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又稱逗彩,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于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是預先在高溫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烘烤而成。
斗彩瓷器的造型小巧玲瓏,從傳世品看,多小杯、高足杯、碗、小罐、水注等小件。水注,也稱“水滴”、“硯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時用來裝水、滴水的文具,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西京雜記》載:“晉靈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為書滴。”宋、元時期水注較為盛行,以浙江龍泉窯和景德鎮青白釉制品為豐富,器形有方、圓、立瓜、臥瓜、雙桃、蓮房、蒂葉、茄壺、牧童、羅漢騎獸、雙鴛臥牛飛蟾諸式,也常做辟邪、蟾蜍、天雞等動物形狀,如本文水注為方形。
斗彩瓷器的彩繪內容廣泛,有云龍、海獸、鴛鴦、纏枝花卉、折枝花果、葡萄桑椹、吉祥文字、嬰戲、高士、子母雞、草蟲等充滿了自然氣息和生活情趣的紋飾圖案,其中也包括五福棒壽紋。
五福棒壽紋是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中的吉祥紋樣。始創于清康熙景德鎮窯,以后歷朝均有燒制。據《尚書•洪范》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清代瓷器上多畫5只蝙蝠以象征五福,構圖常以四只蝙蝠環一壽字,壽字中間又一蝙蝠,亦有以五只蝙蝠環以壽桃或壽字的,意即“五福捧壽”。五福捧壽紋于清乾隆朝頗為盛行,如下圖斗彩瓷水注中的圖案飾紋便是“五福棒壽”紋。

此器體態小巧,造型新穎,輪廓線柔韌,直中隱曲,曲中顯直,呈現出端莊婉麗、清雅雋秀的風韻。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里如一。外壁飾五福棒壽紋,寓意吉祥,畫面生動,清新可人,情趣盎然,渾然有致。此斗彩瓷器造工精致,色調絢麗多彩、沉穩老辣,圖案繡紋蘊含中華傳統審美情趣,堪稱斗彩瓷器之典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