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在改革開放前曾被定義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買賣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中定義: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將特定的物品或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拍賣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大部分均為增價拍賣形式,只有一種反其道而行之。

張建時和田玉籽料美人圖
荷蘭式拍賣(Dutch Auction)是當今較少使用的拍賣形式,亦稱“減價拍賣”,它是指拍賣標的的競價由高到低依次遞減直到第一個競買人應價(達到或超過底價)時擊槌成交的一種拍賣。

和田玉紅皮籽料原石
荷蘭式拍賣最早出現在1887年,由于花椰菜獲得大豐收而出現供大于求,為減少因產品腐爛變質造成的損失,一位種植者發明了不同于傳統升價式拍賣的降價式拍賣,隨著時代的變遷,荷蘭式拍賣形式越來越成熟,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

和田玉籽料原石
荷蘭式拍賣的特點:
首先,賣方叫價,且價格隨著一定的時間間隔,按照事先確定的降價階梯,由高到低遞減。其次,所有買受人(即買到物品的人)都以最后的競價(即所有買受人中的最低出價)成交。第三,現場競爭氣氛表達不夠熱烈,有“無聲拍賣”的名聲。因為有減價的特點,所以競買人往往坐等觀望,等待價格不斷減低,雖然是步步驚心,卻也步步為贏,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味道。

利軍和田玉籽料和和美美對牌
其實,荷蘭式拍賣中也有加價的情況,并不總是減價的。當遇有一個以上競買人在同一價位應價時,拍賣師就立即轉入增價拍賣形式,此后競相加價的過程一直持續到無人再加價為止。最后一位加價的競買人購買成功。

楊曦和田玉籽料觀音
談到荷蘭式拍賣在中國當代玉雕拍賣領域的技巧,正應了一句至理名言——機會總是留給最有準備的人。其實所謂的技巧,在于藏家的知識儲備,在于藏家的眼光,在于拍賣方與藏家共同完成拍賣前功課的厚度,在于藏家現場沉得住氣的力度和下得去手的速度。一件作品的價格體現在原料、工藝、市場稀缺程度等很多方面的綜合價值。那么就需要藏家在拍賣前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給出該拍品的正確估價。這是知識的較量、是眼光的博弈。在拍品到達自己預估的價格的時候就應該立即出手,因為大多人的估價偏差不是很大,稍一猶豫就有可能失之交臂。正所謂拍品有價,價在市場;市場有道,道在人心。

吳金星和田玉籽料我如意掛件
還有,荷蘭式拍賣模式與互聯網不能融合。雖然荷蘭式拍賣可以在網上實現價格發現和實體物流的分離,但卻始終無法實現拍品上手的問題,直接影響對價格的判斷和把握。所以荷蘭式拍賣的交易模式始終不能享受互聯網的便捷高效。那么由此看來,即便荷蘭式拍賣不能與互聯網通婚,但并不影響它的合理使用,甚至更適合傳統現場拍賣模式。更適合資深藏家的眼光博弈。更能體現出公開、公平、公正的拍賣原則。

侯曉鋒和田玉籽料佛
2016年10月23日,北京亞洲大酒店,始終堅持傳承與創新精神的北京尚品潤博拍賣有限公司在成立3周年之際,首次在兩個專場拍賣會使用無底價和荷蘭式拍賣相結合的形式。更有意義的是,這是荷蘭式拍賣在中國當代玉雕拍賣領域的第一次亮相,尤其基于荷蘭式拍賣的一些缺陷,尚品潤博人勇于探索,成了和田玉拍賣領域第一個敢于吃螃蟹的人。

趙顯志和田玉籽料桂林山水甲天下
買買買的剁手黨們最喜歡打折促銷限量搶購,雖然減價拍賣并不是打折促銷,但看慣了價格的高處不勝寒,減價拍賣的過山車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玩轉荷蘭式拍賣,不必遠赴大風車的國度,讓我們相約北京,第八屆中國當代精品玉雕拍賣會現場。
本文圖片為10月23日北京亞洲大酒店第八屆中國當代玉雕大師精品拍賣會荷蘭式拍賣拍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