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慎作品

上官周作品
“‘閩派’在 中國古代美術史上是一個既有的畫派名稱。這與閩地出現的曾鯨、上官周、黃慎、華喦等著名畫家有直接的聯系。”日前,在廈門舉行的“閩派”書畫研討會上,四 川大學教授林木做了《關于古代閩派的思考》的主題發言。他認為,“閩派”美術的突出特點,就是具有海洋傳播特色。
“閩派”之名古已有之
“‘閩派’在中國美術史上是個新話題,大家都不熟悉。”林木說,但“閩派”這個說法在美術史上古已有之,比“嶺南派”還要早得多。
據林木介紹,“嶺南派”正式提出已是20世紀30年代初,但早在清代中期的方熏在其《山靜居畫論》中,已有“閩派”之說:“人知浙吳兩派,不知尚有江西派、閩派、云間派。大都江西、閩中好奇騁恠(怪),筆墨霸悍,與浙派相似。云間派為破碎凄迷之弊”。
“可見即使在方熏時代,知道閩派的人也不多,但在清代的專業圈子中是有‘閩派’一說的。”林木說。
“閩派”核心人士代表多
林木表示,一個畫派形成的基礎,在于畫家群體的集中并形成獨特且具有較大影響的群體性特色。更為重要的是,作為畫派成立的必要條件,還得有一些領軍人物。“顯然,在中國美術史上聲名赫赫的上官周、黃慎與華嵒,當是‘閩派’的核心代表人物。”
上官周,福建長汀南山官坊人,是清代著名畫家。“上官周作為閩西地區民間畫家,其學習創作主要在福建地區。”林木說,從學習上看,他遠師明代著名人物畫家曾 鯨,近學福建長汀畫家鐘怡。到康熙后期,上官周在清初畫壇中脫穎而出,成為入清以來的集大成者,開閩西繪畫之先路,培養或引領了以黃慎、華喦、李燦、上官 惠、周超等為代表的一批閩籍畫家。由此可見,上官周堪稱“閩派”畫風的開拓者。
閩派中堅的另一著名畫家當數黃慎。黃慎的父親早年客死外鄉,家中生活無以為繼,他便在母親的安排下,選擇了畫畫,主要畫人像。
據林木介紹,黃慎以“寫真”名世,在青年時期,他曾云游江南各地,至雍正初年,黃慎到揚州發展。有意思的是,來請黃慎作畫的人,大多是求寫真的:“貴人爭迎致之,又多以寫真”。
林木說,黃慎以“閩派”風氣影響揚州畫派,而成為“八怪”之重要代表,進而影響全國畫壇。從歷史傳統角度看,甚至影響到20世紀,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揚州畫派中另一重要畫家華喦,也是福建人。他的花鳥畫受當時重要的惲南田沒骨花卉影響,風格清新質樸,生意盎然,在清中期蔚然自成一派,且對后世影響很大,清末任伯年、虛谷的花鳥都受華喦影響。
有獨特的海洋傳播特色
在林木看來,“閩派”美術的另一個特點是其較強的海洋傳播特色。
“ ‘閩派’美術與其隔海相望的琉球(臺灣島古稱)有著密切的聯系。”林木說,明成化以后,福州是通往琉球的唯一口岸。康熙年間,琉球王府還派出學生琥自謙、 查秉信到福州拜師,向謝天游、孫憶等老師學畫,此后,琥自謙的弟子亦到福州向孫憶等學畫。之后,琉球諸多畫家在福州學畫,琉球畫家受福建繪畫影響無疑是巨 大的。
明清時福建繪畫與臺灣畫壇關系密切還有其他表現,“最明顯之處就是福建的畫家直接去了臺灣。”林木說,閩籍畫家甘國寶、郭尚先、葉文舟、謝穎蘇等,他們帶去的大陸水墨文人畫風,對臺灣畫壇的影響極大。
林木說,明清福建繪畫對日本繪畫也有影響。“明代僧人隱元、木庵及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傳法,建黃檗萬福寺,就帶去畫藝及大量包括黃道周、張瑞圖、曾鯨等的書畫。”
林木說,從這一角度來看,“閩派”藝術具有海洋傳播特色,這在中國古典藝術的地方特色中,是獨一無二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