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大都會的館史,會發現早在上世紀初,坐落于中央公園的主館與曼哈頓北部的修道院分館就已并存于世了。對于早期造訪修道院博物館的美國人而言,他們面前矗立的建筑其實比當時他們能在美國接觸到的任何建筑的歷史都要悠久。參觀的人們會發現,此地和曼哈頓其他地方氣質懸殊,以至于人們不敢相信自己仍然身在曼哈頓。

做成了手的形狀的圣物盒(約1230年)

公元4世紀繪有人物圖像的紡織品

圣弗瓦(St。 Foy)的雕像
拜占庭藝術的圓片(約1100年)

小約翰·洛克菲勒舊藏的《圍欄中的獨角獸》

來自西班牙一所修道院的壁畫(約1130年),描繪了一頭獅子的形象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不僅因為藏品豐富而聞名于世,更因為這些藏品背后所承載的歷史而獨具魅力。回顧大都會的館史,會發現早在上世紀初,坐落于中央公園的主館與曼哈頓北部的修道院分館(The Cloisters)就已并存于世了。
“修道院”分館坐落于紐約市的崔恩堡公園(Fort Tryon Park)。修道院展館其實是一個全新的建筑,但是把一些中世紀建筑的構件融入到了整個建筑當中。在熱鬧的曼哈頓何以會出現這樣一座中世紀建筑呢? 這要回溯到1912年-1914年,當時百老匯街和曼哈頓北部剛剛開始發展并建立一些新的建筑,而這里之所以會發展成公園,出現一座博物館,要歸功于兩位 重要的人物:一位是小約翰·洛克菲勒,美國標準石油的擁有者洛克菲勒的兒子;另一位是一名雕塑家,名叫喬治·伯納德( Gorge Barnard)。伯納德的年紀比小洛克菲勒大一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