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心畬先生像
今天恰好是溥心畬先生誕辰的120周年,在近現代畫壇之中,雖以畫聞名,卻不愿承認自己是畫家的人,他大概是唯一 一個。天潢貴胄的顯赫出身與南張北溥”的畫壇盛名,使得我們總是對這個舊日皇孫而津津樂道,人們都喜愛講他的俊逸空靈與超然世外。關于他的身世,關于他的書畫,關于他渡海前后的故事,總為世人探究不絕。
一百二十年前從恭親王府傳出的第一聲啼哭開始,這個誕生即被蒙賜“頭品頂戴”孩童,便開始自己不同尋常的一生。只是身處于漸進末路王朝之中,坎坷沉浮的命運也早已注定。
在晚晴三大“鐵帽子”王中,恭王府的地位可謂萬人之上。溥心畬成長在萬千呵護的王府之中,自幼便展現出自己過人的靈動,其五歲拜見慈禧太后之時被其夸贊:“本朝靈氣都鐘于此童。”
溥心畬六歲之時,拜文宛平名士陳應策,為啟蒙老師,開始讀書習字。十歲時又隨父母前往西山戒臺寺居住,并開始學騎馬、射箭、習滿文、英文、數學等。
在戒臺寺小住的日子里,溥心畬也度過了自己一段非常快樂的童年時光,騎馬與放鳶的游戲可以稱得上是他兒時的最愛。在成年之后極愛以這兩項題材作詩句入畫,表達自己的心情志趣。
龍馬知從月房來,風沙漠漠九邊開。
奚官玉勒應難控,不使人閑羈駿才。
鳶飛豈不高,冥冥竟何遲。
南冥非秦水,伊人勞所思。
—— 溥儒《御馬》《放鳶》詩兩首
騎馬,對于少數民族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滿族以騎射入關,馬背便是孩童的搖籃,等到小孩子能夠坐起來那天,便學會了騎馬,也象征著部族中多了一個男子。

溥儒 古木秋山 紙本立軸 128×43.5cm 匡時2016年夏拍
光緒二十四年,溥儒祖父恭親王病逝。其奉詔入宮謁見君王,光緒帝賜與金帛,并對其諭曰:“汝名為儒,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這句話對溥儒影響很大,一生念念不忘。
溥心畬十五歲時入胄法政學堂學習,后并入清河大學讀書,開始接觸西洋文物,始有中興清廷之志。
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袁世凱派兵派兵夜圍戟門,威逼清帝退位。宗室惶恐,十七歲的溥心畬歲母親項太夫人(圖中轎子應為女眷),舉家遷往闊別多年的西山戒臺寺居住,開始由項太夫人親授其讀書習字。

溥儒 荷塘翠羽 紙本鏡心 26.5×53cm 匡時2016年夏拍
在“西山十年”之間,溥心畬潛心讀書,并逐漸將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繪畫上。對于家中所藏數卷的唐宋名畫古跡的銳意揣摩,加之在西山的清幽光景,早晚觀山川晦明變化,并以書法用筆參之,日久有所感悟,畫藝漸成。
二十年來目睹洪憲帝制,張勛復辟,軍閥混戰,滿洲新立等諸多事跡之后,原本有著濟世之情的溥心畬也逐漸心灰意冷。圖中射獵之物似乎是一塊頑石,不知是否溥心畬現在以“李廣射石”的典故,隱寓自己無處抒發的才情。
在畫面的最后,溥心畬獨自行走在西山之中,此時這位郁郁寡歡的“逸士”岣嶁而落寞,完全不同于皇城飲馬時的意氣風發。盡管“南張北溥”已經名滿全國,但是這位舊日王孫卻始終不愿以“鬻畫為生”的處境,來面對他的列祖列宗。

溥儒 祝壽三幀 紙本鏡心 中堂:68×42cm 對聯:64.5×15.5cm×2
拍賣信息
北京匡時2016夏季拍賣會
預展:9月21-22日
拍賣:9月23-24日
地點:北京昆侖飯店(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