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島榮德2016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
預(yù)展 拍賣 時間安排
預(yù)展時間:2016年07月25日- 8月6日
拍賣時間:2016年08月07日 上午9:00
預(yù)展/拍賣地點:青島名家美術(shù)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漓江西路666號)
拍賣場次
中國書畫專場
古籍善本專場
青島文博之父 —— 鄭爰居舊藏專場
明清瓷器文房珍玩專場
陳年名釀,養(yǎng)生珍品專場
精品賞析
余志基孤賞齋舊藏
余志基
香江人,清末民國文士,嶺南大學(xué)教授,有孤賞齋以蓄書,其所藏書品上乘,多為初印、稀有之本,此次共征得余氏舊藏三十三部(lot2062-lot2094)。
2062《岱巖訪碑記》《岱巖訪古日記》
清 (杭州)黃易 撰
民國間余志基精抄本、西泠印社木活字本
原裝2冊 紙本 線裝




《岱巖訪碑記》為余志基據(jù)黃易手稿過錄,現(xiàn)原稿已不可覓,也無刻本行世,僅以此本可觀,彌足珍貴,此冊行書流麗精悍,頗見功底,原稿由孫星衍篆書引首,又經(jīng)翁方綱、伊秉綬、錢云鶴等遞藏,每葉均有三位先生題跋,后藏于丁方伯處,余志基觀后愛不忍舍,手錄以作紀(jì)念,此手稿為嘉慶二年黃易游岱巖時所見碑石的筆記,共錄有二十四碑,部分為《校碑隨筆》所未備。
另有黃易岱巖筆記合璧,民國十年西泠印社木活字本《岱巖訪古日記》一冊,此為黃易游岱巖訪尋古跡筆記,僅有傳抄本存世,至民國吳隱首次為其整理出版。
尺寸不一
2063金石文鈔 八卷 續(xù)鈔二卷
清 (安徽涇縣)趙紹祖 輯
清光緒間杭州朱氏抱經(jīng)堂刻本
原裝10冊1夾板 綿連紙 線裝


是書紙質(zhì)瑩潤,墨色黑濃,極為初印,初由趙紹祖自輯自刻于嘉慶七年,書板不久即毀于戰(zhàn)亂,世鮮傳本,杭州朱氏得其舊稿,于光緒二年重刻,前有法式善、汪鳴鑾、潘祖蔭等序,本書內(nèi)收三代至唐名碑佳石二百余品,釋其文字注其真?zhèn)卧戳鳎掀鋬r值,為清人金文研究之要籍。趙紹祖,擅長史學(xué)、金石畫記,校補(bǔ)竹書紀(jì)年,校刊涇川叢書百余卷。
29.5*17.2cm
2065水竹村人集 十二卷
(天津)徐世昌 撰
民國七年(1918)天津徐世昌寫刻本
原裝4冊 綿連紙 線裝
鈐印:蓮乃花中君子、孤賞齋、天許作閑人、余志基、珍藏秘笈、余氏孤賞齋所藏古籍、易氏文煃圖書之印、余志基、半個讀書人


是書大總統(tǒng)徐世昌詩集,自撰自刊,寫刻精美,上等綿連紙初印,墨色黑亮,展卷悅目,系民國刻本之佳作,堪稱民國殿版,此本書簽包角保存完好,品相上佳。徐世昌有“總統(tǒng)詩人”之美稱,終生作詩不輟,為民國間一大美談。
29.8*17.5cm
2067清尊集 十六卷
清 (杭州)汪遠(yuǎn)孫 輯
清道光十九年(1839)錢塘汪氏振綺堂原刻本
4冊 白紙 線裝
鈐印:天許作閑人、余氏孤賞齋所藏古籍

此書多見后印本,第四卷十九葉多漫漶,此本刷印清晰,當(dāng)為初印之本,僅湖北省圖書館一家公藏,十分難得。《清尊集》是清代道光間活動于杭州的“東軒吟社”社集,汪遠(yuǎn)孫生前編訂,其仲弟汪適孫付刻,書后有“武林愛日軒朱兆雄刊”字樣條記。
著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1791頁
29.5*18cm
2066注陸宣公奏議 十五卷
唐 (嘉興)陸贄 撰 宋 郎曄 注
清光緒七年(1881)歸安姚氏咫進(jìn)齋影宋刻本
4冊 白紙 線裝


此書底本為宋刊郎曄注本,光緒五年繆荃孫購于廠肆,世鮮傳本,此書四庫未收,張氏《愛日精廬藏書志》、嘉興錢氏《暴書雜記》、莫有芝《舊本書經(jīng)眼錄》等皆未見著錄,足見珍貴。此本經(jīng)姚覲元之子藏書家姚慰祖影抄,南海名工余良弼鐫板,雕印俱佳。此本引證宏博,取材宏贍,對唐一代典故考證尤其精詳,于研究唐代歷史亦有參考價值。
27*16.5cm
2084孔子家語 十卷
魏 (山東郯縣)王肅 注
清影宋刻本
4冊 白紙 線裝
鈐印:天許作閑人、養(yǎng)和氏


是書拍場僅見,極初印,影宋精刊,字體頗似黃丕烈讀未見齋影宋本。此書為海虞毛晉所藏宋本與福建徐火勃藏宋本匯校后刊成,較諸刻本尤近古者。
20.5*13.6cm
稀見別集
2079寧都三魏全集 八十三卷
清 (江西南昌)林時益 編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
原裝50冊 竹紙 線裝
鈐印:蓮乃花中君子、孤賞齋、天許作閑人、半個讀書人、余氏孤賞齋所藏古籍












此書為清代禁書,明宗室林時益編,因此書“多有違礙”,被安徽巡撫奏繳禁毀,故流傳頗稀,此完整全集更是拍場僅見,亦極珍貴。包括《魏伯子文集》十卷;《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詩集》八卷、《文集錄》三卷;《魏季子文集》十六卷;附《魏興士文集》六卷;《魏昭士文集》十卷;《魏敬士文集》八卷,共八十三卷。是清初寧都魏氏三兄弟魏際瑞、魏禧、魏禮的詩文合集,三人以“伯子”、“叔子”、“季子”為號,皆以文章著名,故稱“寧都三魏”。
著錄:《清代禁書總述》第324頁
27*16cm
2076道古堂文集 四十六卷 詩集二十六卷
清 (杭州)杭世駿 撰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杭賓仁長沙刻本
18冊 太史連紙 線裝
鈐印:蓮乃花中君子、孤賞齋、余志基孤賞齋藏書、天許作閑人、珍藏秘笈、余志基印

是書為杭世駿之子杭賓仁校訂后初刻文集四十六卷本,僅國家圖書館一家有藏,拍場僅見,多見文集四十八卷增補(bǔ)本,此本目錄四十六卷,四十六卷末有杭賓仁題識以述刻事,自乾隆五十五年雕于長沙府黃甲書院,乾隆五十七年竣工,版式疏朗,刊印精麗,亦初印之本。杭世駿室名道古堂,乾隆元年舉鴻博,授編修,官御史,于經(jīng)、史、詞章之學(xué),無不貫通,經(jīng)史自黃宗羲后,以全祖望、杭世駿為宗。
著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1587頁、《清人別集總目》第1379頁
27*17.5cm
2070吳徵君蓮洋詩
清 (遼陽)吳雯 撰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4冊 白紙 線裝
鈐印:天許作閑人、孤賞齋、余氏孤賞齋所藏古籍、吳酉谷印、余志基印


是書拍場少見,存世稀少,為吳雯詩集,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個部分,蘇爾詒、劉贄評訂。吳雯,號蓮洋,與傅山有“北傅南吳”或“二征君”之說,康熙十八年試博學(xué)鴻詞,不第,游食南北,足跡幾遍天下,其詩清挺生新,自露天真,為王士禛、趙執(zhí)信所賞。
著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1546頁、《清人別集總目》第853頁
26.2*15cm
2071玉谿生詩箋注 三卷 首一卷
唐 (河南懷州)李商隱 撰 清 (桐鄉(xiāng))馮浩 輯注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桐鄉(xiāng)馮浩德聚堂原刻本
原裝8厚冊1夾板 太史連紙 線裝
鈐印:豐城圣傳藻印、天許作閑人、余志基、香江余氏孤賞齋藏書、孤賞齋、珍藏秘笈、余志基印


是書太史連紙初印,原裝黃綾包角,刊印頗精,為馮浩自輯自刻,拍場少見。首有德聚堂牌記,德聚堂為桐鄉(xiāng)人馮浩室名,乾隆十三年進(jìn)士,翰林院、國史館編修,以著述自娛,注李商隱詩文尤有成績,此書即為馮浩品評李商隱作品百篇,諸詩下列各家評注,可謂當(dāng)時所見最為詳盡之玉谿詩注本。
著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1215頁
29*18.5cm
2073剡源集 三十卷 札記一卷
元 (浙江慶元)戴表元 撰 清 (上海)郁松年 撰札記
清道光二十年(1840)上海郁松年宜稼堂刻本
4厚冊 太史連紙 線裝
鈐印:孤賞齋、余志基印、珍藏秘笈、余氏孤賞齋所藏古籍、半個讀書人



是書初印,僅國家圖書館、復(fù)旦大學(xué)兩家公藏,拍場僅見,復(fù)旦大學(xué)為普本,國圖藏本為何焯、傅增湘、炳垣批校本,足見此書之可貴。戴表元為“東南文章大家”,不知何故作品鮮有傳本,至明清僅有萬歷刻三十卷本,現(xiàn)僅上海圖書館一家公藏。此本即據(jù)明三十卷本所刻,經(jīng)李申耆、趙味辛、鮑以文等遞藏校訂,已是頗為完善之本,后此底本歸郁松年,經(jīng)過三個月的整理編訂,將書中的批注和自己的觀點撰成札記一卷合刊,后諸本皆以此翻刻。郁松年,清著名藏書家,造船成為巨富,嗜書籍收藏,“藝云書舍”、“水月亭”、“小讀書堆”、“五硯樓”及黃氏“百宋一廛”盡為其插架,有“宜稼堂”以蓄書。
著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1329頁
24.5*15.5cm
2075治浙成規(guī) 八卷
清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
8厚冊 竹紙 線裝
鈐印:余志基、珍藏秘笈、孤賞齋、余志基印、余氏孤賞齋所藏古籍



是書初印,存世少見,每卷裝為一厚冊,每冊前有目錄,拍場僅見目錄補(bǔ)抄本,此書牌記目錄完整,頗為難得。是書系清時浙江省頒行之省例,匯編浙江省地方法規(guī)及則例,版心下鐫各規(guī)頒立時間,始自乾隆三十五年,迄于道光四年,收錄浩繁,且地域性極強(qiáng),洵為研究之資。
25.2*15.5cm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