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手書在拍賣市場可謂“一字千金”,完整篇章的文稿更是罕見。那么,如果文稿上還有其二弟周作人的兩行題記呢?在魯迅先生逝世八十周年暨誕辰一百三十五周年之際,一份珍貴的魯迅文稿將現(xiàn)身12月16日舉槌的2016西泠秋拍。這是魯迅手書的《古小說鉤沉—齊諧記》四頁兩開文稿并由周作人題跋,具有非常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和收藏價值,從中可以領(lǐng)略魯迅務(wù)求真實的學(xué)者風(fēng)度,更是早年周氏兄弟情誼的重要見證。

2016西泠秋拍 魯迅書、周作人跋《古小說鉤沉—齊諧記》完整章節(jié)文稿
《古小說鉤沉》 中國小說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古小說鉤沉》是魯迅關(guān)于中國古代小說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魯迅最早、費時最長、最為重視的著作之一,輯佚工作具有開創(chuàng)的意義和極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自1909年從日本歸國,開始《鉤沉》輯校工作,到1912年春完成初稿出版未果,此后魯迅一直將書稿帶在身邊。直到魯迅去世第二年即1938年,才收錄于《魯迅全集》第八卷出版,歷時29年。
全書共輯錄先秦至隋代古小說三十六種一千四百余則,是研究唐代以前小說的重要參考書。正如鄭振鐸先生指出的,魯迅所采用的“是乾嘉諸大師用以輯校錄先秦古籍的方法,而用來輯校錄古代小說的,卻以魯迅先生為開山祖。而其校輯的周密精詳,至今還沒有人能追上他”,“此書‘不僅前無古人,即后有來作,也難越過他的范圍和方法的’”。蔣成德則稱它是“中國第一部校輯唐代以前小說的總集”。林辰認(rèn)為它是中國小說史研究的開山之作。臺靜農(nóng)評價魯迅在此書上投入了巨大精力,是搜集小說內(nèi)容最廣泛的一本書。
“齊諧記”市場篇幅最長的魯迅手書文稿
此次現(xiàn)身西泠拍場的文稿,是《古小說鉤沉》中的一個完整章節(jié)“齊諧記”,是魯迅先生1911年前后手書。文稿四頁兩開,近400個字,是目前市場中篇幅最長的魯迅文稿。




2016西泠秋拍 魯迅書、周作人跋《古小說鉤沉—齊諧記》四頁文稿
“齊諧記”輯錄了董昭之救蟻王、沈縱遇斗山王等五個奇聞逸事,共六條,其中一條抄錄類似內(nèi)容兩次。與1938年的出版定稿相比,少了九條內(nèi)容。而且,輯錄的內(nèi)容比較簡略,有重復(fù),沒有進行輯校和排列順序,是《古小說鉤沉》“齊諧記”章節(jié)較為原始的版本。

退賠時之原配木盒
經(jīng)過比照,在國家圖書館《古小說鉤沉》文稿中,尚未查到這個版本的手稿。這可能是《古小說鉤沉·齊諧記》的最早版本,因此十分珍貴。而作為現(xiàn)代書法家齊治源的舊藏,文稿附有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退回清單及齊治源手書情況說明等重要附加材料,來源可靠,流傳有緒。
周氏兄弟合璧之作十分罕見
文稿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在1909年至1911年間輯校此書時,周氏兄弟志趣相投,周作人曾參與抄錄工作。1913年春,魯迅離開紹興前夕,《古小說鉤沉》輯本基本完成,作《古小說鉤沉序》,發(fā)表在《越社叢刊》第一集上,署名“起孟”(即周作人)。《古小說鉤沉》文稿最初為周作人收藏,此后周作人在文稿卷尾寫兩行題記:“右魯迅手寫古小說鉤沉稿貳葉,計其時當(dāng)在中華民國初年也”,并有他的一方印鑒:“十堂私印”。周氏兄弟墨跡合璧,是早年兄弟情誼的重要見證。
西泠印社二〇一六秋季拍賣會
上海巡展:11月29日 至30日(周二、周三)
巡展地點: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 二樓 宴會廳(上海市靜安區(qū)華山路250號)
預(yù)展時間:12月14日 至 15日(周三、周四)
拍賣時間:12月16日 至 19日(周五 至 周一)
預(yù)展、拍賣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mào)易中心展覽廳 / 浙江世貿(mào)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www.xlysauc.com 媒體聯(lián)絡(luò):0571-87807077 wx@xlysauc.com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