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云作為一位優秀的女畫家,她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繪畫藝術的一往情深讓人為之動容,用女性藝術家獨有的視覺觸動著你的心境。
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
即使不認識張鳳云老師,你也會在人群中第一眼就看到她。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你會覺得在哪里見過她。是的,她好像是從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走下的宮廷美人,不見奢華,惟覺淡雅,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張老師是滿族,大家氣質可不是一夕半載急就的。她最喜穿著旗袍,盤發,首飾也多用珍珠白玉蜜蠟等,低調的精致典雅,不可復制,多年從事國畫創作所沉淀下的 氣韻,連娉婷裊裊的張曼玉在她眼前也失了顏色。作為小迷妹,如果完美有一個標準,筆者會毫不猶豫說就是張鳳云老師,她把每個人生角色都演繹的那么精彩。
張老師在年少時便對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女伴呼朋喚友結伴游玩的年紀,就默默沉下心創作,因此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張老師善于畫牡丹,所畫的牡丹作品就好像她在精心養育的第三個女兒。

《國色天香》69CM*69CM

《絕代芳華》(局部)
國色鮮明舒嫩臉,仙冠重疊剪紅云
中國人歷來主張畫如其人,張老師的創作對象就是人比花嬌的牡丹。
牡丹,一直被冠以“富貴吉祥”、“萬花一品”的美稱,其干蒼拙勁健,有鼎力之勢;其花端莊大方,有寬敞胸懷;其葉繁茂敦厚,扶花而不自恃。
張老師筆下的牡丹,重瓣層疊,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嬌艷富麗,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氣韻古雅,既有傳統筆墨底蘊,又合乎現代人審美要求,色、 光、態,各臻其妙,清純感人,雅俗共賞,自成一格。張老師以獨到的筆墨功底、審美情趣,將牡丹的高貴典雅、國色天香表現的入木三分。那一株株生動鮮活,呼 之欲出的牡丹,經由張老師筆下,別出一格的表現出花情、花貌、花性、花容、花神。在枝葉上再現牡丹風骨,在繪畫中表露出真情實感,好似看到花就想到人,看 到人就想到花。自然的鐘靈毓秀、地杰神靈才能孕育出這樣風情萬種的人和花。

《貴氣高情》138CM*69CM

《絹扇》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藝術沒有國界,何況誰能拒絕這樣美的人和花呢。張老師通過牡丹作品,也結交了多位外國友人,將牡丹的氣質和韻味帶到了歐洲、非洲。前斯洛伐克駐 華大使館武官夫人麗迪亞·齊格瑞娃女士是張老師結識多年的好友,在其任期滿后,又將繼任外交官介紹給張老師。現在,張老師同愛爾蘭、匈牙利、意大利、捷克 等國的大使、武官仍然保持著友誼和聯系。2015年3月,南蘇丹大使拉佛庫朗先生參觀張鳳云老師工作室,對其藝術魅力贊不絕口。同年5月,張老師作為藝術 家代表,隨國家外交使團訪問了納米比亞、莫桑比克、津巴布韋等國,并將作品《蘭》贈送納米比亞副總理兼外長恩代特瓦。他們愛不釋手,深為陶醉,并熱情洋溢 地邀請張鳳云老師再次進行藝術交流。

張鳳云與馬爾代夫駐華大使穆罕穆德。費薩爾在畫作前合影

張鳳云參加中非合作圓桌會議及書畫研討會
張鳳云老師曾先后師從著名畫家劉選讓、霍春陽、劉貞麟,在小寫意畫作方面也大有突破,現為河北省工筆畫協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張鳳云 老師用自己的藝術之行弘揚了中華文明,為中外國際交流助力。我們期待,她能夠通過參加更多的外事活動,將中國傳統藝術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氣度傳播到世界之 林。

《君子清風》46CM*69CM
張鳳云簡歷:
張鳳云,女,滿族。
中國畫院畫家,河北省工筆畫協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清華美院劉選讓中國畫研究室研究員,清華美院霍春陽第二屆課題研究班研究員。
2008年,作品《春韻》入選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
2009年,作品《牡丹》入選全國第二屆雙擁書畫展并獲優秀獎。
2012年作品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劉選讓教授首屆師生作品展。
2014年作品《貴氣高情》入選“亞太合作 前程似錦——祝賀2014APEC中國年中國書畫大型精品展”。
同年應邀在海南參加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五次大會并參加書畫研討會。
2015年作為藝術家代表隨原外交部副部長吉佩定一行出訪非洲。作品《蘭》贈送納米比亞副總理兼外長恩代特瓦。
同年作品《天山雪蓮》入選絲路花雨——2015首屆中國“絲綢之路”繪畫精品國際巡回展,首站于吉隆坡展出。
2016年作品《早春煙雨》應邀參加“一帶一路”全國書畫展。
作品被多家機構、駐華使館及個人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