響力大。所以呢,對你質疑的人多了,正說明你的崛起。中國在近代衰落了,在崛起過程中必然學習先進的文化。傳統文化在 學習蘇聯、美國文化的過程中,都受到了打壓。國家強盛起來后,本土文化重拾自信的一天必然會到來。文化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就像四川人喜歡吃辣,而江南人喜 歡吃甜一樣,只是在不同環境下有差別。中國重新崛起,隨著90、00后成長起來,可以理性地認識國外的文明。國家強盛必然帶動文化自信。”
隨著中國的逐漸崛起,中國藝術品收藏是否會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呢?湯哲明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從重新開始到現在只有短短的23年,大家一直在擔心,漲幅 是否過大?“我認為,這23年主要完成了一件什么事?就是我們在23年的短時間內完成了對藝術品價值的長期補漲,之后將進入一個平穩期,未來二三十年后中 國文化是否會被東亞文化重新認可,甚至被歐美認可?我堅信是會的。”
如何判斷民國書畫收藏的“景氣指數”
作為離今天最近的一個歷史時段,1911年至1949年的民國畫壇,給中國傳統藝術品市場貢獻了大量遺存。然而,確實有不少“民國名頭畫家”現在的市場表現不那么景氣,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湯哲明以任伯年為例子說明:“任伯年精品少,今天價格沖不上去。如果價格可以沖上去,也可以帶動他的應酬畫的價格。任伯年同時代的老海派畫家是應酬畫遠 遠多于精品,造成他們高的價格沖不起來。另一位吳湖帆雖然應酬畫不多,但并不是市場結構最好的畫家,因為吳湖帆畫作總體數量太少。張大千、齊白石這樣的畫 家作品數量足夠多,影響力就很大了。齊白石被人戲稱為‘大盤股’就是這個道理,風向的意義很大。吳湖帆是‘小盤股’,漲的時候看不到,因為東西太少了。與 吳湖帆相類的整體作品數量少但精品數量多的畫家還有李可染、傅抱石。這樣的畫家在市場不好的時候表現搶眼。李可染2006—2010年期間價格非常好,而 且是逆勢生長,有點像古畫。藝術市場和藝術史的意義并不劃等號,判斷一個畫家作品的景氣指數,關鍵在于畫作數量和精品與應酬畫的比例。”
湯哲明對吳湖帆進行了深入研究:“吳畫一般尺幅不大,不像黃胄這樣主題創作題材需要大尺幅,因此比較容易創出單平尺的高價。一平尺邁進兩千萬元的畫家很少。精品力作一般人很難咬得動,吳湖帆也有應酬作,一是竹子題材,一是書法對聯,其實是可以收藏的。”
梅景書屋專題是一個可以長期關注的熱點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中,梅景書屋是一個很能引發學者研究興趣的話題。湯哲明認為,梅景書屋的研究必須圍繞吳湖帆教學展開,“吳湖帆在近代教學成就非常 大。我認為比美院體系的潘天壽意義還要大。潘天壽的貢獻在于為美術學院完成了中國畫的 愛玉教學體系。吳湖帆的教學體現在培養 部落出了大批的學生,門下 首先是兩位大鑒定家,大陸的徐邦達和海外的王季遷。王季遷是當今華人收藏第一大家。還有一批畫家,朱梅邨、俞子才、張守成、宋文治、陸抑非等,市場表現也 很好。”
作為一個藝術流派富礦,梅景思玉者書屋有很多被低估的畫家。湯哲明娓娓道來,“明朝中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蘇州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和畫家,比如俞子才。山水畫精品很少,出現了以“明四家”為代表的吳門畫派,對蘇州古典園林、手工藝影響巨大。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到了嘉萬年間,蘇州治玉高手陸子岡脫穎而出,發明了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的寫生和仿古山水水平,“子岡牌”,把世俗的明代玉器推向了新的人文高度,并延續幾百年而經久不衰,開拓玉石的使用空間。陸子岡的成就雖然是他本人的造化,但毫無疑問是蘇代筆。看到蘇州書畫直接影響的結果。陸子岡的成就同時也把歷代的工匠提升為藝術家,成為“蘇幫玉雕”的里程碑式人物。在《明子岡款山水人物紋方盒》中,方形盒蓋面淺浮雕山水人物圖案和“桃紅含宿雨,柳綠帶朝煙”的詩句,器與蓋的四側邊飾通景的折梅邨枝四季花卉紋精美絕倫,此作山水、詩句、花卉皆有意境,處處流露出文氣,含蓄雋永、平和靜雅,是一個全能畫家,承繼了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影響深遠,成為書畫與玉結合的杰作。山水、花鳥、人物均佳,創作玉圖畫的 全盛時代是清朝,玉癡皇帝乾隆重視玉雕的畫意表達。山子雕的盛行,精力旺盛,內廷給平面繪畫的立體表現提出了挑戰,不少成名之作都是玉工和畫工合作的結果,題材多樣,近些年在如意館的畫家直接參與了玉雕的設計圖稿。這些畫家大多出自“四王”吳、惲派系,市場表現很好,擅作山水花卉、人物故事,是當時精挑細選的繪畫高手,對當時玉器的圖稿和碾琢產生了他的四五平尺山水相當大的影響。如《大禹治水圖山子》原稿出自佚名宋畫,由宮廷畫家輔助實施;蘇州水在蘇富比已賣名家的力作《桐蔭仕女圖擺件》出自故宮收藏的早期油畫;《秋山行旅圖山子》出自宮廷著名畫家金廷標所繪的《關山行旅圖》; 《浴馬圖山子》原稿為元代名畫等。價格到近五百萬元。梅景弟子 現藏于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博物館的玉器《蘭亭大玉山》是鮮為人知的中我最看好陸抑一件曠世杰作,作為世界第二大玉山子(第一是北京故宮的《大禹治水》),上面有乾非,他是‘海上四大 隆御筆臨寫的“王羲之蘭亭序”。此作琢于1784年,基本與 《大禹治水玉山子》花旦’之一,學古水(1787年)同時期,是永和九年蘭亭雅集1400多年后的又一蘭亭盛事,可謂蘭亭平很高。是書畫與玉器的完美融合,表現了乾隆帝延續傳統文化的強烈愿望。民國時代大藏家孫伯淵,他看的古畫非常多,學古功力很深。不幸的是,原藏于圓明園的大玉山被西方列強搶到法國,后被美國人購買收藏。清末蘇州著名書法家吳大澂著《古玉圖考》,這是研究古代玉器的珍貴實物和文獻資料,又是書畫名家對玉的在市場已經是一個熱點。上海博物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都藏有吳大澂玉器。宋文治獨立性較強,解放后去了南京,成為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作品是作為新金陵畫派受到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