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出生天津名門富庶之家,自幼飽讀詩書,在音樂、文學、書法、美術、戲劇等方面造詣頗深,才華橫溢。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梯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被后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在近代文藝領域里無不涉足,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奇才。詩詞歌賦音律、金石篆刻書藝、丹青文學戲劇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門之后,一洗鉛華,篤志苦行,成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他被佛教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書法取精用宏,厚積薄發。若尋跡其風格演變之脈絡,則可劃分為胎息、蛻變、羽化三個階段。
一、胎息階段。弘一法師少年時研習書法,以魏書為主,并聞名鄉里,直到出家前,一直浸淫于北碑,尤以《始平公造像記》著力較多,如弘一法師早年間所臨《始平公造像記》,其臨摹形神畢肖,力求追摹原碑,方筆自然寫出,并無刻版之感。弘一法師取法《始平公造像記》風格的創作作品,明顯強化了方筆的使用,果斷、整潔,出處明晰,尚停留在“似他”階段。
二、蛻變階段。弘一法師中年出家后,盡洗鉛華,文字多寫佛經祖語、古訓格言,韻致唯恐不淡;他所書橫批“世間虛妄樂”,語出《華嚴經》,用筆上由《始平公造像記》得來的方筆開始弱化,線條開始變細,靈動、圓潤,結體加長,有意識地提純簡凈明了的氣息,正處于“入世”與“出世”的過渡時期。
三、羽化階段。弘一法師半百而后,書法越古邁今,不拘一格,化百煉鋼成繞指柔,人書俱老,形成了雅逸超邁、清芬四溢的弘體書風。字如其人,淡遠而持重,充滿了禪味,如同面對一位元超塵脫俗的世外高人,讓人不由得自慚形穢;又宛如面對一位慈祥和藹的可親長者,被他的博大胸懷所包容。正如法師對其書夫子自道式的評語:“朽人的字就是法。”他以自己高標的操守升華了書法的真正內涵,也勘定了其書法所追求的深層的最高境界。因此,法師的書法已非一個簡單的“藝”字可以詮釋了。

弘一法師此對聯書法猶如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凈妙,閑雅沖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風骨,以無態備萬態,將儒家的謙恭、道家的自然、釋家的靜穆蘊涵書藝之中,聞字猶聞佛法,愛而寶之者頓生歡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稱中國歷代書法中的逸品。謂國之至寶,華夏之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