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介堪 書畫一堂 對聯 中堂

方介堪 民國時刻獸紐田黃章 (2011年上海榮寶齋115萬元成交)
印壇泰斗方介堪(1901—1987年)是20世紀杰出篆刻家、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名巖,別署玉篆樓。祖籍泰順,清咸同間祖父中秀才后,舉家移居溫州,執教私塾,在縣學協助評閱童生日課。父冠英,能寫一手董其昌行楷,儉樸忠誠,會寫能算,青壯年時做賬號,民國初在五馬街經營翰墨軒字畫店,過著清貧生活。方介堪自少性近翰墨。9歲學習篆刻,12歲開始從浙派入手,經五六年自習摸索,居然已具老蒼之趣,便在其父翰墨軒設攤刻字,在溫州初露頭角,受到時任溫州道尹的張宗祥和在溫州閉關修佛的弘一法師的贊許。后從溫州名家謝磊明,由于謝磊明家收藏歷代碑帖印譜甚富,方介堪眼界大開,并在謝磊明的指導下學徐三庚,后又轉趨吳讓之和漢印,幾年間刻了數千方閑章,篆法刀法嫻熟,為后來的成就打下堅實基礎。1926年春,為求發展,方介堪來到上海,被介紹給趙時棡(叔孺)。當時趙氏金石書畫在上海頗負盛名,他對方介堪嫻熟的篆刻深為驚異,欣然將其收為弟子,并將他推薦給上海西泠印社,任該社木版部主任。
不久,方介堪拜謁吳昌碩,又受到吳昌碩的激賞,以后又被劉海粟聘為上海美專教授。從此躋身藝林,與黃賓虹、馬衡、經亭頤、王福廠、潘天壽、徐悲鴻等交誼深厚。特別是與國畫大家張大千的友誼最為深厚,交情長達半個多世紀,張畫方印,相映生輝,成為藝壇佳話。他們一起受聘于上海美專,1929年與1937年春節在北京舉辦“張大千方介堪金石書畫聯展”,方介堪曾任第一、第二屆全國美展審查員,上海美術協會理事。1937年應馬衡之邀,方介堪在故宮博物院編輯《宋元名翰》。抗日戰爭爆發后,方介堪回到溫州,拒絕為敵偽服務,飽嘗戰亂淪陷之苦,又經歷中年喪妻之痛,形容憔悴。抗戰勝利后,他又回到上海,重新投身藝術活動,并在次年以篆刻作品獲得紀念抗戰勝利1周年的全國美展1等獎。
新中國成立后,方介堪投身家鄉文物工作,任溫州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溫州博物館館長。1963年,兼任溫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1964年,應潘天壽、吳茀之之邀,為浙江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班講授篆刻。
藝術多面手
方介堪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鄭逸梅曾評價:“由刻而書,由書而畫,由畫而詩,遂成多藝之人”。他擅長篆刻、書法、繪畫,尤精篆刻。治印初法趙之琛、徐三庚,后轉宗吳讓之。對印章文字斷代和分類特別擅長,刀法嫻熟,創作印章以多、快、好出名,據說一天可刻30余方印章,不需打稿。在方介堪的篆刻中,以鳥蟲篆印最受人們青睞,著名碑刻鑒定家王壯弘評其篆刻為“鳥蟲篆第一”,并得到了張大千、謝稚柳的首肯。上世紀30年代以后精研漢印,以典雅整飭漢玉印和細圓朱飲譽印壇,被郭沫若稱為“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一生治印逾4萬方,創作勤奮嚴謹,“無一字無來歷”(馬衡)。解放前出版有《介堪印存》1-7集,逝世前后出版有《方介堪印選》、《白鵑樓印蛻》、《方介堪篆刻精華》。印學著作有《古玉印匯》、《璽印文綜》等。
方介堪極力提倡的治印必須以漢印為宗,篆刻法定章法等印學思想,影響巨大。現代篆刻中堅大多出其門下,林劍丹、韓天衡、劉一聞、張如元、馬亦釗、徐永年、吳子玉等為入室弟子。方介堪的書法主要精篆隸,大篆多以古璽文字為本,古雅溫潤,別具一格。繪畫喜作白梅水仙,筆端一派清芬。偶作山水,取法梅瞿山,古硬淡艷,出色當行。尤擅博古鼎彝,千姿百態,不離端莊典重,最為行家喜聞樂見。
市場潛力股
在藝術市場上,方介堪的作品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1922年,方介堪的好友戴家祥認為其篆刻成就很高,就為他定潤例,并將潤例印發全國各大書店、裱畫店、紙店、扇莊等有關商店。潤例一出,外地約件不斷,本地求刻絡繹不絕,大大提升了方介堪的市場身價。以后,隨著他的治印享譽大江南北,潤例穩步攀升,1929年他的潤例為石章每字1元,牙章每字2元,竹木章每字3元,犀角章每字4元,銅章每字5元,金銀章每字六6元,晶玉章每字10元。從中可以看出方介堪治印價格不低。那時,國內書畫名家或是文化名人用方介堪的印,往往意味著品位和檔次,故當時方介堪治印無論價格還是銷路都不錯。由于各種原因,方介堪在新中國成立后漸漸被人遺忘,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才被重新重視。
上世紀90年代藝術拍賣在國內興起后,方介堪的作品亮相較少,近幾年被市場挖掘,使得方介堪大放異彩。尤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初西泠印社推出的印章專場中,方介堪刻張大千“瀟湘畫樓”象牙章以99萬元的高價震驚業內。這枚印章朱文,鳥蟲篆,通高5.7厘米,矩形印面,長3.7厘米,寬2.8厘米。印材碩大,牙質細膩,包漿溫潤。“瀟湘畫樓”為張大千書畫堂名之一,是1946年張大千在上海以重金購得南唐大畫家董源的山水巨作《瀟湘圖卷》而得名。方介堪為張大千治印數十方,其中有多方為他得意的鳥蟲篆印。他古文字功力深厚,常常不寫印稿隨手奏刀,卻每每如意,所治富顯逸氣。“瀟湘畫樓”印式仿明清藏書章,印文活潑工穩,虛實映帶,線條屈曲流暢,運刀如筆。他深知張大千得到《瀟湘圖卷》是何等快樂的事,作為好友,他將自己的快樂也融進印中,跳蕩在屈曲流暢的線條上。“瀟湘畫樓”印是方介堪鳥蟲篆印精品之一,很得張大千喜愛,不僅鈐在他的許多作品上,還曾將此印作為他的收藏印使用,現藏北京故宮的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上就鈐有“瀟湘畫樓”印。人們常說“張畫方印,珠聯璧合”,故“瀟湘畫樓”印是篆刻藝術和人文價值兩絕之物。該印上拍時各路買家競投踴躍,不少買家互不相讓,志在必得,最后以99萬元的高價被一買家收入囊中,創造了當時現代印章的最高價。有專家認為,此印堪稱物超所值。之后,方介堪為張大千刻青田石閑章在2011年匡時國際獲價189.7萬元,再創方介堪印章價格新高。2013年,方介堪刻獸鈕田黃章連漆雕盒在上海榮寶齋獲價138萬元。2015年方介堪的田黃凍劉漢麟自用齋館印在保利獲價106.95萬元,目前方介堪的印章價格動輒都是數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
除了印章外,方介堪也有不少書畫作品零星地出現在拍臺上,如2004年上海工美付拍了一件方介堪《煙江疊嶂圖》,獲價1.98萬元;同年,方介堪與張大千合作的《山水書法》成扇在浙江佳寶獲價9.9萬元。2005年《墨松圖書法》成扇在朵云軒獲價2.2萬元。2006年方介堪作《紅梅》鏡心在嘉德拍得1.87萬元;同年,《延年益壽》在佳士得獲價1.78萬元。2010年《水仙靈石》在北京和嘉成獲價13.44萬元。2015年《篆書七言》對聯在匡時國際以無底價起拍,獲價10.92萬元。目前,方介堪的印章價格最高,其次是繪畫和書法。鑒于方介堪的治印有著很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他的印章在今后的市場上仍將是熱門品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