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

圖二
蒲華(1839~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興人,號胥山野史,晚清著名書畫家,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杰”。
早年科舉,僅得秀才,遂絕念仕途,潛心書畫,攜筆硯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賣畫為生。他畫花卉,也畫山水,尤擅畫竹。他的墨竹,百年間無人可與倫比。欣賞他 的墨竹的,稱譽他為“蒲竹”,但非時尚所善,因而也背上了“蒲邋遢”的譏稱。中年尤勤書學,斗墨千紙,數日而盡。至于元明各家書帖,也常把玩漫臨。有時隨 意揮灑,一片天機;有時則狂草縱橫,姿媚處處。古來書畫同體,蒲華以書入畫,更是酣暢恣肆,發揮到極致。一八九四年冬,定居上海登瀛里(今漢口路、西藏路 間),交往多海上名家,同吳昌碩尤為密切。蒲華長昌碩十二歲,昌碩幼時便聞蒲華畫名,關系在師友之間。1911年蒲華去世,好友吳昌碩為其料理后事。
傳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蘆圖》、《荷花圖》、《竹菊石圖》、《桐蔭高士圖》等。
蒲華一生勤操筆墨,在晚清上海畫壇中留下很多作品。蒲華愛喝酒,時酣酒肆,得興時吟詩作畫,加之性格平易,當時有前來求他寫字作畫者,也不計酬金多寡,時常 是若為其代付酒資即可得字畫。又有些前來求畫者趁其暢飲,備筆墨紙硯,酒酣落筆,頃刻成幅,山水花卉,有求必應,因而有許多作品流傳下來。
近些年蒲華的作品大量流出,被港臺文物商所獲,轉入市場流通。美國紐約和香港都有許多蒲華的作品進入拍賣。成交價雖不如吳昌碩、任伯年等人高,但也很可觀。說明了蒲華作品也深受大家的喜愛。
圖一圖二落款均為蒲華《石竹圖》,兩幅作品構圖較為近似,內容亦基本相同。眾所周知,鑒定古書畫,一是要看時代風格,二是要看個人風格。乍一看,兩幅作品也都明顯有紙張和墨色的舊氣和舊色,說明了符合作品的時代風格,但是,個人風格似乎讓我們感覺到些許的不同。
首先,圖一的竹葉筆筆有力,竹葉的方向交代得清清楚楚,而圖二的竹葉在組合上既不夠筆力的遒勁,竹葉的方向又顯得雜亂無章。
圖一的竹竿線條流暢凝練,柔中寓剛,節節交代得清晰而有質感,尤其是大竹和小竹的并列非常著意刻畫,相互間通過墨色的深淺變化,明顯地 加強了大小竹竿的軟硬對比;圖二竹竿的形態和墨色交代得不清不楚,竹竿描寫的筆法既不準確又不流暢,墨色對比含混不清,筆法拖泥帶水,未能做到干凈利落, 說明存在功力上的不足。
圖一的石頭圓中帶方,苔點自然;圖二的石頭用筆太軟,太飄,苔點刻意,像灑落的“黑棗”,說明了圖二在古代齊梁人謝赫六法中“應物象形”此法中領悟得不夠。
圖一的書法落款字字生動,雖然有玉樹臨風,左右搖擺的姿態,但遜讓避擾,呼應顧盼,始終不離中線,符合蒲華的書體形態以及功力;圖二的書法形態卻給人一種扭扭捏捏的醉態找不著家的感覺,字的線條更猶如枯樹掛干蛇,缺乏美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